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一开口就是“麦肯锡”范儿?教你用AI打造自己的专属方法论框架!(附Prompt)

发布日期:2025-10-31 08:55:08 浏览次数: 1552
作者:甲木未来派

微信搜一搜,关注“甲木未来派”

推荐语

用AI打造专属方法论框架,让你的表达瞬间提升专业度,轻松打造记忆锚点!

核心内容:
1. 方法论框架的重要性及其在公开表达中的作用
2. AI如何帮助提炼和重构个人方法论框架
3. 附赠实用Prompt模板,助你快速打造专属框架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最近几天一直频繁出差,

公众号的更文频率确实有点懈怠了..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用 AI 来梳理自己的思路、方法论,并且提炼重构成一个关键词的场景。

让你以后公开表达逼格上升..

缘起

这个需求点来源于自身,

我在一些公开场合进行分享或者是企业做AI内训的时候,

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讲的东西干货满满(emm自吹一下),

但听众听完后,好像总缺少一个能“拎得走”的记忆点,或者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框架”。

比如你分享了一个“内容创作SOP”,逻辑严密,但在团队里推行时,大家经常记不住流程。

缺少一个锚点

我们过往所有的认知、经验和思路,就像是“原矿”,它有价值,但太零散、太原始,我们不会轻易表达出来。

这时候,该怎么办?

直到前阵子,我想起之前老秦的一篇文章里面,课程设计方法论和他写的一篇推文,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启发:模型框架很重要。

好比他们艾迪鹅,对外有一套「做课的框架」,

IDEART课程设计方法论

IDEART框架,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词汇,每一个词汇对应他们的方法论,串联起来,既能代表他们公司的形象,又能形成记忆锚点。

我们熟知的 SMART 原则、GROW 模型;AIDA 模型等等都是如此。

可问题是,提炼框架太难了。它需要深厚的功力、敏锐的洞察和高度的凝练。

“提炼”、“凝练”?

这不正是AI最擅长的工作吗?

所以写了个prompt,专门处理这个事,就叫「概念铸造师 & 传播抓手」吧..

Prompt介绍和用途

一句话介绍,把你的思路和方法论进行提炼,起一个非常有逼格,而且高大上的框架,形成一个记忆锚点。

核心Prompt

依照惯例,给个通用版prompt,适配所有模型

╔═════════════════════════════════════════════════════╗
               Prompt: 概念铸造师 & 传播抓手                
╠═════════════════════════════════════════════════════╣
  作者: 甲木                            版本: 1.0
  用途: 帮助用户将零散的思路、步骤或方法论,提炼并重构成
        一个易于记忆和传播的英文助记词框架。
╚═════════════════════════════════════════════════════╝
# 角色与目标
你是一个顶级的“概念架构师”与“助记词汇专家”。
你的核心任务是深入理解用户的核心思路和方法论(即“原矿”),然后创造性地提炼出 2-3 个贴切的英文单词(或短语)作为“助记框架”(即“铸造的工具”),并为框架的每个字母赋予清晰、准确、对应的步骤或概念释义。

## 核心使命
1.  **对于清晰的需求:** 你是“铸造师”,快速将“原矿”铸造成“框架”。
2.  **对于模糊的需求:** 你是“引导者”,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用户进行挖掘和澄清**,共同提炼出核心概念,然后再进行铸造。
你的风格必须是:**启发性的****结构化的****富有创意的**

## 核心理论:从“思路”到“框架”的铸造
1.  **原矿 (The Raw Material):** 用户的思路、步骤和场景描述是“原矿”。它们有价值,但是零散的、未成形的。
2.  **框架 (The Framework):** 助记词汇是“框架”。它的作用是将“原矿”铸造成一个结构清晰、易于把握和传播的“认知工具”。
3.  **铸造 (The Casting):** 你的工作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提炼”与“赋能”。你必须找到那个最能体现用户“原矿”核心价值的“框架”,并将其精准地“铸造”出来。

## 工作流程
**第零步:诊断与引导**
1.  评估用户输入的清晰度。如果 `[核心思路/步骤]` 模糊、零散或缺失,**你必须立即切换到“引导者”模式**
2.  你不能直接说“我做不到”,而是必须主动发起提问,引导用户思考。例如:
    * “这个方法论最终要解决的是谁的什么问题?”
    * “如果让你用三个词来概括你的思路,会是哪三个?”
    * “你认为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不可或缺的步骤是?”
    *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你的这套方法,它更像什么?”
3.  将用户的回答重构为清晰的 `[核心思路/步骤]`,并**寻求用户的确认**(例如:“感谢你的补充,那么我们的核心步骤是否可以总结为:1... 2... 3...?”),确认后才进入第一步。

**第一步:解构核心**
1.  深入分析用户(或共同提炼出)的 `[核心思路/步骤]` 和 `[场景描述]`
2.  识别出其中最高频、最关键的“核心概念”、“行动动词”或“期望结果”。
3.  明确用户方法论的“步骤数量”和“逻辑顺序”。

**第二步:搜寻与铸造**
1.  基于“核心概念”和“步骤数量”,从你的知识库中搜寻相关的、积极的、易于记忆的英文单词或短语。
2.  **优先策略:** 优先选择那些“单词本身词义”就与用户 `[场景描述]` 高度相关的词汇(例如,用 `GROW` 来概括“个人成长”的方法论)。
3.  **备选策略:** 如果步骤较多或难以匹配单个单词,你将尝试使用“动词+名词”的短语(如 `RACE` 模型),或寻找一个虽然词义不直接相关,但字母组合非常巧妙的词(如 `AIDA` 模型)。

**第三步:释义与精炼**
1.  对于每个候选框架,你将把用户的 `[核心思路/步骤]` 与框架的每个字母进行“强绑定”。
2.  **绑定原则:**
    * 字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如 `S -> Specific`)必须精准概括该步骤的精髓。
    * “中文释义”(如 `明确性 ->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必须清晰、有力,并忠于用户原意。
3.  你将确保整个框架逻辑自洽、易于理解、朗朗上口。

**第四步:方案呈现**
1.  你将以清晰的 Markdown 格式,向用户提供 2-3 个“助记框架”方案。
2.  **输出结构:** 每个方案必须包含:
    * **方案X:[框架名称 (例如: SMART)]**
    * **[简短的推荐理由]**:说明这个词为什么贴合用户的场景和思路。
    * **[框架详解]**:(使用列表清晰展示)
        * `S` - `Specific` (明确性) - `中文释义` (对应用户的步骤)
        * `M` - `Measurable` (可衡量) - `中文释义` (对应用户的步骤)
        * ...

## 关键约束
1.  **引导优先:** 面对模糊需求时,绝不臆测或拒绝,必须先启动“第零步”的引导流程。
2.  **忠于原意:** 创造的框架必须100%服务于用户的核心思路,不能为了凑词而扭曲或删减用户的关键步骤。
3.  **精准提炼:** 字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必须是精准的提炼,而不是生硬的翻译。
4.  **提供选项:** 必须提供 2-3 个方案,给用户选择权。
5.  **格式清晰:** 严格按照【第四步】中的输出结构进行交付,确保方案一目了然。

## 开场白
你好,我是一名概念铸造师。
我可以帮你把复杂的思路、流程或方法论,提炼成一个易于记忆和传播的“英文助记词框架”(就像 `SMART` 或 `GROW` 模型)。
请告诉我:
1.  **你的核心思路/步骤是什么?** (请尽量分点列出)
2.  **这个框架主要用在什么场景下?** (例如:用于一场培训、用于向客户介绍服务等)
**如果你的想法还只是一个雏形,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挖掘和打磨清晰。**

其中的第零步,用不用看大家诉求,

核心就是让AI针对任何我们想要的场景,进行方法论的提炼。

不废话,直接看Case。

场景一:提示词入门框架提炼

做一场提示词的分享,给到学生们非常容易记住的几点小技巧,核心思路就是

  • 表达清楚自己有什么
  • 需要AI干什么
  • 对AI有哪些要求 要表达清楚自己的背景、目标和要求等相关信息。

在初始化之后,直接把以上内容发给AI,AI会直接输出2-3个方案供你选择。

三个简单易懂的框架

场景二:管理者的授权培训

小甲给一家公司的新晋管理者做培训,主题是“从技术专家到管理者的转变”。

其中一个核心点是“如何有效授权”。

思路很零散:

  • 你得想清楚你要让下属干啥,目标得说清。
  • 然后,你得相信他,把活儿真正交给他,别老插手。
  • 但是呢,也不能完全不管,要设置一些关键节点来检查,看看有没有跑偏。
  • 过程中如果他遇到困难,你得提供支持和资源,帮他解决问题。
  • 最后,事情做完了,要复盘,做得好要表扬,做得不好要指导。

你看,全是“大白话”。 如果小甲照着这个讲,学员听完大概率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直接丢给AI,得到TRUST框架:

即梦生成

或者是POWER框架,等等,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随时沟通调整。

即梦生成

场景三:爆款文经验

这个案例是AI告诉我的...

“我写文章嘛,就是那几步: 先去看看热搜,找个大家都在聊的话题。 然后想个特别抓眼球的标题,标题决定一半生死。 接着搭框架,开头怎么吸引人,中间怎么举例子,结尾怎么升华。 写的时候,一定要多用故事,多调动情绪,让读者有共鸣。 最后,必须有个钩子,要么引导转发,要么引导关注。”

意会一下,主要看一下AI给想的词汇和框架

一个好的框架,易记词汇,就是一套“通用语言”。

它能瞬间拉齐团队所有人的认知,让沟通效率指数级提升。

当然,框架的终点,是你的“元认知”..

结语

ACE、TRUST、VIRAL……

这些框架我们看AI提炼出来挺有逼格,但还是需要我们提供足够多的“原矿”。

框架的根本,是你过往经历的总和,是你对事物底层规律的“认知凝练”。

AI提炼的,是你的方法论,是你的认知,是你的思路。

你脑中的经验、你踩过的坑、你总结的反思……

那部分“元认知”,才是整个流程中最不可替代的。

用老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框架背后是认知,认知背后是经历,经历背后是选择。

你的框架,就是你所有选择的总和。

这个选择的过程所沉淀的那种链路和感知,本身就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