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ToB领域真的没机会了吗?前智谱COO张帆的6个反常识洞察,颠覆你对AI时代的创业认知。核心内容: 1. ToC不再是主战场,AI时代需要重构行业底层流程 2. AI不是工具而是"数字员工",要从劳动力市场角度思考 3. 需求侧缺口远大于供给侧,关键在于创造真实商业价值
ToB 没机会、AI 只是工具?
听完前智谱 COO、现原理智能创始人张帆的播客,我发现自己很多「常识」其实站在了旧时代
这篇记下我最有感的 6 个反共识 + 一些个人启发
互联网时代: 线下满、线上空白 → ToC 能靠模式创新抢地盘。
AI 时代: 线下+线上都已经「满了」,体验差被模型快速拉平,很难再靠 ToC 建立护城河。
张帆用携程做比喻:
你做出一个体验极好的旅游 Agent
携程追上你的体验可能只要 1 年
但你要补齐它的供应链,可能要 10 年
👉 对我自己的提醒: 少从「新 App、新交互」找机会,多去看 有哪些行业的底层流程/供应链可以被 AI 重写
传统 SaaS 的逻辑:
转化能力 = 人 + 工具
预算被人吃满了,再加 SaaS 就变成零和博弈,「你买了工具是不是要砍人」。
张帆的反共识:
AI 的对标不是软件市场,而是 劳动力市场。
「AI 不是工具,AI 是你的同事。」
当你把 AI 当员工设计: 有职责、有 KPI、有考核,讨论的就不再是「多花一笔钱买系统」,而是 整体产出能不能放大。
👉 做 AI 产品时,我开始刻意少说「系统」、多用「数字员工」的叙事和设计语言。
这几年大家都在卷供给侧: 算力、芯片、大模型参数。
但张帆的感受是:
基础智能到生产力之间有一个巨大的 Gap,需求侧投入严重不足。
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现在像拿着电线和灯泡去原始部落推销:
「你看这灯泡多亮,我还给你打折,多用点电吧。」
但部落已经摆满灯泡了,他不知道拿来干嘛。
真正需要的是 电器。
👉 对我来说,一个很直接的转变是:
少问「模型还能多强」,多问 「我能帮谁多赚一块钱/省一块钱」。
基座模型像不断上涨的海平面。
你在海面上砌灯塔(完全依赖模型能力),海水每涨一次,你的优势就被淹一次。
正确做法是造船——和模型能力解耦,海水涨,你也一起涨。
Jasper 这类产品,几乎纯靠大模型能力,ChatGPT 一发布,马上被拍在沙滩上;
Notion 拥有自己的协作/编辑体系,AI 只是放大原有优势的一层。
张帆给了一个很好用的判断标准:
「模型含量」最好控制在 50% 左右。
一半是原有业务能力,一半是模型放大。
👉 我现在会反问自己:
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用同水平模型,我还有什么是留得住的?
传统软件问的是:
你要 CRM? 知识库? 我给你一个功能。
张帆的思路是反过来的:
先看业务结果: 哪条关键指标/财务模型要被改变?
再看: 哪些工种(销售、客服、运营…)最值得优先被重构?
他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工种」是连接通用智能和生产力的桥梁。
基座模型像聪明的高中生,要变成能干活的医生、客服、运营,
需要围绕每个工种设计环境、反馈和学习机制——他们把这套叫「商业强化学习」。
👉 做 AI 产品时,一个很实用的小问题是:
「我到底是在升级哪个工种? 我要如何评价这个‘数字同事’的好坏?」
张帆引用了一句很戳我的话:
「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认知的竞争。」
人可以招、技术可以买、算力可以租,
但没人能替你回答:
「AI 对你这门生意,意味着什么?」
AI 对企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业务问题。
你不需要懂 Transformer 的细节,但要理解「模型性」:
它天然有幻觉
它是不对称的智能
它有「讨好型人格」
这些都直接影响你怎么用它、在哪些场景用它。
对我个人来说,这次对谈带来最大的变化是:
少用旧时代的坐标系(互联网、SaaS)看今天的 AI,
多从「工种、生产力、业务结果」这些一层一层往下拆
如果你也在做 AI / 想做 ToB,可以问问自己:
我现在押的赛道,是不是已经在「海面」上了?
我做的是灯塔式产品,还是一艘能随着海平面一起上涨的船?
在我的业务里,哪个工种最适合先变成「数字同事」?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看到的反常识,也许它就是你下一次转弯的起点
原始播客地址: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91952ddcbba038b42bd9077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20
智能体式AI价值倍增,企业如何搭上快车?
2025-11-10
AI Agent 落地之困:为什么“人”与“流程”是最大障碍?
2025-10-25
海尔灯塔工厂AI实践深度解析(下):35项AI智能化方案背后的制造业数字化逻辑
2025-10-25
第一次上圆桌,我聊了聊企业做AI落地这件事
2025-10-23
当智能制造遇见生成式AI
2025-10-16
三一集团CIO许国强:AI时代,一定要深入业务(万字深度)
2025-09-10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朱虹谈AI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2025-09-09
用友杜宇:企业AI非外挂式工具,需深度融入核心业务解决实际问题
2025-09-01
2025-10-25
2025-11-10
2025-09-10
2025-09-05
2025-09-03
2025-09-09
2025-10-16
2025-10-23
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