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投资三大方向与创业者机遇: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杨洁分享如何在AI浪潮中找到确定性。核心内容: 1. AI创业者面临的三大焦虑与应对策略 2. 锦秋基金看好的AI三大投资方向:应用、芯片与机器人 3. 对未来五年AI发展的关键预判与行业机遇
【AI洞见导读】
在AI浪潮滚滚向前的当下,创业者的焦虑与机遇并存。
在“Experience with AI”CEO大会现场,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 杨洁 带来了她对AI时代创业与投资的深度观察——这是一场关于信念、时机与执行力的分享。
在不确定的浪潮中,锦秋基金选择相信确定的方向。
在上周六举办的 CEO大会·Experience with AI 专场 上,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 杨洁 带来了主题分享——《揭秘AI投资三大方向:应用、芯片与机器人》。
她回忆创立锦秋基金的初心——“在不确定中保持确定性”,也揭示了当下AI浪潮中创业者最真实的三大焦虑:
● 做应用的担心被OpenAI颠覆;
● 做芯片的担心英伟达太强;
● 做机器人的担心落地太慢。
面对这些焦虑,杨洁用清晰的逻辑和真实的数据,分享了锦秋基金眼中的AI产业三大历史性机遇:
● 模型正在成为“Commodity”,但产品的信任与体验才是核心价值;
● 推理芯片与创新架构正在打开新窗口;
● 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自己的“ChatGPT时刻”。
她指出,未来五年AI的加速度,将超越过去二十年,每一个战场都值得勇敢者全速前进。
今天,AI洞见研究院为大家整理和解读下杨洁的分享内容,让大家看到确定性。
👇文末附上锦秋基金的近70个投资版图企业标的+现场产品秀名单👇
💡揭秘三大投资方向和焦虑解题💡
01 锦秋基金的初心
02 投资三大方向:创业者“三大焦虑”
03 解题思路:三大原则
04 三个2026年预判
05 AI未来定义者:我们在重建什么?
06 加入AI洞见会员社群
——获得锦秋基金的「投资版图」标的企业
——揭秘100个跑通PMF产品
——1次线上「AI洞见闭门会」
——优秀AI创业者一起交流
下面是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杨洁的详细分享。
01
锦秋基金的初心:
“在不确定中保持确定”
各位老朋友早上好,感谢大家来到今天的活动。
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Experience with AI。
我们是一家 AI 的基金,我们成立于2022年。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为什么叫“锦秋”这个名字。其实叫锦秋,是我在创立锦秋基金的时候想记住当时的那个感觉,当时的字节还不是字节,头条的产品其实受到的争议挺多的,但是我看到的是一群人,他们坚信方向,所以在疯狂执行。我就是想记录这种,“在不确定中保持确定性”的感觉。
2020 年的时候其实 AI 还没有现在这么被热烈地讨论,我们当时也是看到一群相信方向的人在坚定地执行,所以我们成立了锦秋基金,那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一群有方向感的人一同前行。
02
投资三大方向:应用/芯片/机器人
隐含创业者的“三大焦虑”
“
创业者三个焦虑
今天我们到场的有三类的创业者,这也是我们投资的三个方向:
● 一类是做应用的担心:OpenAI会不会颠覆自己的业务?
● 做芯片的担心:英伟达太强,国产替代空间有多大?
● 做机器人的担心:技术落地太慢,投资人还有耐心吗?
今天大家都在同样的大浪上,我们可以回忆 2007 年的 iphone 时刻,那十年以后诞生了高通/ARM、OV小米、微信/抖音这样的参天大树。现在其实 iphone 的时刻不是要来,而是已经开始了,所以无论在哪个战场,现在都是最好的时刻。
我想快速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看到这三个战场的历史性的机遇。
首先我们可以看下面这张图,就是技术迭代的浪潮,持续地提速。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另外一方面是社媒的充沛,所以信息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来流通。互联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都在以更快的速度去加速,AI 尤其快。所以 AI 在全国范围内进入一个大浪潮的开幕,只不过它的速度快了 n 倍吧。
“
第一个战场:AI 应用
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就是“到底是模型未来一统天下,还是产品更有价值”。在锦秋,我们坚定地认为模型是commodity,价值会让路给产品。
其实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来,左边这张图代表智能提升的速度,右边这张图代表在达到同样准确率的情况下,每百万通过的消耗的成本,其实是可以看到巨烈下降的,由此可见的模型是跑过的commodity,但是产品不是,尤其是更懂得用户的产品是更稀缺的。
第二点就是,现在什么是最重要的。
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模型还不够完善,产品还有进步的空间,所以用户都知道,在用的这个产品还不足够完美,那用户选择相信谁,就会留下来跟谁一起决定成长。所以“信任”尤为重要,但市场要的不是“我也能做”,而是“只有我能做”,要看谁真正更懂得用户。
这张图左边这些更多是 AI 金融公司,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到了一亿美金 ARR 的这个收入。右边的是传统的大公司,他们过去(达到一亿美金 ARR)可能要用 4 到 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实这也说明了,应用团队找到切入点以后,执行力在放大, AI 又在加速这个过程。
“
芯片是另外一个巨大的市场。
2025 年全球是 1, 500 亿美金的规模。那 AMD 的预测是到 2028 年的时候,全球会有 5, 000 亿美金的规模。我们尤其看到推理芯片的需求是在激增的, Token 调用量加速增长,谷歌在 Q3 平均每个月的 Token 的消耗是 1, 000 万亿次,在 9 月份的时候是 1, 300 万亿。
Open AI 的 API 披露的数据是每小时 60亿次,字节的火山披露的数据是每天 30 万亿调用,也就是一个月 900 万亿次调用,这个量是巨大的,推理需求是激增的。
所以我们看了三个机会,第一个就是推理芯片的窗口刚打开,第二个是芯片软件算法的正向飞轮,第三个就是不同的支点,有很多创新团队在用不一样的技术方案去解决问题。
“
机器人各公司
正在迎来 ChatGPT 的时刻。
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级爆发、资本狂奔、成本下降,这三个拐点都同时发生。
2025 年整个市场的融资额 414 亿,是 2023 年的 5 倍,我们自己的感受也很深,比如说我们投资的星尘智能、地瓜机器人等公司在很快的时间内完成了后续几两轮融资。
03
解题思路:三大法则
不管是做应用、做芯片还是做机器人,其实跨越这三个战场,都有一些共同的法则。
“
第一个法则
就是“找到不对称”。
● 芯片,看推理、看创新
● 机器人,看区分场景的深度
● 应用,讲垂直应用
“
第二个法则就是
“做时机判断,
然后决定资源的投入度”。
引用硅谷的一个预测,我们在智能级服务这个大浪潮的 20 年周期内,我们现在才属于第三年,也就是芯片即将迎来应用的爆发、客户的爆发。应用现在正是当时。
“
第三个法则就是
“数据飞轮确实有效”。
数据飞轮其实不是单指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而是确实要推动某一个明确的业务指标,比如收入、留存,或者转化率。
“
公司快速成长的三个信号
接下来想分享一下,
我们看到的快速成长的公司的三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就是:解决具体的痛点和用可验证的解决方案。
其实不用怕垂直领域,因为在垂直领域如果做到了极致,是拥有这个领域的定价权。
我们也看到原本不太被 Saas 公司愿意去服务的行业,就比如说,医疗、法律等信息化程度相对低的行业也在爆发,在美国的 open evidence 它最新一轮融资是 60 亿美金的估值,有 5, 000 万美金的 ARR。
不用回避套壳。这里举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公司 Cursor,其实 Cursor 没有发明 IDE,也没有发明代码补全,但是它把这个垂直场景做得足够好,所以也用很快的时间做到了 1 亿美金的 ARR,270 亿美金的估值。所以套壳不用怕,只要把这个壳从薄做到厚就行。
第二个信号是,做填补鸿沟的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 AI 跑 Benchmark 的能力和 AI 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具体问题的能力,其实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同时大家也能看到模型的进展速度、智能的提升速度。
我们就算假设未来 10 年模型不再更新,那消化现有的智能能力也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能解决问具体问题,并且能很好地引导用户使用产品的公司会长期的有价值、有经验。
第三个点是,我们看到执行力是唯一的验证成功的途径。
唯一可能有点绝对,但这个在我们看到的案例里面确实是这样的。尤其是在现在,因为 AI 放大了整个执行力的负例效应,所以快的团队和慢的团队差距会越来越剧烈和越来越快地显现出来。所以你能够识别负例的方向,并且有更高的执行力是决胜的关键。
04
2026年三大预判
后边讲三个 2026 年的预判。
第一个预判:大模型的竞争会持续,这个对于应用公司是利好的。
那模型我们从这个左边这个截图可以看出来。其实用户对模型是没有忠诚度的,在模型之间切换的成本非常的低,所以差异化会转移到产品体验、垂直场景和品牌信任。我们认为模型厂商在未来的这个发展当中不具优势,深入场景的产品会更具有优势,所以还是想强调模型是commodity,但是产品不是。
第二个预判:我们在从一个个人助手的时代走向一个 Agent Economy 的时代。
Agent Economy 就是指agent,它可以除了转信息以外转移资源,做交易。那就会拥有一个全新的经济系统,那在这个经济系统诞生的过程中又会有三个巨大的充满挑战的机会:第一个就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第二个是全新的基础设施,第三个是伴随着的信任与安全。
第三个预判就:我们低估了 AI 的需求。
科技巨头资本支出从 2023 年的 2, 270 亿美金到 2026 年的 5, 430 亿美金,比特、原子、生物-比特世界都在被 AI 重塑,所以我们判断即便是大的投入,依然远远不够。
05
AI未来定义者:我们在重建什么?
做完上面的分享,其实也想请各位想一下,就是在未来我们会重建什么?
那我们看到的 founder 们就是做应用的,大家在重建行业的工作方式与人的生活方式,做芯片的在重建计算的基础,做机器人的在重建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的交互,这些都不是渐进式的范式创新,而是范式的转移。 AI 加速的速度,过去 20 年要发生的事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发生。
末尾放了一个我们的小的产品,我们其实对投后服务有一些自己的考虑,然后想抽象一个大家可能都用的到的需求,做一个小的产品,我们抽象出来的需求就是大家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都需要找人,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找人的agent。大家可以扫码体验,在我们刚才签到的那个手环里边也有这个的体验入口,现在是一个测试版,后面我们会继续优化。
最后有几句话送给各位,送给做应用的founder就是。
给做应用的:“模型是 commodity,有审美有用户信任的产品永远不是”;
给做芯片的:“窗口才刚打开,与用户场景深度适配是护城河”;
给做机器人的:“ChatGPT 时刻即将到来,现在积累的场景是未来壁垒” 。
最后这个小小的视频的一小段话送给在场的我们锦秋的同事:
“don' t write long codes don' t use lines don' t do internet build a code arrange it get it to work it' s the only way go otherwise there' s a knowledge。”
谢谢大家,就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能够找到你们,让我们一起全速前进,谢谢大家。
06
加入AI洞见会员社群
“
加入AI洞见商业社群:
获100+AI产品案例库(PMF)
——获得锦秋基金的「投资版图」标的企业
——揭秘100个跑通PMF产品
——1次线上「AI洞见闭门会」
——优秀AI创业者一起交流
👇扫码加入👇
“每天一个AI商业灵感,一年看懂AI产业地图”
✅——获得锦秋基金的「投资版图」标的企业
✅ ——揭秘100个跑通PMF产品
✅ ——任选一次AI闭门会:与顶流创业者深度交流
不限次+产业对接:可加入产业会员
https://wx.zsxq.com/group/28851148422251
✅ ——优秀AI创业者一起交流(👆扫码加微信)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06
AI时代,我们为何重写规则引擎?—— QLExpress4 重构之路
2025-11-05
LLaMA Factory 安装与配置指南:在 Ubuntu 上快速搭建大模型微调平台
2025-11-05
TinyAI :全栈式轻量级 AI 框架
2025-11-04
百灵大模型 Ling 和 Ring 系列首发支持 SGLang-JAX 推理引擎
2025-11-04
首个国产开源AI原生后端,不再写后端,AI就是全栈工程师。
2025-11-04
DeepCode: 用多智能体架构重新定义代码生成
2025-11-04
AI Infra:POINTS-Reader,腾讯开源的文档解析和OCR工具
2025-11-03
震惊,Github开源,真正让程序员效率提升 90%的AI辅助工具来啦!!!
2025-08-20
2025-09-07
2025-08-20
2025-08-26
2025-08-22
2025-09-06
2025-10-20
2025-08-22
2025-09-08
2025-08-12
2025-11-03
2025-10-29
2025-10-28
2025-10-13
2025-09-29
2025-09-17
2025-09-09
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