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 Agent 凭什么火?看懂 60 年软件演进史,你就明白了

发布日期:2025-07-07 14:51:19 浏览次数: 1545
作者:孟健AI编程

微信搜一搜,关注“孟健AI编程”

推荐语

AI Agent为何成为技术新宠?60年软件演进史揭示从流程图到自主设计的革命性跨越。

核心内容:
1. 软件本质的永恒命题:从60年代流程图到现代DAG编排工具的演进
2. AI技术如何逐步从流程执行者升级为流程设计者
3. AI Agent当前面临的上下文管理挑战与突破方向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大家好,我是孟健。

前几天,一位做了很多年开发的朋友跟我说:

"现在的 AI Agent 让我想起当年第一次用 Spring 框架的感觉——既兴奋又迷茫。"

我深有同感。

每一次技术范式的转变,都会让我们重新审视"什么是软件"这个根本问题。

最近在研究 12-Factor Agent,看到了一篇特别有意思的软件简史。

作者用一个简单却深刻的视角,带我们回顾了软件开发 60 年的演进之路。

看完之后,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原来我们写了 60 年代码,本质上都在做同一件事——有向图。

只不过,画图的方式越来越高级罢了。

让我们先看看这 60 年的演进。

60 年前:一切都是流程图

还记得大学时代学 C 语言,老师总是让我们先画流程图吗?

那时候觉得很烦,现在想想,老师真是用心良苦。

因为 软件的本质,就是一个有向图(DAG)

开始 → 输入数据 → 处理 → 判断 → 输出结果 → 结束

60 年前的程序员,真的是在纸上画流程图,然后一步步翻译成代码。

每个判断分支、每个循环结构,都要仔细设计。

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地拼接。

问题是,积木越来越多,图越来越复杂,人脑已经 hold 不住了。

20 年前:让机器帮我们管理流程

2000 年前后,出现了一批 DAG 编排工具:

  • Airflow(空气流,名字就很形象)

  • Prefect(完美编排)

  • Dagster(DAG 大师)

这些工具的核心思想很简单:

既然软件是流程图,那就让专门的工具来管理这些流程。

这就像从手工作坊升级到了流水线工厂。

每个步骤都清晰可见,出错了能自动重试,还能监控每个环节的状态。

程序员终于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而不是纠结于异常处理和任务调度。

10 年前:AI 开始帮我们处理部分节点

当机器学习模型变得实用后,我们开始在流程图中加入 AI 组件:

  • "用 AI 总结这一列的文本"

  • "用情感分析判断客户反馈"

  • "用图像识别检测产品缺陷"

但本质上, AI 只是流程图中的一个节点

整体架构还是确定性的,只是某些步骤变聪明了。

就像工厂流水线上,某些工位换成了机器人,但流水线本身没变。

现在:AI 说"让我来画流程图"

这就是 AI Agent 带来的真正革命。

传统方式:

程序员:我要设计10个步骤,处理5种异常情况
AI:我是第3步的执行者

Agent 方式:

程序员:这是目标,这是可用的工具
AI:我来决定用哪些工具,按什么顺序

从"AI 执行流程"到"AI 设计流程",这是质的飞跃。

就像从"司机开车"进化到"自动驾驶"。

你只需要告诉它目的地,路线规划交给 AI。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是,就像自动驾驶在复杂路况下会迷路一样,AI Agent 也有个致命问题:

上下文太长时,它会迷失方向。

我曾经让一个 Agent 帮我重构代码,前 10 轮对话还好,到了第 20 轮,它开始:

  • 重复之前试过的方案

  • 忘记最初的目标

  • 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就像一个人在迷宫里转圈,走得越久越迷糊。

即使 AI 支持 128k token 的上下文,但经验告诉我们:

短小精悍的提示词和上下文,永远比长篇大论效果更好。

实践中的解决方案:微型 Agent

既然让 AI 管理整个流程容易失控,那就让它管理局部流程。

这就是"微型 Agent"的思路:

确定性流程
    ↓
  步骤1(普通代码)
    ↓
  步骤2(微型Agent:处理3-5个相关任务)
    ↓
  步骤3(普通代码)

举个真实的例子——部署机器人:

  1. 人类:合并代码到主分支

  2. 确定性代码:部署到测试环境

  3. 确定性代码:运行自动化测试

  4. 微型 Agent:负责生产部署的人机交互

    1. Agent:准备部署前端

    2. 人类:先部署后端吧

    3. Agent:好的,先部署后端

    4. 人类:批准

    5. Agent:后端部署完成,现在部署前端

  5. 确定性代码:运行生产环境测试

这个 Agent 只负责一件事: 理解人类的部署意图并执行

任务明确,上下文可控,不会迷失。

Agent 的本质:四个核心组件

剥开所有花哨的外衣,一个 Agent 其实就是:

  1. Prompt(提示词):告诉 AI 可以做什么

  2. Switch 语句:根据 AI 的决策执行相应动作

  3. 上下文累积:记录已经发生的事

  4. For 循环:重复直到任务完成

context = [初始任务]
while True:
    # AI决策下一步
    next_action = ai.decide(context)

    # 执行动作if next_action == "完成":
        break
    result = execute(next_action)

    # 累积上下文
    context.append(result)

就这么简单。

但简单的东西,往往最有力量。

写在最后:我们还在画流程图

回顾软件开发 60 年的历史,我们一直在做三件事:

  1. 画流程图(设计逻辑)

  2. 优化画图方式(提高效率)

  3. 让 AI 画图(智能化)

从手绘流程图,到 DAG 编排器,再到 AI Agent。

工具在变,思维方式在变,但本质没变。

它可能还不够完美,偶尔会迷路,但潜力无限。

"每一次范式转变,都让我们重新认识软件开发。"

你觉得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往期精选:
MCP,瞬间变身万能阅读器!" data-itemshowtype="0" linktype="text" data-linktype="2">Cursor 读不了 PDF、PPT?装了这个 MCP,瞬间变身万能阅读器!
90%的人都搞错了:AI Workflow ≠ AI Agent
Cursor Agent 上线 Web 和 Mobile:程序员的"24小时不下班助手"来了!
吐血整理 2 万字!国内首份《MCP 小白入门蓝皮书》终于来了!
飞书文档 MCP 实战指南:一键排版+AI 写作,让文档制作效率飞升!
MiniMax MCP:你的 AI 助手还在打字?我的已经会拍视频了
MCP 真香!读书笔记终于不用手动整理了
这款 MCP 让我彻底告别了 Excel 画图的痛苦!
我用 MCP 彻底改变了日常生活,这 4 个 MCP 插件你一定要试试!
Cursor Ultra 上线,Pro“无限”变“限速”?社区炸锅了!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