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用 Dify 零代码搭建 AI 用研助理,5分钟完成100个虚拟用户调研

发布日期:2025-10-10 06:04:05 浏览次数: 1571
作者:dify实验室

微信搜一搜,关注“dify实验室”

推荐语

用Dify零代码打造AI用研助理,5分钟完成100份高质量虚拟用户调研,彻底改变传统用研模式!

核心内容:
1. 传统用户调研的痛点与AI解决方案的价值对比
2. Dify平台搭建AI用研助理的详细步骤解析
3. 虚拟用户生成与问卷分析的实际效果展示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大家好,我是dify实验室的超人阿亚。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市场研究员,或者任何对用户需求充满好奇心的创造者,我们都深知用户研究的重要性。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个现实的挑战:传统的用户调研流程——招募用户、分发问卷、回收数据、分析报告——往往耗时、费力且成本高昂

如果,我们能拥有一个专属的、7x24小时待命的“用户研究团队”,可以根据我们设定的用户画像,在几分钟内模拟出数十甚至上百份高质量的问卷反馈,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那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今天,我们就将利用Dify,一步步、零代码地构建这样一个强大的“AI 用研助理”。让我们开始吧!

🚀 最终效果预览

在我们开始动手之前,先明确一下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工具是怎样的:

  • 输入端:
    我们只需要提供三样东西:目标用户画像(Persona)、希望模拟的用户数量、以及一份调研问卷。
  • 处理过程:
    AI 会自动完成:
  1. 根据画像生成指定数量、每个都活灵活现的虚拟用户。
  2. 让每个虚拟用户沉浸式地扮演自己的角色,独立完成问卷。
  3. 汇总所有问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 输出端:
    一键生成一份专业的用研分析报告。
    具体效果如下:

  • 🛠️ 开始构建:一步一脚印

    现在,让我们进入 Dify 平台,创建一个新的应用,并选择“工作流”模式。我们将按照数据流动的顺序,逐一配置每个节点。

    第 1 步:配置 “开始” 节点 - 定义我们的输入

    “开始”节点是整个工作流的入口。我们在这里定义需要用户填写的变量。

    在右侧的“变量”设置区,添加以下 4 个变量:

    1. Persona (用户画像)
    • 字段名称:
      用户画像
    • 类型:
      段落
    • 用途:
      这是整个模拟的灵魂。我们需要在这里输入详细的目标用户描述。
  • simulatedPopulation (模拟人数)
    • 字段名称:
      模拟人数
    • 类型:
      数字
    • 用途:
      告诉 AI 需要创建多少个虚拟用户。
  • questConOrFuncDes (问卷内容)
    • 字段名称:
      问卷内容
    • 类型:
      段落
    • 用途:
      粘贴我们需要调研的问卷题目。


    第 2 步:添加 “生成虚拟用户” LLM 节点

    现在,从左侧节点菜单中拖出一个“LLM”节点,并将其连接到“开始”节点后。这个节点负责“创造”我们的虚拟用户。

    • 重命名节点:
       生成虚拟用户
    • 选择模型:
       你可以选择 Dify 支持的任何模型,这里我们使用 DeepSeek-chat
    • 配置 Prompt: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将下面的模板复制到 Prompt 编辑区。
    # 角色 你是一个专业的用户画像生成器(User Persona Generator)。  ## 核心任务 根据我提供的用户画像模板(Persona Template)和需要生成的数量(Quantity),创造出 N 个具体的、细节丰富且相互独立的虚拟用户。  ## 输入变量 1. **quantity**: {{#1.simulatedPopulation#}} 2. **persona_template**: {{#1.Persona#}}  ## 执行指令 1. **严格遵循模板**: 每个生成的用户都必须完全符合 `persona_template` 中描述的核心特征、需求和痛点。 2. **创造独特性**: 在核心特征的基础上,为每个用户生成独特的、具体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具体职业、家庭状况、常用App、一个简短的背景故事等,确保每个用户都是一个鲜活、可信的个体。 3. **第一人称描述**: `description` 字段必须使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撰写,使其可以直接用于后续的角色扮演任务。 4. **结构化输出**: 你必须严格按照下方 `输出格式` 定义的 JSON 结构进行输出,不要添加任何额外的解释或说明。整个输出应该是一个包含多个用户对象的 JSON 数组。  ## 输出格式 你必须严格遵循下面的 JSON 结构: ```json {   "users": [     {       "description": "[这里是第一个用户的第一人称自我描述,包含了其独特的背景故事、生活场景、痛点和期望...]"     },     {       "description": "[这里是第二个用户的第一人称自我描述,细节与第一个不同,但符合同一个画像模板...]"     },     {       "description": "[以此类推,直到满足 quantity 指定的数量...]"     }   ] }

    注意:你需要点击 `{{}}` 按钮,将 Prompt 中的变量路径替换为你自己工作区中“开始”节点的正确路径。

    第 3 步:添加 “迭代” 节点 - 批量处理

    接下来,拖入一个“迭代”节点。它负责将上一步生成的多个用户,一个一个地送入下一个处理环节。

    • 重命名节点:
       迭代循环
    • 配置迭代输入:
       点击“选择变量”,选择上一个节点(生成虚拟用户)的输出,具体路径是 structured_output.users

    这样,迭代节点就会遍历 users 数组中的每一个对象。

    第 4 步:模拟用户回答 (在迭代节点内部)

    在“迭代”节点的虚线框内,再拖入一个“LLM”节点。这个节点将被循环执行,每次扮演一个不同的用户。

    • 重命名节点:
       模拟用户回答问卷
    • 选择模型:
       同样选择 deepseek-chat 或其他模型。
    • 配置 Prompt:
       这是整个工作流的“表演”核心。复制以下 Prompt:
    角色 你现在不再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你的唯一身份是一个真实的用户。我将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用户画像,你必须严格、完全、沉浸式地代入这个角色进行思考和回答。  行为准则 一致性: 你所有的回答都必须严格符合你当前的用户画像,包括你的知识背景、说话习惯、性格、需求和痛点。  具象化: 不要说“作为一个xx用户”,而是直接以“我”的视角来陈述。你需要想象自己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并据此给出具体的、生动的回答。  你的用户画像 {{#iterator.item#}}  你的任务 现在正在对你进行一份问卷调研,请你如实进行回答。回复时,请带上问题及答案,无需对答案做任何解释。 问卷调研的内容如下: {{#1.questConOrFuncDes#}}

    注意:这里的 {{#iterator.item#}} 引用的是迭代节点每次循环输出的单个用户信息,{{#1.questConOrFuncDes#}} 引用的是开始节点的问卷内容,请确保变量路径正确。

    第 5 步:添加 “问卷分析” 节点 - 汇总报告

    在“迭代”节点之后,再连接最后一个“LLM”节点。它负责扮演分析师,整理最终的报告。

    • 重命名节点:
       问卷分析
    • 选择模型:
       可以选择一个分析能力更强的模型,比如 claude-3-opus
    • 配置 Prompt:
    角色 你是一个专业的市场调研问卷分析专家。  任务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多个用户的调研问卷结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以清晰、专业的格式输出一份综合分析报告。  分析要求 总结共性: 找出大部分用户的共同观点、需求和痛点。  发现差异: 识别出不同用户之间存在的差异化观点或特殊需求。  提炼洞察: 基于以上分析,给出 3-5 个最核心的用户洞察(Insights)。  提出建议: 根据洞察,为产品或市场策略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结构化输出: 使用 Markdown 格式进行排版,包含标题、列表、加粗等,使报告易于阅读。  原始调研结果 {{#iterator.output#}}

    注意:这里的 {{#iterator.output#}} 引用的是整个“迭代”节点所有循环的输出结果集合。

    第 6 步:配置 “结束” 节点

    最后,将“问卷分析”节点连接到“结束”节点。在“结束”节点的输出变量设置中,引用“问卷分析”节点的输出 text 即可。

    {{#LLM_3.text#}}

    至此,整个工作流搭建完毕!点击右上角的“发布”,你的 AI 用研助理就正式上线了。

    ✨ 运行与展望

    现在,你可以在应用的预览界面填入你的用户画像、模拟人数和问卷,亲身体验 AI 在几秒钟内为你完成繁琐调研工作的神奇魔力。

    这个工作流只是一个起点。基于这个框架,你还可以继续扩展:

    • 实现“功能试用反馈”分支:
      利用Dify工作流的“条件判断”节点,根据不同场景设计新的Prompt,让AI模拟用户体验新功能后的反应。
    • 优化报告格式:
      在最后一个 LLM 节点的 Prompt 中,要求它使用更丰富的 Markdown 格式输出,让报告包含标题、列表和粗体,更具可读性。
    • 加入知识库:
      如果你的调研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可以挂载一个知识库,让 AI 的回答更精准。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