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百度开源了文心4.5,我想说点实话

发布日期:2025-07-16 06:56:46 浏览次数: 1556
作者:AI产品银海

微信搜一搜,关注“AI产品银海”

推荐语

百度突然开源文心4.5,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思考?从闭源到开源,百度这次真的想通了吗?

核心内容:
1. 文心4.5在文本和多模态领域的突破性表现
2. 开源决策背后的商业与技术考量
3. 开源对AI行业格局的潜在影响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百度把文心大模型 4.5 开源了。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有点意外。也有身边朋友调侃说“百度想通了”,也有人觉得“是不是竞争压力太大”。


毕竟百度之前的AI战略还是坚持闭源模型的,开源意味着放弃很多可控的商业策略,也意味着必须对自己足够有信心,如果你是仔细去研究,你会发现这事背后没那么简单。


这事其实挺值得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因为开源这个事儿我理解从来不只是一个技术动作,我理解背后反映的是路径选择、产品思维,甚至是对行业节奏的一种判断。


我们先来看看本次开源的文心 4.5 系列模型是怎么样的?


本次发布的全部模型(包括预训练权重和推理代码)和项目均已完全开源至以下渠道:

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baidu

GitHub(https://github.com/PaddlePaddle/ERNIE

飞桨星河社区(https://aistudio.baidu.com/overview

更多技术细节技术报告( https://yiyan.baidu.com/blog/publication


在文本模型方面,文心大模型4.5开源系列展现出非常扎实的基础能力,尤其在事实准确性、指令理解、推理与编程等关键能力上表现出色。在多个主流评测中,它的综合实力甚至超越了DeepSeek-V3、Qwen3等热门模型,在中文语境下特别稳定,值得关注。


而在多模态模型上,文心4.5同样不容小觑。


它具备出色的视觉感知能力和丰富的视觉常识理解力,能实现“看懂图”+“看懂图后怎么想”的统一,在视觉常识、多模态推理、图文理解等一系列权威评测中,整体效果优于闭源的OpenAI o1,这一点很能打。


不仅如此,在轻量模型领域,文心4.5-21B-A3B-Base文本模型的效果已经能和同级别的Qwen3媲美,而文心4.5-VL-28B-A3B多模态模型则被认为是当前同量级中最强的开源多模态模型之一,其能力甚至接近更大规模的Qwen2.5-VL-32B,在实际使用中带来的性价比优势也很明显。


这边据百度官方提供的一些测评榜单来看,文心大模型 4.5 的整体参数效果还是不错的,文心4.5 Turbo的多模态能力与GPT 4.1持平、优于GPT 4o;文本能力与DeepSeek V3最新版持平,优于GPT 4.5、GPT 4.1、GPT 4o。


而开源,恰恰是把“能不能用”这个问题,推回到了我们每一个产品人、开发者、创新者手里。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百度会选择开源?文心4.5到底是什么水平?更重要的是,开源这件事,能不能真的带来增长,甚至改变一些什么?


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次方向追赶的决策,而是基于内外部环境发展状况的综合决策。


早在今年2月,百度就已预告了文心大模型4.5系列的推出计划,并明确将于6月30日起正式开源。


不仅开源模型本体,还配套了部署平台、文档资源、轻量模型版本,等于把一整套“AI模型生产力工具链”都放到了桌面上。


为什么选在现在开?我找了下当时百度CEO李彦宏在财报会上说的内容,放在今天看感觉也挺有意思:


“基础模型只有在大规模解决现实问题时,才具备真实价值。开源,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真正用起来。”


这话听起来很朴素,但在如今的模型行业里,其实是挺有穿透力的。


我们过去看到的大模型,大多是平台体验型。你可以注册一个账号,试试问答、改写、画图,很强,但止步于“好玩”。


要真落地,比如你要把模型部署到自己的公司环境里,用在金融、政务、医疗、工业场景中:对不起,不行。


数据安全过不了、模型权限不给开、接口费太贵,最后产品团队只能一边羡慕GPT/Claude,一边继续用着规则引擎打补丁。


而一旦开源,整个局面就变了。门槛降低,能力开放,模型可以像 llama、qwen 一样被“魔改”,也能在自己的业务里深度嵌入。


说白了,作为企业也无妨你不需要把数据交出去,也不需要等厂商给你开权限,你可以自己调,自己部署,自己控制逻辑。


所以我个人理解这不是“公益行为”,也不是“放弃商业化”,而是一次很明确的增长策略。


开源的本质,是拉低扩散门槛,从而扩大采用率。


你只有先让更多人用起来,才有可能形成生态,才有可能在未来通过服务、集成、行业方案等方式去变现,比如所有的开源模型都可以回归到百度智能云上,提供底层算力计费服务、解决方案服务等。


这背后是平台思维,而不是产品思维。


其实百度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早年他们做飞桨(PaddlePaddle)的时候也是开源路线,当时没人看好,但几年下来,飞桨变成了国内开发者最多的深度学习框架,成了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和AI创业公司选型里的默认项。


那套逻辑,其实这次又想跑一遍。


如果你熟悉它的 PaddlePaddle 飞桨体系,大概会听过一个项目:PaddleOCR。在 Github 有 51K 的 Stars,在开源界是非常的牛。


这可能是国内少数真正“被用烂了”的AI开源工具。


它最早只是一个光学字符识别模型,后来开源后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端到端OCR系统。最开始用它的,是一批程序员和极客圈的小团队,他们把它用在发票识别、票据录入、身份证扫描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需求上。


但慢慢地,这个项目被社区一层一层迭代出了几十种场景模板,代码越来越稳,接口越来越清晰,模型速度和精度也优化到了能上生产的水平。


今天,百度飞桨的 PaddleOCR 已经成为国内使用最广的文字识别开源项目之一,被大量中小企业、系统集成商、政企单位、甚至学校和医院的后台系统拿来“嵌进去就能跑”。你可能每天打车、办事、查公积金,背后都可能有它在运行。


这就是开源的现实:它不靠一夜爆红,但靠时间慢慢长出一个“活的生态”。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项目一旦跑起来,会倒逼百度自身的模型、框架和平台服务逐步跟上。


飞桨能活下来,不是靠百度强推,而是靠这些“能落地、能省事、能复用”的组件一点一点建立了使用者的信任。


这次文心4.5的开源,其实就是希望再跑出更多个 PaddleOCR,把模型用在更多业务细节里,跑在更真实的应用路径上。


这几年,大模型更新得很快,但能真正落到日常工作、普通人手里的工具,其实没有那么多的。


大家嘴上说着AI的时代来了,但真正用上、用好的,还是少数。


这次百度开源文心4.5,也许没有特别高调的发布节奏,也没把自己说成“第一”,但它确实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让一部分需要它的人,终于能真正开始“用起来”了。


模型开不开源、强不强,只是表象。


真正重要的是,我是也有开始在认真思考:技术往前走的时候,我作为产品人、作为普通人,是不是也跟上了一点点?


这个起点,不大,但挺实在的。


咱不一定非得马上去用,但也许可以问问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需要一个AI模型,不依赖平台、不等权限、能改能调,你会拿它去解决什么问题?


或者更简单点,先打开看看,它能不能替你把一件小事,做得更好一些。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