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时代,设计和品味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掌握它们的人将引领未来商业浪潮。 核心内容: 1. AI时代设计师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 2. 设计品味与判断力是AI无法替代的关键能力 3. AI赋能下数据驱动的内容生产新范式
好久不见呀,近期我想和你分享一件“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但真的非常重要的事”。
如果你是做内容的、做产品的、做电商的、做设计的,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用户,只要你还在这个不断被 AI 改写规则的时代里生活,这件事都和你有关。
你有没有意识到:“设计和品味,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强的生产力?”
这两天我参加了 D20全球设计院长峰会,见到了许多“AI 时代的设计师”在用他们的方式重构创作。
他们不是躲着 AI,而是把 AI 当作手中的画笔、键盘、工具箱,把一个个原本看起来“只和美有关”的东西,变成了真正有商业价值、生产效率、用户触达的系统性能力,从视觉传达和商业中,本文将会为您娓娓道来。
如果你现在还觉得设计只是画图、AI 只是好看提效,那你真的可能会被下一波潮水拍在沙滩上。
我本身是产品经理,也因为做自媒体的关系,有机会受邀请混到这个“设计师”的圈子里。这一混不要紧,真的是被狠狠地上了一课,那些设计师...对,我要打个引号的“设计师”。
他们真的太会“玩”了。
想象力拉满,创造力顶满,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真的能把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变成一个个实际的围绕商业链路、非常震撼的视觉成果,这一次的分享真的堪称为视觉盛宴。
而且这些成果,不只是为了“好看”,在很多电商、跨境、内容投流等场景里都能落地。他们在用 AI 做真正的产品实验,不是纯粹的体验和玩,而是有目标地探索。
我就更坚信一件事了:在这个时代,有审美、有品味的人,一定是最早跑出来的一波人。
第一天 D20 开场杨光老师的分享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AI 时代设计师可能是第一个被挑战的岗位,但一定是最后一个被取代的岗位。”
太对了,AI 再怎么厉害,它能模仿的是风格、形式,但设计的品味和判断,是模仿不了的。
带这个这个思考,从我好几年前就开始使用的Figma工具,到今天有幸在线下听到 Figma 工程总监田原老师分享了一些 Figma AI 的设计理念。
“Idea to shipped product,All in Figma,Powered by AI”
Figma想要去重新定义Code和Design之间的关系,并在AI时代下会更加凸显,也在前几天Config大会上看到了Figma make & site等一些动作,在频繁的探索AI时代下的设计可能性。
此外,这两天我也到处逛了逛,重点看了 AI +界面设计、电商、跨境、还有云智能那块,看到好多新鲜的玩法。
说个很多老板都感兴趣的,比如用 AI 自动生成商品视频、投流视频,然后根据点击数据验证效果,效果好的就量产,不行的就快速迭代,完全是数据驱动下的内容生产。
这个链条,比我们传统一张图、一段文案、一个投放策略,效率高太多了。
我还发现,像堆友、Pic Copilot、可灵、即梦、Vidu、liblib这些图像工具,现在真的已经不只是“画个图”那么简单了,他们可以用非常低的门槛生成质量极高的商品图、海报甚至 UI 页面。
那些需要设计师加班加点做一周的图,现在一个 Prompt 就能搞定。不是说设计师不重要了,而是说,设计师的“工具箱”已经升级了。
我还看到了更“未来感”的部分,像 Lovable、v0.dev、Cursor 这几个工具,基本上就是把“设计”和“代码”融合在一起了。
过去我们说设计师出图,工程师开发,现在可能直接就是一个人搞定设计+实现,他不一定非得会 Figma,也不一定会写前端代码,但他会用 AI 工具,就能把想法变成实际的页面。
还有像淘天设计那边,他们现在也用 AI 做了很多运营相关的设计系统工具。
比如内部商家的投流图、促销图,很多都能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生产出来,这对商业效率来说,是很大的突破。
我最近也在关注科技生活和跨境的应用场景。以前要做一套多语言商品图,得微调一堆翻译模型,还得人工校对,成本特别高。
现在用大模型直接生成,效果还不赖,而且还能快速验证,不满意立刻改 Prompt。这对小团队、小工作室特别友好,原来没预算做的内容,现在用一两个人也能搞定。
跨境卖家有些已经可以用 AI 直接生成模特图、营销图、甚至商品脚本。然后把这些素材一丢到平台,自动跑投流,再结合数据反哺。这整个闭环效率非常高。
说白了就是,谁能把业务理解和 AI 工具结合得更好,谁就能在这个时代跑得更快。
我觉得真正的门槛,不在工具,而在你有没有思考能力、有没有业务判断。AI 工具谁都能用,但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手里,能做出来的效果差别会非常大。
你现在看到很多人用 ComfyUI、即梦、可灵这些工具玩得飞起,不是因为他们用得比你久,而是他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想传达什么。
他们有一套审美和标准,也能结合业务来做判断。所以他们的作品,哪怕是自动生成的,也让人觉得“这太有想法了”。
包括像通往 AGI 之路这种开源社区也孵化了非常多开源的 AI 创作者们,他们也通过这一系列 AI 设计工具从探索创造到真正的商业化可落地,跑出了非常多成功的案例,从个体到工作室经营,验证了AI设计商业的可能性。
说到底,这一波 AI 工具浪潮会把很多原来“照流程走”的工作方式替代掉,但不会替代掉那些真正有创造力、有想法的人。那些人反而会因为有了这些工具而如虎添翼。
我越来越相信,在 AI 时代,有设计和品味的人就是 “AI Designer”。
不管你原来是做产品、运营、内容还是开发等等其他职业角色,只要你有审美、有判断、能用好工具,你就有能力去做创造者。
这个时代的门槛不是你会不会设计,而是你能不能用 AI 工具去表达你的审美和想法。
所以你看,AI 并不是“替代人”,而是“放大人”的能力。
它可以让不会写代码的人快速搭建网页,让不懂设计的人也能生成精致的投流图,但它放大的,终究还是人的判断力、理解力和审美。
而真正能用好这些能力的人,不一定是设计专业出身,也不一定是程序员,而是那些在某个行业里走得够深、看得够透、又愿意主动学习的人。
我们总说自己想要更强的竞争力、更好的平台、更高的效率,但其实只要你有品味、有想法、肯动手,你手里已经握住了一整套“时代给的武器”。
用很喜欢的AI艺术家阿文分享图作为结尾:“现在的我,强得可怕”。
别再等别人用可灵、Cursor、v0.dev ....把机会拿走了你才后悔。
我建议你就从今天开始,挑一个你感兴趣的工具,花一小时试着做点什么,生成一张海报,写一个自动视频脚本,做一个跨语言商品图,或是搭建一套投流链路。你不一定要精通,但你得开始熟悉。
因为设计的边界,正在变成你创造力的起点。
而 AI,不再只是工具,它已经是你能力的一部分了。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16
AI 基础知识从-1到0.1:带你走进机器学习的世界
2025-07-16
AI对话四象限:你和AI聊天的方式可能都错了
2025-07-15
数据可视化:20余种图表类型,让你的数据瞬间"活"起来!
2025-07-15
用Prompt构建梦境:探索潜意识的另一种方式
2025-07-15
AI个人知识库之Get 笔记:我睡觉时,它悄悄帮我看完直播、拆完短视频!Perfect!
2025-07-15
6个真实案例,让AI成为生产力
2025-07-14
彻底压榨潜能!我用 Kimi K2 写了一套前端组件库
2025-07-14
高认知个体与AI情感陪伴:数字时代的心理学视角
2025-05-24
2025-05-22
2025-04-29
2025-04-21
2025-06-12
2025-05-28
2025-04-30
2025-04-23
2025-05-19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