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深入探讨AI时代技术变革与前端编程的演变。 核心内容: 1. 从90年代互联网兴起到AI应用遍地开花的技术变革 2. 前端技术栈的发展历程与个人编程经历回顾 3. 基于函数式编程的前端框架与大模型结合的探索
昨天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些前端的讨论, 回忆着LAMP php jquery, 似乎又有点梦回1998的感慨... 小时候因为家里的老叔叔要做CAD, 老阿姨要炒股票, 在1997年家里就有了电脑, 里面有一只33.6K的Modem于是很早就接触到了互联网... 其实更早的时候(1993年), 在响应“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小学里就开始学习LOGO/BASIC编程, 然后初中开始就开始打OI比赛.... 机缘巧合赶在了那一波互联网泡沫里, 然后又和当年的“中国网络第一娃”琪缘是同学, 当然就有冲动去写网页当站长...
那个年代和如今AI应用遍地开花的场景很像, 大家都在面对新的技术变革做各种应用的尝试. 印象很深的是1999年有一个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1]来验证互联网触及生活, 网络购物的能力. 依稀记得那个年代还有很多的网页制作大赛, 诞生了各种各样对网络应用的探索. 恰逢阿里也在那一年前后成立, 也不难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 马老师/吴妈在AI时代的判断和决心...
而如今的MCP仿佛和当年的CGI一样, 看似打开了一个通用的执行接口, 却又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时代的变革下,就会逐渐的发现MCP的丑陋和不完备的地方... 互联网的最近20年, 前端/后端技术栈也演进了很多年, 因此想做一些回顾和讨论避免在AI时代走一些弯路...
因此, 一些基于函数式编程的前端框架, 例如React+Redux和大模型的结合或许是对MCP改进的一条更恰当的路.
前端的历程,大概要从97年开始用Frontpage写静态页开始, 然后用windows 95上的PWS提供服务. 后来逐渐用Perl CGI提供一些动态内容的服务, 那个年代最常见的便是一些聊天室/留言板类的应用. 当然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利用javascript炫技美化网页的小技巧. 那段时间主要是在做一个财经类的网站, 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就关了... 有些文字记录在以前的一篇文章里 《互联网30年,一些记忆里的东西》
后来在大学里跟着一些小伙伴用php写过一些小项目. 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在用Perl CGI做一些内部性能测试的框架和为一些集采项目提供一些定制化的网络管理系统. 然后就是被老板安排做了一些Telemetry分析的大数据平台, 同事做后端, 我做前端和市场, 写了两年的MySQL php jquery...
到后来前端MVC逐渐流行起来, 又开始用Node.js给量化私募基金做了一个交易监控和交割单管理的系统. 然后又逐渐的把Express.js换成Koa2.js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前端框架上, 当时Cisco内部统一要用Angular,但是我个人非常讨厌这玩意, 于是用了React. web内的一些组件采用了Antd. 前后端的交互上又逐渐从RestAPI换成了GraphQL. 然后前端操作的一些状态选择了用redux处理, 采用函数式编程的方法对于前端执行复杂的状态机和简化后端的交互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然后就是要在一些嵌入式的路由器平台上提供web服务, 考虑到资源的约束把后端的一些功能又用golang写了一遍和流数据处理平台整合...
大概这就是过去20年的一些和前端相关的项目经历, 从早期的CGI到后面React+Redux+GraphQL+Golang的架构, 经历了很多. 但是最近几年都没怎么关心前端的事情了...只是最近MCP和一些LLM代码生成的任务上产生了一些想法, 在AI时代的前端框架上如何适配大模型, 另一方面如何让LLM能够生成更加有效的代码?
前端MVC的框架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似乎LLM产生的一些代码还是存在大量的不足. 从本质上讲AI时代的前端是人和View组件的交互, 变成了更直接的人和Controller的交互. 而在模型本身的自回归Token生成的逻辑下, 那么就有一个想法:
或许是因为以前的一些React+Redux的经历, 个人觉得基于一些函数式编程的前端MVC配合LLM执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大模型而言, 自回归模型可以生成相对稳定的状态机变化链, 而对于web端的操作由于函数式编程本身具有的约束不会产生副作用, 模型控制下多次执行和尝试的确定性更好. 另一方面函数式编程本身的pattern matching机制更容易和模型输出匹配.
大模型与函数式编程结合的优势:
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能提升代码质量、可维护性,并降低出错概率,代表了软件开发的一种强大范式。
函数式编程特点: 强调纯函数——相同输入产生相同输出,无副作用, Redux的reducer是纯函数的典型应用, 大模型能够轻松理解和生成这种函数式代码,因为:输入/输出关系明确,逻辑流程清晰, 其次没有隐藏状态,使得模型推理更准确 -状态转换逻辑遵循一致的模式.
函数式编程特点: 描述"做什么"而非"怎么做", React的JSX是典型的声明式UI表达,与大模型结合的优势:
函数式编程特点:
大模型能够:
函数式编程特点:
与大模型结合的优势:
函数式编程特点:
Redux实现了严格的单向数据流 Action → Reducer → State → View → Action
大模型优势:
函数式编程特点:
大模型能够:
函数式编程特点:
大模型可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24
AI 基础知识从 0.3 到 0.4——如何选对深度学习模型?
2025-07-24
任务紧急,CodeBuddy是如何成为“第二双手”的?
2025-07-24
Qwen3-Embedding最新嵌入模型使用指南
2025-07-24
Perplexity CEO访谈,揭露了AI产品目前最大的问题。
2025-07-24
AI成熟度模型:评估AI代理的就绪度
2025-07-24
大模型效果差?可能你输在了上下文工程!
2025-07-24
AI 生产力工具研究:拆解海外明星表格产品Clay AI,探索 AI 表格的现状和机会
2025-07-24
聆心智能郑叔亮:用 AI 打开心理服务市场 | ToB AI 十问
2025-05-29
2025-05-23
2025-04-29
2025-05-07
2025-06-01
2025-05-07
2025-05-07
2025-04-29
2025-06-07
2025-05-20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4
2025-07-23
2025-07-22
2025-07-22
2025-07-21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