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产品经理必备技能:一张清晰的技术架构图,帮你打通业务与技术的沟通壁垒。 核心内容: 1. 技术架构图的三大核心价值:沟通桥梁、规划指导和风险预警 2. 绘制前的关键思考:产品目标、分层设计和模块选型 3. 从零到一绘制技术架构图的实战方法与技巧
作为AI产品经理,你是否常常面对以下问题:
研发团队总觉得产品需求描述得不清楚,技术实现方案混乱?
业务团队和技术团队在沟通时频繁“鸡同鸭讲”?
技术选型时无法准确评估模块的落地价值?
1. 沟通桥梁:
2. 规划指导:
3. 风险预警:
任何架构设计都需要以产品目标为导向:
产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比如,智能客服产品的目标是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其核心问题可能是如何实现准确的多轮对话逻辑。
技术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谁?
是内部业务团队(如数据分析人员),还是终端用户?或者同时服务多个用户群体?
示例:如果你的产品是一个面向教育行业的AI写作辅助工具,那么目标场景可能包括:
帮助学生完成作文初稿生成。
为教师提供作文评分与点评功能。
基础层:资源与算力支撑,包括云计算资源、存储方案、网络环境等。
技术逻辑层:技术实现的核心模块,比如算法模型训练、推理引擎等。
应用层:对接用户的业务逻辑或产品功能,如智能客服、语音识别。
功能性:该模块实现什么功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可实现性:当前技术方案是否成熟?需要自研还是采购?
示例:如果是智能问答产品,技术逻辑层的模块可能包括:
语言模型(如GPT系列)。
意图识别模块。
上下文管理模块(确保多轮对话的连贯性)。
明确这些模块后,架构图的框架就基本形成了。
研发团队:需要详细展示模块功能、数据流转和依赖关系。
管理层:只需要关注架构的高层次逻辑,过多的技术细节会显得冗余。
业务部门:需要强调产品功能模块如何支持业务场景,弱化技术术语。
提示:一张优秀的架构图能“一图多用”,通过调整层次或细节满足不同目标。
基础层(Infrastructure Layer):
包含硬件资源和底层基础设施,如:
算力资源(GPU、TPU、云服务)。
数据存储(Hadoop、OSS分布式存储)。
网络资源(CDN、负载均衡)。
技术逻辑层(Technology Layer):
技术实现的核心模块,包括:
模型训练: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推理引擎:用于实时任务处理。
数据预处理:清洗、标注、格式化。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面向用户的功能模块,如:
文本生成(文章、报告)。
图像生成(创意设计)。
智能推荐(个性化推荐)。
提示:分层时,确保逻辑清晰,不同层级的模块职责明确,避免相互混淆。
技术架构图的灵魂在于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下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数据流(Data Flow):明确每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和传递路径。
控制流(Control Flow):标明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或依赖关系。
示例:在一个推荐系统中,用户的行为数据从前端传递到数据收集模块,再经过特征工程处理,输入到模型推理模块,最后生成推荐结果返回前端。这些步骤可以用箭头清晰表示。
专业工具:Visio、Draw.io、Lucidchart。
轻量化工具:Figma、PowerPoint。
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层级。
模块用矩形表示,输入输出用箭头指示方向。
尽量使用行业标准图标(如云服务、数据库图标)。
提示:架构图不仅要逻辑清晰,还要视觉友好。尤其是跨部门沟通时,一张美观的图会让人更加信服。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AI技术架构案例:
算力:GPU集群、自动分配算力资源(如Kubernetes)。
存储:分布式数据湖(如HDFS)、缓存系统(如Redis)。
网络:高可用网络、容灾机制。
作用:为上层技术模块提供稳定的硬件与数据支撑。
数据预处理模块: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
模型训练模块:支持多种训练方法,如监督学习、微调。
推理模块:负责实时响应用户请求,返回结果。
作用:实现AI技术的核心功能逻辑。
文本生成:如文案创作工具。
图像生成:广告设计工具。
推荐系统:个性化内容推荐。
作用:通过技术能力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从全局出发,逐层细化:先定义大框架,再逐步分解核心模块。
关注逻辑清晰与视觉效果:模块间的关系用箭头标明,颜色和图形辅助理解。
动态调整架构图:根据受众需求和业务发展不断优化。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4-14
2025-05-24
2025-05-22
2025-04-13
2025-04-29
2025-04-13
2025-04-21
2025-06-12
2025-05-28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