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微软裁员潮背后:AI已成职场生存必备技能,不用AI可能被裁,用AI也可能被裁。核心内容: 1. 微软18个月内第4次裁员,涉及游戏、开发等多个部门 2. AI使用率纳入绩效考核,成为员工晋升关键指标 3. 硅谷巨头普遍面临AI转型与人力精简的两难抉择
微软宣布裁员9000人,18个月内第四次大规模人员调整。更值得玩味的是,微软正将AI工具使用率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并考虑在下一财年的绩效考核中,正式加入与 AI 使用相关的考核指标。
一方面用AI代替员工,一方面强制留任员工提升AI使用效率,这成为硅谷巨头的“家常便饭”。
微软这次行动并非是今年第一次大裁员,早在今年5月,微软就已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6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3%。
在随后的六月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总部裁员500人。更详细的数据表示,2024年1月,微软的《糖果传奇》的开发团队,正在裁员约10%, 200人左右。
微软还在其Forza Motorsport工作室Turn 10裁员70余人。
Xbox负责人Phil Spencer在团队的内部备忘录中表示:
“为了确保游戏业务的长期成功,并专注于战略性增长领域,我们将结束或缩减部分业务,同时借鉴微软的做法,精简管理层级以提升灵活性和工作效率。我意识到这些变化发生在我们拥有比以往更多的玩家、游戏和游戏时长的时候。我们的平台、硬件和游戏路线图从未如此强大。我们目前看到的成功是基于我们过去做出的艰难决定。
精简的意义在于,AI的价值在于解放人力,让人类从重复性、机械化的低价值劳动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微软开发者部门总裁Julia Liuson推动了一个新的考核政策。在这封邮件中,Liuson用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表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必需品,不能再选择不使用」。
她进一步阐述道:「人工智能如今已成为我们工作方式的基础组成部分。正如协作、数据驱动的思维和有效沟通一样,使用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每个岗位和每个层级的核心要素」。
Liuson明确告诉各位经理,人工智能「应当纳入你们对员工绩效和影响的全面评估中」。这意味着员工的AI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绩效评分和职业发展。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微软的绩效标准因团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些团队正考虑在下一财年的绩效考核中正式纳入使用内部人工智能工具的相关指标。
据另外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变动旨在解决微软内部对Copilot AI服务采用率偏低的问题。公司不仅希望大幅提升使用率,也希望负责开发这些产品的员工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工具 。
微软并非个例,亚马逊CEO Andy Jassy在内部信中前所未有的阐述了生成式AI如何重塑公司架构。
Jassy 在信中这么写道:
"随着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应用AI获得效率提升,预计未来几年企业员工总数将会减少。"
"随着我们部署更多生成式AI和智能代理,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当前某些岗位所需的人力将会减少,而其他类型岗位则需要更多人力。虽然具体变化尚难精确预测,但在未来几年,随着AI在全公司的广泛运用带来效率提升,我们预计企业员工总数将会缩减。"
软件工程师Shawn K有着21年的行业经验,年薪15万美元。2024年3月,42岁的他在FrameVR.io担任全栈工程师,公司鼓励员工使用ChatGPT,团队生产力也因此大幅提升 。
一个月后,他被裁员了 。
他在Substack上发表的《大规模岗位替代已经开始》引发了行业震动。这篇自述记录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作为帮助公司AI转型的核心工程师,他亲手搭建的系统最终取代了自己的岗位。
“我们团队花了18个月将AI深度集成到产品中,客户满意度提升了40%。”他在帖子中写道,“讽刺的是,就在项目庆功会后的第二周,我收到了HR的Zoom会议邀请。”
失业后的日子像一场噩梦。这位年薪15万美元的资深工程师,不得不靠送外卖维持纽约的两套房贷。“最艰难的时候,我同时注册了5个零工平台。有一次送餐时,客户正好是我曾经的同行,那种尴尬让我在电梯里红了眼眶。”
在投递786份简历后,他终于找到一份临时合同工。“我把求职标准一降再降,从技术主管降到初级码农,最后连实习岗位都投。”他苦笑道,“现在的职位比我十年前的第一份工作还要基础。”
Shawn说:“我训练的系统能写出比我更优雅的代码,但这反而解放了我。现在我有时间研究那些'不紧急但重要'的创新项目——这在KPI至上的时代根本不可能。”
当微软、亚马逊等企业陷入“用AI裁员”的循环时,中国烟草某分公司的实践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通过引入实在智能国产自研数字员工(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实在Agent”),在财务、营销等8大科室实现自动化升级,年节约成本超500万元,但并未导致大规模裁员,反而创造了三类新岗位:
这种模式或许回答了微软裁员潮中的核心矛盾:当企业把AI视为“员工能力扩展器”而非“廉价替代品”时,降本增效与人才发展本就可以共存。
创造力的垄断权:当Midjourney能生成千万张设计图时,真正值钱的是能说出"为什么选择这个视觉语言"的人类洞察。
模糊决策的护城河:就像亚马逊高管所说:“AI能预测销量,但决定是否砍掉一个产品线,仍需人类对市场脉搏的感知。”
人机协作的元能力:学习成为“AI导演”而非“执行者”——这正是实在智能Agent赋能的方向:不是替代人类,而是通过智能工作流设计,让人类专注在算法无法染指的领域。
正如达芬奇在工业革命前夕的预言:“人类终将发明会计算的机器,但永远需要那个提出正确问题的人。”在这个AI重构一切的时代,我们最不该自动化的,恰恰是人类独有的“不完美”——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犹豫、灵光乍现的冲动,以及明知效率不高却坚持的执着。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05
智谱新出的模型,做PPT太会整活了
2025-07-04
Karpathy:我不是要造新词,是「上下文工程」对 Agent 来说太重要了
2025-07-04
AI Agent的核心:Context Engineering(上下文工程)
2025-07-04
AI Agent与AI Workflow:“对决”与“共生”,未来属于“混血儿”!
2025-07-04
破局AI内卷:揭秘驱动10倍效能的AI工作流三大核心技术支柱
2025-07-04
深度揭秘:下一代AI生产力,颠覆你的工作与认知?99%的人还没看懂!
2025-07-04
AI Agent时代的AI Workflow,重构未来工作流设计准则!
2025-07-04
MCP对AI Agent意味什么?深度解剖MCP的本质与未来影响力
2025-05-29
2025-04-11
2025-04-12
2025-04-29
2025-04-12
2025-04-29
2025-05-07
2025-05-23
2025-05-07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