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Manus创始人季逸超的技术复盘引发行业热议,三位硅谷一线专家从资本、技术、产品三视角深度解析这场"反向路演"的深层价值。 核心内容: 1. 投资人视角:战略性务实、过程性资产、全球化叙事三大价值主张剖析 2. 技术专家解读:4次底层框架重构背后的工程经验壁垒 3. 产品负责人洞见:上下文工程如何解决大模型时代AI产品化难题
过去一周,AI创投圈的目光被一份略显另类的万字长文牢牢锁住。主角是Manus,一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星Agent创业公司;背景是其刚刚清空国内社交媒体,决然“撤出”中国市场的商业动作。
然而,创始人季逸超发布的这篇题为《AI智能体的上下文工程:来自构建Manus的教训》的博客,却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关于裁员、迁址、商业模式的敏感话题,选择了一场纯粹到近乎“枯燥”的技术复盘。
这番“答非所问”,在行业内激起了远比新闻本身更复杂的涟漪。有人视其为天才的技术献祭,有人斥其为回避问题的公关辞令。为此,我们紧急组织了一场闭门快评会,链接了三位身处硅谷风暴中心的一线专家。他们分别代表着“资本”、“技术”和“产品”这三个决定AI项目成败的关键视角。
以下是这场对话的详细纪要。我们相信,他们从各自实战经验中提炼出的观点,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当我花一个小时读完这篇长文,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在读技术博客,而是在看一份精心撰写、逻辑缜密的‘反向路演’(Reverse Pitch)。它没有问我要钱,却句句都在告诉我‘为什么未来应该投我’。这比我最近看过的90%的商业计划书都要高明。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投资人的视角,把这篇长文拆解成三个核心价值主张:
首先,是‘战略性务实’,主动摆脱了资本泡沫的绑架。
过去一年,太多团队为了融资,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动辄就要‘重新定义’、‘自研基座’。这在资本充裕时是有效的叙事,但在今天,理性的投资人最怕的就是无谓的烧钱。季逸超开篇就坦承基于上一段创业经历,决定放弃自研模型。
这在投资人听来,无异于一份‘资本效率承诺书’。它传递的信号是:我们团队深刻理解边界,懂得聚焦,不会将宝贵的资金浪费在赢不了的军备竞赛上,而是要用在刀刃上。这种基于惨痛教训的清醒,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产。
其次,是用‘过程性资产’重新定义了技术护城河。
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他毫不避讳地展示了团队所经历的4次底层框架重构。这在很多创业者看来是‘弯路’,但在我们懂行的投资人看来,这恰恰是团队最宝贵的‘过程性资产’。为什么?因为在AI应用层,最终的产品形态或许可以被模仿,但通往这个产品形态过程中所积累的、对于失败的深刻理解(know-how of failure)是无法被复制的
他等于是在告诉我们:‘所有你们能想到的、通往稳定Agent的简单路径,我们都试过了,并且都失败了。我们现在选择的这条看似复杂的路,是唯一走得通的路。’这种由无数次试错沉淀下来的工程经验,才是应对大模型不确定性的真正壁垒。评估这种壁垒,你无法通过看代码或产品demo,只能通过和真正懂行的工程师对话来验证。
最后,是为‘全球化叙事’找到了一个坚实的技术支点。
他通篇讲的‘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其实是在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后大模型时代,AI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的答案是:将模糊的人类意图,精准翻译成机器可稳定执行的工作流的能力。这是一种普适性的、跨越文化和市场的核心能力。
通过将公司的核心价值锚定在这样一个纯粹的技术概念上,他巧妙地将其撤出中国的商业行为,从一个区域性的‘战败’,重塑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转移’。他等于在说:‘我们锤炼出的这套工程技术,在中国市场这片红海里无法获得与之匹配的商业回报,所以我们要去北美,寻找更成熟的企业软件市场和更优质的付费客户来验证它的价值。’这让整个故事的格局瞬间打开,也为下一轮的国际融资铺平了道路。
所以,总的来说,这篇长文是一次卓越的预期管理和价值重塑。它过滤掉了那些只想听短期商业故事的投机者,而精准地吸引了那些有耐心、能理解深度技术价值的长期资本。”
听完这三位专家的深度剖析,我们再回头看Manus事件,它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商业新闻,而成为了一个棱镜,折射出当前AI应用浪潮下,资本、技术与产品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动关系。
我们发现,真正高价值的洞察,往往具备三个特征:
多元视角: 单一维度的信息是片面的,只有将不同领域的专家智慧进行碰撞,才能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源于实战: 理论分析头头是道,但远不如亲历者一句“这个坑我们踩过”来得有价值。
指向行动: 真正的洞察不是为了增加谈资,而是为了帮助您在下一个决策路口,做出更优的选择。
当您的团队为技术路线争论不休时,当您的投资决策悬而未决时,当您的产品战略陷入迷雾时……请记住,您所面临的困惑,或许正是某位专家早已跨越的征途。我们相信:真实的一手经验,永远来自正在推动行业变革的人本身。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22
AI原生创业公司的典范。他们15个人,做了5款产品,目前自负盈亏
2025-07-22
AI Agent 的产品之道:从 Manus 的实践看上下文设计的核心策略
2025-07-22
大模型如何算出最优价格?电商定价策略的变革实践
2025-07-22
企业级 AI 的未来:IBM 实现通用型企业级 AI 智能体的重大突破
2025-07-22
AI时代小公司怎么应对竞争?聊聊Get笔记的生存法则
2025-07-21
上下文工程如何重塑智能体的“思考方式”?
2025-07-21
FastGPT工作流实战:我用"标签法"让多知识库问答准确率提升80%
2025-07-21
从 Workflow 到 AI Agent:对话式系统架构的演进路径
2025-05-29
2025-05-23
2025-04-29
2025-05-07
2025-05-07
2025-06-01
2025-05-07
2025-04-29
2025-06-07
2025-05-20
2025-07-22
2025-07-21
2025-07-21
2025-07-21
2025-07-19
2025-07-19
2025-07-19
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