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MCP会是下一个商业范式吗

发布日期:2025-07-08 08:08:14 浏览次数: 1535
作者:止水之畔

微信搜一搜,关注“止水之畔”

推荐语

MCP技术正引发AI领域热议,但它真的能颠覆现有商业范式吗?本文通过API的历史案例,深入剖析MCP的真实价值与局限。

核心内容:
1. API技术的历史演变及其对数据服务行业的影响
2. MCP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当前面临的挑战
3. 大厂如何通过生态和流量战略布局MCP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最近在AI领域火得一塌糊涂,一些大厂已然是将MCP作为下一个战略了。暂且不谈这么频繁更新战略是否合适,仅就MCP本身而言,它真的能带来范式变革吗?


先说结论,MCP确实很有价值,但和下一个范式无关。


全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一个考古案例:API


先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东西:API


API大概在10年前在国内开始流行。技术上,简单来说,当有人按指定的方式调用API时,API接口就能提供某种符合标准的数据。这是一种自动化的数据服务。


在此之前,数据服务的模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Excel,各方面意义上来讲,效率都很低:


——采购时,或是购买数据光盘按实物付费,或是按年度付费,一大堆流程。


——使用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一步处理数据,有时即便是使用同一个数据库,新的项目可能也要重新处理数据。


——此外,不同来源的数据合并也是个大问题。


API的出现让数据服务可以按需、按量、便于整合。只要双方商议好API的格式,需要时调用就好。相比于原本的数据服务模式,这当然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大大地便利了数据使用者,因此很快就成为数据服务行业的标准交付方式。


那么,API有没有改变数据服务行业的竞争格局呢?并没有。


以金融行研数据服务为例,10年间,各数据库厂商都接入了API,但金融机构采购数据库仍然是那几家,唯一的变化是,某数据库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还连年涨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该数据库市场营销到位,将自家产品打造成了行业标准,占领了行业用户的心智。


至于API,谁关心数据以什么方式提供呢。


其他大部分行业也如此,API只是手段,而且技术门槛很低,技术带不来护城河。


互联网行业则是少数例外,API技术直接为大厂们带来了“生态”,大厂作为流量入口,平台上是否有用户关注的内容至关重要。

通过API的方式,用户在大厂平台可以访问生态内部各应用数据,从而在平台内即完成服务闭环,大厂则因此而完成一次有效的流量争夺。


MCP仍然是流量和生态

回到MCP。

MCP技术是为了解决AI大模型的数据调用问题产生的。在使用AI大模型时,我们需要给模型一个提示词prompt,模型才能输出结果。这个prompt很多时候需要调用数据,调用的对象不限于系统内前置非AI模块输出、前置AI模型输出、硬件的返回数据、数据库数据等等。


之前的技术条件下,基本要手动完成调用编码,费时费力也不效率,如果调用不同厂商的模型,还需要遵循不同的接口规范及协议。


这些痛点与API出现前的数据服务场景何其相似,如果能按照API调用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岂不美哉。MCP因此而生


但是,MCP也面临API技术当年相同的处境,技术门槛低,难以在技术上建立护城河。怎么办呢?


暂且不提传统行业,作为已经入局的某大厂,思路仍然是生态和流量。


该大厂本身定位是toB服务,因此基本不产生C端流量,近年来C端生态也一直在萎缩。


宣布支持MCP协议后,一方面,各类C端应用可以将服务按MCP标准封装,从而能被自家支持MCP的大模型调用,给自家模型引流;


另一方面,把自家应用按MCP封装给各类C端应用,省去了市场PR的精力,争夺的是这波AI流量自来水。


各类入局的小厂商创业者也是如此,通过MCP蹭大厂的流量,提升自己的DAU


所以,不难看出,MCP入局者的目标不在于MCP本身,他们更在乎的是,背后的流量和生态。


最后,站在用户视角,MCP确实可以提升用户体验,MCP的价值就在于此,流量也是因此而产生。故事到此算是完成了闭环。


什么,您说下一个范式,都闭环了,还要什么范式!

(全文完)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