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智能体互联网不等于多智能体协作:MCP、ANP与A2A的网络效应分析

发布日期:2025-04-14 05:12:13 浏览次数: 1639 作者:侯宏文存
推荐语

核心内容:
1. 智能体互联网与多智能体协作的区别及网络效应
2. MCP和ANP协议的技术差异与应用场景
3. A2A协议在多智能体协作中的优势与挑战

智能体互联网的兴起将彻底改变消费侧与供给侧的交互模式,催生新的网络效应。本文深入分析了MCP、ANP和A2A三种协议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前景,为理解智能体经济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视角。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1 智能体作为网络节点

有人把智能体比作互联网上的网站。诚然,未来每个智能体都可注册独一无二的身份并提供可访问性。然而,智能体不再是被动等待访问的信息页面,而是善于主动出击、调用工具、帮助委托人完成意图的行动者。网站间通过超链接静态互联,而智能体间通过行动动态互联。这是Agentic Web与Web的根本不同。

这种动态互联会如何发生呢?一种情形是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会驱动供给侧变革。比如,个人财务助手帮助消费者向服务运营商发送要求折扣的电子邮件。作为响应,运营商完全可以部署客服智能体,根据内部知识库自动答复各种来信。另一种情形是供给侧的智能体化驱动消费侧变革。比如,如果每个电商网站都提供虚拟购物助手,用一个消费助手去与这些不同的购物助手交互,会很有效率。当然,如果品牌商都部署了电商智能体,也会刺激消费侧智能体普及,甚至不再需要中心化电商网站。

这种消费侧与供给侧智能体之间的直接交互,是未来暗流量的主要形式。网络效应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消费侧智能体出现,将促使供给侧智能体的发布;越来越多的供给侧智能体,将激发消费侧智能体的创新和多样性。

2 智能体互联网存在两种网络效应

一是智能体与工具之间由MCP联系的网络效应。智能体越多,MCP工具越多,因为工具提供商们觉得2A市场有利可图;MCP工具越多,智能体越多,因为更多智能体开发者的创意能得到工具支持。结果,智能体越来越强大。比如,相对于仅调用搜索工具的旅行规划助手,调用地图能更给出更可靠、精准的旅程规划,而调用中航信的票务信息能进一步给出往返机票建议。

二是智能体与智能体之间的网络效应。类似于前述消费者与运营商之间的邮件互动,中航信的票务销售智能体与上述旅行规划助手可以进行机票交易。结果,智能体网络越来越广泛,承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智能体经济进而成型。支持这种网络效应的开源协议是ANP,即智能体网络协议(Agent Network Protocol)。

这两种网络效应的区别类似于单向网络与双向网络。MCP支持的是以模型为中心的单向网络,即模型可调用工具,但工具不能主动与模型通信。ANP支持的是智能体之间的P2P互联,任意智能体之间可相互通信。上例中,中航信提供MCP工具与提供票务销售智能体的区别在于,工具只能被动调用,而票务销售智能体可以主动联系旅行助手智能体。比如,运营商的客服智能体可以主动联系个人财务助手智能体,推荐最新套餐和折扣。正因为要支持不同互动模式,ANP与MCP在技术上存在一些关键差异。

3 多智能体协作与智能体互联网

最近Google发布了A2A(Agent 2 Agent)协议,引发一波自媒体的炸裂体。就A2A作为一种智能体通信协议而言,上述对于ANP与MCP的分析,完全适用于理解A2A与MCP的差异。
但ANP与A2A的区别又在于哪呢?我认为,A2A更擅长支持多智能体协作,而ANP更擅长支持智能体互联网。
多智能体协作是面向一个共同的复杂任务的紧耦合,即每个智能体在这个任务网络中的分工通常具有较为紧密的相互依赖性。A2A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因为它在多个智能体之间保持任务状态的实时动态同步,进而确保协作过程的透明性。A2A背后的Sponsor是Google云,其支持者主要是2B服务商,包括Saas提供商、IT服务提供商以及咨询公司等。毫不奇怪,这些企业更加关注企业内的多智能体协作。

但智能体互联网是一个无边界、没有任务预定义的松耦合生态。在支持智能体互联网方面,ANP提供了一套更加原生的身份注册与认证方式,支持任何智能体创建独立的身份以及任何两个智能体之间的互操作。相比之下,A2A自身不提供身份注册机制,而是让每个智能体复用现有的认证方式,并在Agent Card中声明。这些技术细节,ANP作者常高伟的分析比我更专业,感兴趣的可以移步此贴参考。

我想强调的是,多智能体协作和智能体互联网是不同概念,尽管技术上两者都涉及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多智能体协作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任何经济都离不开分工,分工会促进增长,但如本文前述分析所强调的,智能体互联网的核心经济动力来源于网络效应——分工并不必然带来网络效应。如果所有分工都有网络效应的话,我们不至于要等到21世纪平台经济兴起才意识到网络效应的巨大魅力。

初步写这些。周二晚上常高伟来国发院AI碰撞局后,我会有更新、修整和扩充。当然,也欢迎大家来国发院参加碰撞。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