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Ontology如何成为企业AI落地的关键?悦点科技CTO孟嘉深度解析这一方法论如何打通业务、数据与AI。
核心内容:
1. Ontology的定义与核心价值:从哲学概念到企业AI落地的实用工具
2. 企业应用Ontology的三大关键能力与常见挑战
3. 悦点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实践案例与"Ontology Based Agentic AI"技术体系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导读在当今由数据驱动的商业世界中,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智能化重构。数据激增、系统复杂、决策链条冗长,成为企业迈向AI化道路上最大的阻力。Ontology(本体)方法论,正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它不仅让企业真正实现了数据、逻辑与行动的统一,更为AI落地复杂业务场景提供了可执行的“语义骨架”。
而在中国,悦点科技是最早关注并实践Ontology的团队之一。悦点科技CTO孟嘉,曾任明略科技集团技术合伙人、知识图谱总架构师,十年来带领团队持续探索Ontology在企业级AI中的应用与演进,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Ontology Based Agentic AI”技术体系。本文将从理念到实践,从他的资深从业者视角讲清楚Ontology如何打通业务、数据与AI。01
Ontology:源于哲学,成于实践
Ontology一词源自哲学,由希腊语“ontos”(存在)与“logos”(学说)组成,本意是研究“存在”的本质与关系。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Ontology被引入计算机科学,用于帮助机器“理解世界”,并构建可操作的知识结构。简单来说,Ontology是现实世界在数字空间的镜像。它不是一张静态的元数据表,而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图谱+业务逻辑引擎”体系。Ontology通过对企业中“对象—关系—行为”的抽象建模,让数据与业务之间建立可操作、可推理的连接。举个例子:假设一家航空公司想分析航班延误原因。传统方法要分别调取维护记录、气象数据、登机统计,再手动比对。但在Ontology系统中,“航班”“飞机”“天气”“地勤人员”等对象已经被定义,并建立逻辑关系。分析师只需提问:“找出因前序航班飞机晚点导致的延误,并显示维护记录和天气状况。”系统会即时给出可视化的因果链,甚至可触发“调用备用飞机”的动作。这就是Ontology的力量——它不仅理解数据的含义,还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直接指导行动。02
为什么很多企业“知道Ontology”,却很少“用好Ontology”
Ontology并非一个抽象的理论,而是需要长期的工具积累、多行业场景的打磨,可信生成的AI,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要想让Ontology发挥价值,需要在三个方面同时具备能力积淀:Ontology Based Agentic EngineOntology的基础在于“语义统一”。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打通来自不同系统、不同格式、不同业务语境的数据——包括结构化的业务数据、非结构化的文档、图像、信号流等——并建立一致的语义模型,只有在此基础上,智能推理与决策才有可能发生。Ontology不仅仅是数据整合的框架,更是让AI能“理解”并“执行”的关键。AI驱动的动态本体管理工具集合,是高效、准确构建业务本体模型的关键,包括专业知识、动态本体、业务上下文、实时计算等多种核心能力。企业如果希望AI从“生成答案”迈向“参与决策”,就必须在Ontology中定义业务逻辑与约束条件,使模型能在语义上下文中进行推理和行动,而不是停留在算法输出层。Ontology让企业的数据、流程、知识、应用在同一语义空间中协作,在数据、本体和AI算法之上,需要根据业务对象生成相应的应用。这就要求Ontology based Model 不能像General Agent Model一样,按照简单描述或者prompt生成应用,而是根据领域本体而精准生成应用,从而实现业务系统孪生。“Ontology是连接数据与AI的天然桥梁,它让模型不仅能生成答案,更能理解上下文、演绎逻辑、执行决策。但它需要巨大的产品工具积累与工程化实践,单纯基于LLM能力的Agent框架无法打造出深入业务并可信的企业级产品。”03
Ontology是如何打通数据与AI的?
Ontology的核心价值在于“语义理解”与“推理执行”的结合。在悦点的实践中,Ontology的设计分为三类要素:- 陈述性本体(Knowledge):将企业的静态知识、数据结构化表达。
- 程序性本体(Knowhow):描述企业的业务逻辑与操作流程。
- 动态本体(Dynamic Context):反映业务环境、实时状态与上下文变化。
在实际中,通过陈述性本体对企业数据知识化 ,通过程序性本体构建对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能力建模 ,通过动态本体将企业数据和业务链接,并辅以用户个性化信息,最终以专家级智能体的形态交付用户,实现企业级客户AI诉求 。Ontology Based Agentic AI通过这三类要素,悦点在企业私有环境中萃取组织知识与操作逻辑,形成企业的“数字孪生”。与传统的知识图谱不同,悦点的Ontology不仅“知道是什么”,还“知道怎么做”,并能“随业务变化动态更新”。在与AI结合时,Ontology为大模型提供了语义锚点。模型的推理不再仅依赖“语言生成”,而是基于Ontology中定义的对象、关系和规则进行演绎。这使得模型在企业私有数据环境中能够:基于Ontology构建的智能体场景,本质就是在使用推理做为技术核心去打通模型和数据,这在提升智能体准确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企业级AI需求往往涉及高业务逻辑密度场景,不仅需要描述已发生的情况,更要预测未来趋势并提供决策建议。这类场景智能体执行链条往往长达几十步,要求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在复杂业务场景中,不是简单通过构建AI Workflow就满足使用需求,它往往需要一整套数据工具的支撑以及与模型的打通,其中构建基于Ontology的推理模型就成为了提升智能体的落地效果的关键。悦点的“Ontology Based Agentic AI”在面对高复杂度场景时,比传统RAG(检索增强生成)架构更具鲁棒性和可信度。它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演绎答案”。经过十年积累,悦点形成了以Ontology为核心的端到端AI平台——Knora,由两大产品体系构成:1.Knora-Data:Ontology驱动的数据智能平台这是企业级数据整合与分析平台,以Ontology为核心架构,聚焦于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与语义化管理,并实现数据从业务视角的仿真、处理与分析。它通过构建统一语义层,让企业数据从“信息孤岛”变为“知识网络”,帮助组织实现数据到知识的跃迁。这一平台在结构设计上对标Palantir Foundry,但更贴合中国企业的IT架构与数据实际,具备高可定制性和私有化部署能力。2.Knora-AI:Agentic AI开发与执行平台Knora-AI是悦点的AI开发平台,内置Specific Model By Ontology和Agentic + Workflow双引擎。与其他侧重“快速构建对话Agent”的平台不同,Knora-AI在执行层下方深度集成了知识层与推理层,直接打通Ontology与AI推理能力。- 对确定性任务:通过Workflow保证过程稳定与可控。
- 对探索性任务:通过Agentic引擎实现动态规划与推理。
Knora-AI支持企业私有模型运行、短链与长链推理增强,实现安全、可信的企业级智能体执行体系。05
从理念到落地:Ontology在不同行业场景的实践
基于Ontology Based Agentic AI,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都有明显提升:生产环节,设备更少出故障,利用率更高,成本更低;研发环节,更快捕捉技术趋势,缩短研发周期,新产品能更快上市;质量环节,问题能早发现,批量缺陷减少,风险更低;供应链环节,响应市场更灵活,库存不再堆积,企业经营更稳健。目前,悦点科技已在工业制造、能源运输、产投管理、情报决策等多个体系落地验证,以工业场景为例:将需求管理流程构建为基于本体的智能体模型,基于原始需求后,Agent自动拆解并生成相关实体关系并添加至本体模型。基于大模型,Agent生成需求说明书及设计方案,自动写入文档并关联需求条目,提升研发效率与准确性。质量全周期智能管控智能体,通过本体模型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智能问数模块通过自然语言快速定位质量问题,关联相关本体,减少低效的数据查找。监控报表辅助系统自动生成质量报告,故障图谱提前预警潜在质量风险,形成监测-分析-处置的闭环,大幅降低返工成本,保障产品质量。除此之外,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生产排程调度、设备运维预警、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能源运输领域的应急处置、安全管理等方面,以及投融资管理领域的报告生成、财报分析、投资建议等方面,智能体通过Ontology打通ERP、MES、SCADA等系统,提升了全链条效率,更为企业提供了可落地、可持续进化的智能化路径。当AI浪潮席卷全球,真正能落地的企业AI仍凤毛麟角。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数据复杂、逻辑隐性、场景碎片化。Ontology让AI从“语言生成”走向“业务理解”,从“局部试验”走向“系统行动”。悦点科技十年来持续打磨Ontology框架,从数据智能到智能体落地,构建出适配中国企业的Ontology Based Agentic AI体系。在孟嘉看来,这不仅是一种技术路线,更是一种企业智能化的认知框架:“Ontology让AI真正理解企业,让数据真正服务业务。”未来,悦点将继续深耕工业、能源、金融等高复杂度场景,让Ontology成为企业智能体落地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企业迈入“数据—智能—行动”一体化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