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Langchain回应OpenAI:为什么我们不做拖拉拽工作流

发布日期:2025-10-09 12:55:27 浏览次数: 1564
作者:AI工程化

微信搜一搜,关注“AI工程化”

推荐语

LangChain创始人深度解析:为何可视化工作流并非AI开发的终极答案,智能体才是未来方向。

核心内容:
1. 工作流与智能体的本质区别:可预测性VS自主性
2. 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的两大核心痛点:使用门槛与复杂度管理
3. AI开发的三层解决方案:无代码智能体→无代码工作流→代码工作流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OpenAI 在 Dev Day 发布了 AgentKit,一个可视化的工作流构建器。有意思的是,LangChain 创始人 Harrison Chase 的反应并不是焦虑或者跟风,而是写了篇文章解释为什么他们从一开始就没做这个东西。

Not Another Workflow Builder

从 LangChain 诞生的第一天起,用户最常提的需求就是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但他们一直没做,反而让 LangFlow、Flowise、n8n 这些项目基于 LangChain 去实现。

学习langchain可以选购

Chase 首先澄清了一个关键区别:工作流(workflows)和智能体(agents)不是一回事。

开发者社区对智能体的定义已经基本达成共识:LLM 智能体就是在循环中运行工具来实现目标的系统。

工作流追求的是可预测性,代价是牺牲自主性;智能体追求的是自主性,代价是牺牲可预测性。但真正的目标是构建"可靠且优秀"的系统,单纯的可预测性或自主性都无法保证这一点。

工作流通常很复杂,有分支逻辑、并行处理、多条路径。这种复杂性体现在工作流的"图"结构上。而智能体虽然也可能包含复杂逻辑,但这些逻辑都被抽象成了自然语言,放进了提示词里。所以智能体的整体结构很简单,就是提示词加工具。

Chase 指出,OpenAI 的 AgentKit,还有 n8n、Flowise、LangFlow,本质上都是可视化的工作流构建器,不是智能体构建器。

那么可视化工作流构建器有什么问题?

第一,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虽然号称是为大众设计的,但普通非技术用户用起来还是很困难。

第二,复杂任务很快就会变得难以管理。一旦超过某个复杂度阈值(很快就会达到),你就得面对一堆乱七八糟的节点和连线。

Chase 认为,不同复杂度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对于高复杂度问题,要实现可靠性,系统往往不能是纯智能体,而需要包含工作流的部分。这种情况下,代码是最好的选择(这正是 LangGraph 的设计初衷)。随着代码生成成本趋近于零,越来越多的人将能够构建这类解决方案。

对于低复杂度的用例,简单的智能体(提示词+工具)已经足够可靠。用无代码方式构建智能体应该比构建工作流更简单。随着模型越来越好,这类智能体能解决的问题上限也会越来越高。

复杂度
最佳解决方案
无代码智能体
无代码工作流
代码工作流

Chase 认为无代码工作流构建器正在被两端挤压。一方面,智能体变得越来越强大,能处理更多原本需要工作流的任务;另一方面,代码生成越来越便宜,写代码的门槛在降低。

最后,Chase 明确表示,世界不需要另一个工作流构建器。真正有意思的问题是:

  • 如何让非技术人员更容易创建"可靠且优秀"的智能体(注意,是智能体,不是低代码工作流)。

  • 如何让代码生成模型更擅长编写 LLM 驱动的工作流和智能体。

Chase 的观点有其道理,但市场会给出最终答案。

高代码还是低代码一直存在互相看不上,但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双方的选择来自于背后的愿景、目标用户等多方面考量,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谁在当下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从某个角度讲,OpenAI不是选什么不选什么决策,而是我全要的饱和式投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