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价值倍增的关键在于智能体式AI的应用,先锋企业已通过它实现业务重塑与超额收益。 核心内容: 1. 全球仅5%企业实现AI价值规模化,智能体式AI成关键加速器 2. 先锋企业在核心业务职能中通过AI实现决策优化与创新突破 3. 智能体式AI价值占比预计三年内从17%增长至29%
BCG最新研究以实证数据表明,只有少数企业真正通过AI在营收、现金流、流程与工作效率方面实现了显著的价值增长。
在我们2025年调研的全球1250多家企业中,仅5%实现了AI价值的规模化应用,足见AI全面转型的艰难程度。
高达60%的企业未能实现任何实质性价值。尽管投入巨大,但在营收增长和成本节约方面收效甚微。
另外35%的企业(较2024年增加13个百分点)正在扩大AI应用规模并初见成效,但其中许多企业坦言,其推进深度和速度还远远不够。
你的AI投入产生价值了吗?
我们称那5%真正用AI创造出价值的企业为“先锋型企业”(future-built)。这些企业已构建起关键能力,不仅能利用AI提升效率,更能借助AI实现创新与业务重塑。得益于抢占先机,这些企业如今在财务和运营上均获得了超额收益。它们通过AI促成更优的决策、更高效迅速的行动,推动了远超自动化和生产力提升所能达到的跨越式发展。
这些价值主要集中于核心业务职能——如研发、销售与营销、制造及IT等部门。这些领域的预期价值潜力,相比我们2024年报告《AI的价值在哪里?》(Where’s the Value in AI?)中的预期大幅提升。其中,最大的价值来源于客户相关职能与IT部门。
这一切的发生速度远超以往的数字化浪潮,而且随着AI功能的日益精进,这种加速趋势还将持续。智能体式AI(Agentic AI)融合了预测能力和生成能力,能够自主推理、学习和行动,有望成为拉大价值鸿沟的最大加速器。2024年还鲜有人提及的“智能体”,到2025年已贡献了AI总价值的17%,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9%。
AI价值创造者正拉开差距
“先锋型企业”(Future-built companies)通过将AI回报再投资于更强的人才与技术能力来加速价值创造。他们计划2025年将IT支出增加26%(相当于营收的近一个百分点),并将高达64%的IT预算专项用于AI。因此,他们预计到2028年,在其AI应用领域所实现的收入增长将是“落后型企业”(Laggards)的两倍,成本削减幅度将多出40%(参阅图1)。
智能体式AI(Agentic AI)的出现,正在拉大“先锋型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价值鸿沟。2025年,AI智能体已贡献了AI总价值的约17%,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9%。“先锋型企业”会将其AI预算的15%分配给智能体应用。在这些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已在使用AI智能体,而在那些仅处于“规模化”阶段的企业中,这一比例仅为12%,至于那60%的“落后型企业”,则几乎为零(参阅图2)。
价值创造者的独到之处
对所有企业而言,好消息是“先锋型企业”所遵循的成功范式是清晰明确的,可供所有企业借鉴。以下是一份“先锋型企业”战略路线图,其余95%的企业都可借此构建AI成熟度并实现规模化价值(参阅图3)。
我们在2024年的报告中首次描述了这一制胜法则,今年的证据表明,企业应加倍践行此道,因为对于专注于采取正确行动的企业而言,价值创造明显呈复合式增长。
该成功范式包含五大策略:
高层引领,制定高瞻远瞩的多年期AI战略愿景。“先锋型企业”将AI视为由董事会和CEO主导的战略级项目。管理高层将整体业务目标转化为多年期AI愿景,确保能够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并制定明确的执行路线图。
重塑现有工作流程,创造新流程,并基于价值对AI实施方案进行优先级排序,严格追踪成效。“先锋型企业”和“规模型企业”(Scaling companies)不仅用AI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更重新思考如何用不同形式的技术来完成工作。
转型为以AI为核心的人机协作运营模式。高效的AI运营模式的重点并不是用技术取代人,而是围绕AI重新构建整个组织。人依然是核心要素,但人在工作流程中的角色已被重塑,以便与“数字员工”灵活配合,实现人机协同。
通过预判新需求、利用供应商生态系统、持续提升员工技能、变革工作流程等举措,留住并提升核心人才。要让AI运营模式发挥作用,获取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先锋型企业”深谙这一点。他们明白,要实现AI的规模化应用,必须争夺稀缺的人才资源,因此他们果断行动,吸引、留住并提升那些协调并管理AI智能体(以设计、部署和管理下一代AI能力)的核心人才。
构建契合战略目标的技术架构与数据基础。“先锋型企业”认识到,从AI中释放价值不仅仅意味着添置新工具,更要围绕新技术彻底重塑企业的架构与流程。
如何加速AI价值创造
你准备好了吗?
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必须将“让AI为企业创造价值”列为最高战略优先级。多数企业仍需克服组织惰性、复杂的IT系统、数据质量与访问障碍,以及员工对失业和AI技术局限的担忧。但若能确立明确目标、以价值为核心,并从单纯的成本视角转向创新与竞争优势导向,就能踏上正确的转型之路。
每家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现状找到自己的价值创造路径(参阅图4)。“落后型企业”可借鉴“先锋型企业”的成功范式,从高层坚定而大胆的承诺出发,将业务目标转化为整体愿景与战略;而“规模型企业”应进一步投资(并将收益再投入)于前瞻性能力建设,例如智能体式AI创新。
BCG提出的“10-20-70”法则有助于加速转型:企业战略重心的70%应放在人才、组织与流程上,20%放在技术上,10%放在算法上(参阅图5)。研究表明,大多数阻碍AI落地的问题都源于人、组织与流程层面。2024年,企业主要难题在于如何使AI与整体战略对齐并打造商业用例,而如今,焦点已转向更具体的实操性挑战,例如如何更好地采纳AI工具并管理非结构化数据。
然而,那些试图直接跳过能力建设阶段、直接进入流程重塑与创新阶段的企业,往往会落败。缺乏必要的AI运营模式、人才能力与技术支撑,任何转型都难以落地。
成功的AI落地需要与技术生态系统积极合作,以突破实施过程中的瓶颈,如系统协调层、系统互联性及企业级数据战略等问题。对所有企业而言,系统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都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是——时间紧迫。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演进,每延迟一周,追赶难度都有所增加。“先锋型企业”正遥遥领先,扩大价值鸿沟,而“落后型企业”将陷入更深的价值陷阱,必须立即行动。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10
AI Agent 落地之困:为什么“人”与“流程”是最大障碍?
2025-10-25
海尔灯塔工厂AI实践深度解析(下):35项AI智能化方案背后的制造业数字化逻辑
2025-10-25
第一次上圆桌,我聊了聊企业做AI落地这件事
2025-10-23
当智能制造遇见生成式AI
2025-10-16
三一集团CIO许国强:AI时代,一定要深入业务(万字深度)
2025-09-10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朱虹谈AI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2025-09-09
用友杜宇:企业AI非外挂式工具,需深度融入核心业务解决实际问题
2025-09-05
AI时代企业的工作方式-“有事问我的AI伙伴”
2025-09-01
2025-10-25
2025-11-10
2025-08-23
2025-09-10
2025-09-05
2025-09-03
2025-09-09
2025-08-28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