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MCP协议:AI应用的标准化桥梁,打破数据孤岛,提高响应精准度。 核心内容: 1. MCP协议的定义和作用:AI应用的“USB接口” 2. 为什么需要MCP:解决数据孤岛和模型限制问题 3. MCP的优势:统一规范,降低复杂性和耦合性
前段时间 MCP 大火,本来想乘着这个热度出几篇相关的文章来着,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耽搁了,热度没蹭上?。
不过也有好处,现在再来看 MCP,至少不会被热度牵着走。
去年十一月底 Anthropic (就是 Claude 那家 AI 公司)开源了 MCP 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它是: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一个转接头,上面可以插网线、外接显示器、电源线、支持 USB 的其他设备等等。
需要知道的是,每个模型的训练数据是有差异的,而模型自身也无法自主去更新内部数据。
这就导致即使是最复杂的模型也因与数据隔绝而受到限制,最终被困在信息孤岛和遗留系统之中。
每个新的数据源都需要单独定制实现,这使得真正互联的系统难以扩展。
直到 MCP 的出现,以上问题被迎刃而解~
其实之前 OpenAI 曾推出 Function call 的概念,利用 Function call 我们可以打破 AI 模型与外界数据之间的壁垒,从而实现 AI 联网、访问天气等功能。
这也使得在 MCP 刚出来的时候,让我觉得 Function call 也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又要搞一个“相同”的东西出来?
等到 OpenAI 也使用这套协议并让它真正出圈时,才发现它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已经说过,MCP 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开放标准,用于连接 AI 系统和数据源,用单一协议取代分散的集成。
在 MCP 的架构设计中,主机(MCP 客户端的宿主机)应用可以连接到多个服务器:
这里解释几个概念: - 主机是发起连接的 LLM 应用程序(如 Claude Desktop 或者 Cursor); - 客户端在主机内部和 MCP 服务器保持1-1连接; - 服务器向客户端提供上下文、工具和提示;
其次,在 MCP 未出来之前,如果一个 AI 应用要接入一些工具,可能需要应用内部去做单独的适配,这会导致业务的复杂性和耦合性。
而在 MCP 出来之后,它通过统一的规范收敛了这种复杂性和耦合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MCP 是一个协议,而不是 API。由它的全称就可以看出: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
它是以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东西,而 API 则偏向客制化,如果发生变更很容易会导致对接方的功能失效。
MCP 还有三个核心类型的功能:Tools、**Resources 和 Prompts,**这里不过多赘述,感兴趣可以访问它们的文档进行学习~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23
AI编程真是卷疯了,阿里掏出了他们最强的AI编程模型 Qwen3-Coder
2025-07-23
实测Qwen3-Coder,这就是目前最强的开源编程模型
2025-07-23
刚刚!阿里发布 Qwen Code,直接对标 Claude Code
2025-07-23
4个月11万用户、Claude Code成了,Dogfooding该被AI公司重视起来了
2025-07-23
Qwen3-Coder开源:面向世界的智能编程引擎
2025-07-23
我更强了!
2025-07-22
企业AI知识库的文件解析痛点-Word格式解析优化(准确率95%)-100%开源
2025-07-21
AI操作网页:browser-use和AI大模型互动解析
2025-06-17
2025-06-17
2025-04-29
2025-07-14
2025-04-29
2025-07-12
2025-04-29
2025-05-29
2025-05-12
2025-05-14
2025-07-16
2025-07-15
2025-07-13
2025-07-08
2025-07-04
2025-07-03
2025-06-28
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