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合同审查项目的实战经验分享,揭秘技术挑战与团队协作的应对之道。 核心内容: 1. 项目四大核心模块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2. AI项目早期困境的本质与组织变革阵痛 3. 合同智能审查的完整架构与数据流设计
AI+合同审查项目落地分享(上)
上期回顾:项目价值定位;用户与场景;核心功能与解决方案等……
AI+合同审查项目落地分享(中)
AI+合同审查项目落地分享(下)
从上一篇文章的介绍中,项目包含几个重点部分:
1. 智能信息提取&填充;
2. 合作方风险审查;
3. 合同智能审查;
4. 闭环优化机制
AI项目的早期困境本质是组织变革阵痛,作为项目成员,不必自我怀疑,接受“在烂泥潭中种荷花”的现实。
若你已为项目拼尽全力却发现‘孤军奋战’,那么该羞愧的绝不是你,而是那个只会用“重点项目”二字推人赴死的组织;是只会PUA或指责别人“能力不行”的观望者。
真正无能的,是无法构建支持体系的管理者。
2. 合作方风险审查;
3. 合同智能审查
整体结构划分:
1. 用户接口层(User Interface)
2. 接入层(API Gateway)
3. 业务处理层(微服务):
- 合同接收服务
- 预处理服务
- AI审查服务(包含多个Agent)
- 结果生成服务
4. 数据层(数据库、缓存、文件存储)
5. 支持层(消息队列、配置中心等)
数据流:
1. 用户上传合同(同步)
2. 合同接收服务将合同信息发送到预处理队列(异步)
3. 预处理服务从预处理队列中取出合同进行预处理,同时调用AI引擎服务拆分成子任务(异步)
4. 预处理后的合同发送到审查任务队列(异步)
5. AI审查服务从审查任务队列取出合同对应子任务,结合元数据库和向量数据库,调用大模型进行审查(异步并行)
6. 审查结果存入数据库,并发送到结果队列(异步)
7. 结果生成服务从结果队列取出结果并生成报告(异步)
8. 报告存入数据库,并通知用户(异步或同步,这里用异步通知)
搞AI项目,搞到最后,你会发现最该升级迭代的不是算法模型,而是组织的“认知操作系统”和“利益分配机制”。当你开始琢磨人性、玩弄点办公室政治(褒义的自保!)的时候,恭喜你,终于从PPT里那个单纯的“科技改变世界”梦中,毕业了。
当初雄心勃勃要搞智能合同审查,技术方案想得挺美:“知识库+规则库”打地基,训练个AI智囊团去解放法务老哥、财务姐姐、业务兄弟! 想想都激动人心啊!
结果刚想动手挖这座知识的“金矿”,就傻眼了:
矿工们(法务/财务)双手插兜,看你表演:
“啥?要我把脑子里那些弯弯绕绕的审查逻辑、行业潜规则、判例经验,一条条、一款款,清清楚楚、结构完整地 ‘交’出来?还得写成机器能懂的格式?”
人家内心OS:“你谁啊?我凭啥给你?教会了AI,我下岗你养我啊?再说了,现在审合同够累了,还让我额外‘备课’?加钱了吗?算KPI吗?领导发话了吗?”
表面客气: “理解支持!等手头案子处理完哈~”
实际状态: 永远处于“手上有个案子”的薛定谔状态。
“领地守卫”模式启动:
对法务老哥来说,那份审批合同的专业判断权和自由裁量权,是他在公司立足的根子之一。知识库一旦固化、透明化,他会不会从“决策者”变成“AI决策的盖章人”?这种权力的稀释感,谁愿意主动拥抱?
我理解他们,换了我,我也犹豫。
“集体静坐”的艺术:
不止法务,财务、业务,都说这事儿很重要!但是吧…需要法务先动,业务看风头,财务等通知。每个人都觉得“这事儿没我不行,但可以先让别人趟雷试试水”。完美的“三体式黑暗森林法则”——谁也信不过谁,谁都不愿先亮底牌。
什么知识库建设?分明是在要求别人交出安身立命的一部分!不给足理由、利益和安全感,这就是Mission Impossible。技术方案再牛X,挖不动“人性矿藏”等于零。
如果说挖知识库是体力活,那面对高层“光打雷不下雨”的支持,就是心力的凌迟。
老板某天10点私聊:“小王啊!这项目是集团重点!AI转型标杆!你给我顶住,干成了公司不会亏待你!” 热血沸腾有没有?感觉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没有?
现实啪啪打脸:
“重点”? 没有正式的跨部门项目启动会,没明确我有多大授权去调用资源。
“资源”? 核心的AI工程师还在兼着别的项目,问他进度永远“在排期”、“尽快”;服务器申请卡在流程里一周没动静。
“参与方”? 那些签字审批的大佬们,连个会都不肯来参加。
“绑定”? 干活的兄弟们,这事儿没写进他们的KPI。项目成了是公司牛逼,项目黄了?哦,那是小王你统筹不力、能力不足。
压力传导路径极其清晰:所有的期望 → 都压在我一个人头上。 上面老板隔三差五问进展,带着期盼的眼神;下面的开发兄弟慢条斯理地敲着别的代码,一脸“这项目又不给我加薪”的漠然。
然后,当进度不可避免拖期时: “小王啊,你这项目管理能力要加强啊!协调不到位!资源安排不合理啊!”
技术债务爆发?PM需求没写清!
进度延误?PM风险预判不足!
????WTF???项目成功是团队功劳, 项目失败是我能力不行?“重点”项目没有“重点”资源,难道靠我一个人意念编程?!
终极悖论:项目成功是团队功劳,项目失败是PM失职
“重点项目”这四个字,很多时候就像鬼故事——老板们描绘得天花乱坠,却连根蜡烛(资源)都舍不得点给你!他们把“创新”当买彩票,只想花两块钱博个五百万,博不到就骂你手气臭。本质上,是他们害怕承担明确投入后可能失败的风险,把不确定性全部转嫁到了执行者头上。所谓“领导重视”,只落在了“口头PUA”的区间。
硬技术(多智能体、知识图谱、提示词工程)难不难?难!但咬咬牙总能找到解法。
真正让你吐血三升、心力交瘁的,是和人打交道。
技术难题是客观的,“人病”是主观的、立体的、充满算计和自保的。 推动变革,本质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和舒适区。凭什么别人要为你改变?
高层的支持,口头支票最廉价,实打实的资源投入才是真爱。 没有行动背书的“重视”,都是扯淡。
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不是“超人”,别总想着“硬扛”。 学会利用规则、制造透明、保护自己。项目失败≠你个人的失败,可能只是组织还不配拥有这个项目。
安陵容的悲剧在于永远活在 “被选择” 里。真正的破局,是明白:
宫斗的尽头是制定规则
项目的尽头是重构权力
当你能用 “AI知识库” 重分法务话语权,用 “数据看板” 重塑业务决策链——
你就不再是跪着接旨的安嫔,而是站着下棋的太后。
(即便暂时做不到,也请记住:在甩锅横行的世界里,留存每一次沟通记录,就是PM的鹤顶红解药)
总结与展望
这次攻坚的项目,不仅上线了一款实用的AI工具,更是一次宝贵的AI产品落地经验沉淀: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合同智能化: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17
观点 | 麦肯锡:70% 的 AI 市场将来自垂直智能体
2025-07-17
趁着Claude 4免费,轻度体验Krio的Spec模式,做一个微信排版工具
2025-07-17
从聊天记录到数字资产:MIRIX 让记忆可买卖
2025-07-17
【技术】图解+详解:上下文工程
2025-07-17
揭秘大模型的魔法:从Transformer架构开始,一步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2025-07-17
Prompt:鹰、猎人、工匠,DeepSeek论文启发下的分层注意力
2025-07-17
Windows 11重磅更新!Copilot“看到”你的桌面了,AI助手变“私人导师”!
2025-07-17
Agentic Memory:解析AI智能体的多种记忆类型
2025-05-29
2025-05-23
2025-05-07
2025-04-29
2025-05-07
2025-04-29
2025-05-07
2025-06-01
2025-06-07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