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RAG 的核心思想是在生成内容的过程中,从外部知识库检索相关信息,并将其作为输入提供给 LLM。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复杂化,RAG 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实时检索带来的延迟、文档选择的潜在错误、以及系统架构的复杂性都制约了其效率和准确性。
近日,有一篇名为《Don’t Do RAG: When Cache-Augmented Generation is All You Need for Knowledge Tasks[1]》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缓存增强生成(Cache-Augmented Generation,CAG)的新架构范式。它不同于传统的 RAG 模式,不再依赖于运行时的检索,而是通过预加载知识和预计算缓存,让 LLM 在需要的时候直接调用,大大提升了效率。CAG 的出现,为知识密集型任务提供了一个新的、更高效的选择。
CAG 的核心理念在于“预处理”。它不依赖于运行时检索,而是将所有相关的文档提前加载到 LLM 的内存中,并预先计算出键值缓存(Key-Value Cache)。这样一来,LLM 在处理用户查询时,就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缓存中的知识,无需再进行耗时的检索过程。CAG 的运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CAG 的优势与不足
相比传统的 RAG 系统,CAG 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同任何技术一样,CAG 也存在其适用范围。它的核心限制在于需要将所有相关知识都加载到 LLM 的上下文窗口中,这意味着它更适用于那些文档集合大小可控的场景。对于海量且不断变化的知识库,传统的 RAG 系统仍然有其用武之地。
同时,随着模型上下文窗口的持续扩大,CAG 的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此外,我们也可以探索结合 RAG 和 CAG 的混合模式,发挥两者的优势,以适应更复杂的应用场景。
RAG 的出现是为了克服 LLM 在能力上的一些限制,而 CAG 也正是随着 LLM 的发展为了满足某些场景自然进化的结果。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预加载和预计算来替代实时检索,从而大幅提升知识密集型任务的效率。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 LLM 应用开发的基本原则,凡是模型能够定的事情就尽量交给模型来做,充分发挥模型本身的能力。然而,我们也要知道当前也并非像论文名字那样激进,两者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结合不同场景的取舍罢了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12
Meta如何给RAG做Context Engineering,让模型上下文增加16倍
2025-09-12
检索器江湖:那些让RAG神功大成的武林绝学
2025-09-12
Dify + Oracle + MCP:轻松构建 RAG 与 MCP Agent 智能应用
2025-09-11
做好 RAG 落地最后环节 —— 评估 RAG 应用
2025-09-10
企业级RAG系统实战心得:来自10多个项目的深度总结
2025-09-10
您应该为您的 RAG 系统使用哪种分块技术?
2025-09-10
关于多模态应用的几个疑问,以及多模态应该怎么应用于RAG?
2025-09-10
MiniMax RAG 技术:从推理、记忆到多模态的演进与优化
2025-06-20
2025-06-20
2025-07-15
2025-06-24
2025-06-24
2025-07-16
2025-06-23
2025-07-09
2025-06-15
2025-06-20
2025-09-10
2025-09-10
2025-09-03
2025-08-28
2025-08-25
2025-08-20
2025-08-11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