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深度智能体正掀起AI应用的新革命,从简单指令执行跃升至复杂任务规划,四大支柱架构带来质的飞跃。 核心内容: 1. 浅层与深度智能体的本质差异 2. 深度智能体的四大支柱架构解析 3. LangChain开源框架如何赋能开发者
最近,AI 领域正掀起一场深度智能体(Deep Agents)革命,而大多数人却浑然不觉。
当 Claude Code 悄然走出编程领域,成为用户撰写商业计划和创意内容的得力助手;当 Manus 的邀请码在二级市场被炒到数千美元;当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能够自主完成从资料收集到深度分析的全流程——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智能体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强大?
答案并不在于它们使用了什么突破性算法,而是在于一种架构上的革新:从“浅层”到“深度”的跃迁。
传统的 AI 应用就像是短跑选手,擅长快速响应简单指令;而新一代的深度智能体则更像马拉松运动员,能够规划路线、调整节奏、持续前进,最终完成复杂任务。这种差异不是量变,而是质变。
大家好,我是沧海九粟,LangChain 社区的官方大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探索深度智能体背后的核心机制——四大支柱如何协同工作,让传统的 LLM 工具调用循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及这场革命将如何重塑 AI 应用的未来。
当前的 AI 应用开发中,最简单也最常见的智能体架构是“在循环中调用工具的 LLM”。这种架构虽然简单直接,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难以突破“浅层”的天花板——就像短跑选手难以完成马拉松比赛一样。
这种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
然而,像 Claude Code、Manus 和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等应用却成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对话机器人,而是能够执行复杂任务、进行深度思考的“深度智能体”。
有趣的是,这些深度智能体的核心算法与浅层智能体并无本质区别,它们同样是“在循环中调用工具的 LLM”。真正的差异在于它们采用了四大关键组件,使传统架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深度智能体的第一个关键组件是规划工具。有趣的是,这个工具在某些实现中甚至是一个“无操作”(no-op)工具。例如,Claude Code 使用的 Todo List 工具实际上并不执行任何实质性操作,它只是为模型提供了一个结构化思考的机会。
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有着深远影响:它让智能体能够在执行具体任务前先进行全局规划,将复杂目标分解为可管理的步骤。更重要的是,这些规划内容会保留在模型的上下文中,成为后续执行的指导框架。
就像一位优秀的项目经理会在动手前先制定详细计划一样,深度智能体通过规划工具获得了“思考再行动”的能力,这是应对复杂任务的第一步。
第二个关键组件是子智能体系统。深度智能体能够生成多个专注于特定任务的子智能体,每个子智能体都有自己的上下文窗口和专业领域。
这种设计带来了三大优势:
这就像一个高效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职责,共同协作完成复杂项目。在研究任务中,主智能体可以同时派出多个子智能体进行不同方向的信息检索,然后综合各自的发现形成完整报告。
随着任务复杂度增加,智能体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呈指数级增长。深度智能体通过文件系统解决了这一挑战,将部分上下文信息卸载到“外部存储”中。
这种机制不仅减轻了模型的认知负担,还提供了更结构化的信息管理方式:
这类似于人类使用笔记本记录思考过程,既减轻了记忆负担,又提供了结构化整理信息的方式。Manus 就是一个充分利用文件系统作为“记忆”的典型例子,这也是它能够处理复杂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一个组件看似最基础,却常常被低估:详细的系统提示。与普遍认为“模型越强大,提示可以越简短”的观点相反,最优秀的深度智能体往往拥有数百甚至上千行的系统提示。
Claude Code 的重建系统提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包含了大量关于工具使用、行为规范和特定情境处理的详细指导。这些“冗长”的提示实际上是深度智能体的“操作手册”,确保它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复杂任务。
就像一本详尽的操作指南能帮助新手快速上手复杂设备一样,详细的系统提示为智能体提供了清晰的行为准则,使其能够更加一致、可靠地完成任务。
将浅层智能体与深度智能体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深度智能体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任务,例如深度研究、复杂编程项目和长期内容创作等。
OpenAI 的 Deep Research 和 LangChain 的 Open Deep Research 展示了深度智能体在研究领域的应用。这些智能体能够:
值得一提的是,LangChain 的 Open Deep Research 在处理高复杂度研究任务时表现出色,在 DeepResearch-Leaderboard 上取得了开源深度研究智能体中的第一名。这一成绩证明了深度智能体架构在处理高复杂度研究任务时的卓越性能,也为开源社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准实现。
相关代码和排行榜可以在以下链接查看:
Claude Code 是编程领域深度智能体的代表作。它不仅能完成简单的代码补全,还能:
有趣的是,Claude Code 的应用已经超出了编程领域,许多用户发现它在通用任务处理上同样表现出色。
在内容创作领域,深度智能体同样展现出强大潜力。它们能够:
这些能力使得深度智能体成为内容创作者的得力助手,能够协助完成从市场调研到内容创作的全流程工作。
为了让更多开发者能够利用深度智能体的强大能力,LangChain 提供了 deepagents
开源包。这个包提供了构建深度智能体的基础框架,包括:
开发者只需提供自定义指令和工具,就能轻松构建专属深度智能体。目前,deepagents
已经同时支持 Python 和 JavaScript 版本[3],并提供了直观的 UI 界面[4],使得深度智能体的构建和使用变得更加便捷。
您可以参考以下两个视频来了解 LangChain deepagents
类库的实际使用:
🦜🕸️ Deep Agents:超越浅层循环,实现复杂任务[5]
🦜🕸️ Deep Agents 工程实践:打造你的深度研究助手[6]
深度智能体革命正在悄然改变 AI 应用的格局。通过规划工具、子智能体、文件系统、详细提示四大支柱的协同工作,深度智能体能够处理更加复杂、更加长期的任务。
这场革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 AI 应用从“浅层”到“深度”的质变,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1
2025-05-29
2025-06-01
2025-06-21
2025-06-07
2025-06-12
2025-08-19
2025-06-19
2025-06-13
2025-05-28
2025-08-22
2025-08-22
2025-08-21
2025-08-20
2025-08-19
2025-08-19
2025-08-18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