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Excel 迎来“AI函数”:COPILOT 正式上线,公式也能开挂了

发布日期:2025-08-24 09:41:50 浏览次数: 1584
作者:Halo咯咯

微信搜一搜,关注“Halo咯咯”

推荐语

Excel 迎来 AI 革命,COPILOT 函数让数据分析与文本处理一键完成,效率提升不止一个量级。

核心内容:
1. COPILOT 函数的基本用法与调用方式
2. 四大典型应用场景:文本分类、智能摘要、创意激发、表格生成
3. 该功能对办公效率的革命性影响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在企业日常办公里,Excel 一直是不可替代的生产力工具。无论是财务报表、用户调研、还是运营数据分析,几乎所有环节都离不开这张熟悉的表格。但有一个痛点始终困扰着我们: 数据量大,分析复杂,重复操作耗时又耗力。

如果你也曾在表格里手动标记上百条用户反馈,或反复调试函数来生成分析报告,那么这一次,你可能会被微软带来的 COPILOT 函数惊艳到。

没错,从今天开始,AI 不再是外挂,而是直接成为 Excel 公式的一部分


1. COPILOT 函数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COPILOT 函数就是一个内嵌在 Excel 计算引擎里的 AI 助手

它的调用方式和常见的 =SUM()=IF() 等函数类似,只不过写法是这样的:

=COPILOT(prompt_part1, [context1], [prompt_part2], [context2], ...)
  • Prompt_part:告诉 AI 要做什么,比如“总结”“分类”“生成列表”;
  • Context(可选):为 AI 提供上下文,比如某一列的用户评论、一个单元格的数据区间。

最妙的是,它和 Excel 原有函数天然兼容,可以嵌套进 IFSWITCHLAMBDA 等公式,也能反过来用其他函数结果作为它的输入。

换句话说,你不用改变原有表格逻辑,就能让 AI 直接参与到计算和分析流程中。


2. 有哪些典型用法?

微软官方给出了一些场景示例,结合日常工作体验,我总结了几类最值得关注的:

(1)文本分类与情感分析

过去要做调研反馈分析,我们常常需要人工逐条标记,比如区分“正面/负面评论”。现在只需一条公式:

=COPILOT("Classify this feedback", D4:D18)

结果瞬间生成:正面、中立、负面,一目了然。 这对 用户体验分析客服工单分类市场调研数据处理 都是巨大的效率提升。

(2)智能摘要与趋势提取

面对长篇用户意见、或大规模运营数据时,手动总结往往低效。 通过 COPILOT,输入指令“Summarize this feedback”,它就能帮你提炼关键信息,甚至写出简洁的叙述。

比如原来需要写一页报告,现在直接就能生成可复用的摘要,大大减少重复劳动。

(3)创意激发与内容改写

营销团队经常需要头脑风暴,找关键词、改文案。 在 Excel 里,输入产品描述,调用 COPILOT,就能直接生成 SEO关键词列表、甚至帮你重写宣传语。 这意味着:Excel 也能成为创意生产工具

(4)表格生成与列表扩展

假设你在做项目计划,需要一份分阶段任务清单。 以往需要复制、粘贴、手动整理。 现在,只要告诉 COPILOT“Generate a project plan with 5 milestones”,结果会直接以 多行多列表格 的形式“溢出”在网格里。


3. 为什么这一次意义非凡?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

  • 以往:要么用 Excel 自带公式(逻辑有限),要么写 VBA 脚本(门槛高),要么借助插件(体验割裂)。
  • 现在:AI 直接成为 Excel 原生函数的一部分,随数据自动更新,无需手动刷新脚本。

这不仅仅是功能上的便利,更是 范式的改变

Excel 变成了一个“半结构化 AI 工作台”,用户用自然语言就能驱动复杂的数据处理。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

  • 成本下降:少了对外部插件或外包分析的依赖;
  • 门槛降低:普通用户也能用 AI 做数据智能;
  • 效率提升:数据更新后,结果同步更新,避免二次操作。

4. 使用时有哪些技巧?

微软强调了一点:Prompt 的写法决定了结果的质量

几个关键建议:

  1. 动作动词:用 “summarize”“categorize”“rank” 等词明确任务;
  2. 指定范围:告诉它具体用哪几列、哪几行;
  3. 格式约束:说明要列表、表格,还是分段文字;
  4. 示例提示:如果想要特定风格,可以先给个例子。

此外,使用上也有一些限制:

  • 每 10 分钟最多 100 次调用,每小时最多 300 次;
  • 无法直接访问网页或企业内网文档,需要手动导入数据;
  • 日期结果目前以文本形式返回,而不是 Excel 日期序列;
  • 对大数组支持有限,最好分段调用。

5. 安全与隐私问题

很多人关心:我的数据会不会被微软用去训练模型?

官方明确说明:不会。 通过 COPILOT 函数传递的数据仅用于生成结果,不会进入模型的再训练环节。 这一点对企业尤其重要,避免了敏感数据的泄露风险。


6. 未来展望

微软已经透露了一些后续优化方向:

  • 更强的数组支持,避免大规模输出缺失行;
  • 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指引,避免不合适的请求;
  • 改进日期格式支持,让结果能直接参与计算;
  • 模型持续迭代,提升性能与稳定性;
  • 有望接入实时网络数据与企业内部数据。

可以预见,未来的 Excel 将从“工具”逐渐演变为“助手”,成为企业中台式智能的入口。


结语:表格不再只是表格

当我们还在纠结公式嵌套的括号是否写对时,AI 已经开始帮我们分类用户反馈、总结报告、甚至提出创意方案。

这一次,Excel 的 COPILOT 函数 让“人人都能用 AI”的愿景,真正落到了生产力工具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 关注 我们,获取更多优质内容!


关注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