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谷歌最新推出的Gemini 2.5 Deep Think,通过多智能体并行思考模式,在复杂问题解决上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潜力。核心内容: 1. Deep Think的并行思考机制与深度推理能力 2. 在数学、编程等复杂领域的突破性表现 3. 对未来AI发展的启示与潜在应用场景
1:思考的进阶:初识 Gemini 2.5 Deep Think
Gemini 2.5 Deep Think是由谷歌DeepMind团队倾力打造的、基于Gemini 2.5 Pro的增强推理模式,是谷歌迄今为止最先进的AI推理模型,旨在应对那些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
Deep Think的核心使命,就是通过模拟甚至超越人类的深度思考过程,为我们提供更详细、更具创造性、更富洞察力的解决方案。它就像一个拥有无限耐心和智慧的思考者,不急不躁,只为找到那个“最优解”。
2:Deep Think 的核心亮点:深思与并行
我们人类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会下意识地进行“深度思考”。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权衡各种潜在的解决方案,然后逐步完善,直至找到最终的答案。而Gemini Deep Think,正是将这种人类独有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考模式,赋予了人工智能,并且做得更为极致。
1) “并行思考”的智慧合力: 这是Deep Think最独特、也最强大的秘密武器之一。传统的AI模型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倾向于沿着一条路径深入下去。但Deep Think不同,它就像一个拥有“多重人格”的智者,能够同时生成并考量许多不同的想法和推理路径。想象一下,在同一时间,它开启了无数个大脑,让它们各自奔跑,探索不同的解决路径。更厉害的是,它甚至能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组合这些不同的想法,最终汇聚成一个最佳的答案。这种“并行分析”的能力,使得它能够发现更精妙、更复杂的解决方案。
2) “深度思考时间”的赋予: 就像一个真正的思考者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和推敲一样,Deep Think也被赋予了更长的“推理时间”或称“思考时间”。它不会急于给出答案,而是会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各种假设,从而找到那些富有创造性、甚至出人意料的复杂问题解决方案。我们甚至了解到,Deep Think的某个特殊版本为了解决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思考”数小时之久。
3)“强化学习”的不断精进: 为了确保Deep Think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扩展的推理路径,谷歌团队还开发了新颖的“强化学习技术”。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Deep Think会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一个更加直观、更擅长解决问题的“思考者”。它会在每一次的思考中学习和成长,不断优化自己的推理过程,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输出。
3:Deep Think 的核心技术:多智能体协作的未来
Deep Think之所以能拥有如此突破性的“深思”能力,与当前AI领域一个正在兴起的趋势息息相关——那就是“多智能体系统”。
简单来说,多智能体系统就像一个由多个独立的AI“大脑”组成的专家团队。当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它不再仅仅依赖单个AI苦思冥想,而是同时启动多个AI“代理”或“助手”,让它们并行地解决问题,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这就像一个专家委员会,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贡献想法,然后将这些想法汇总、碰撞、辩论,最终得出那个经过深思熟虑、无懈可击的最优解。
Deep Think正是谷歌第一个公开发布的多智能体模型。这种多智能体方法虽然会消耗显著更多的计算资源,但它所带来的答案质量提升是巨大的。有趣的是,这并非谷歌独有,许多领先的AI实验室,如埃隆·马斯克的xAI(Grok 4 Heavy)、OpenAI以及Anthropic,也都在向这种多智能体方法靠拢,并用它来驱动其最先进的系统。这表明,多智能体协作,正在成为下一代AI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方向。
此外,Deep Think还具备自动工具协同的能力。它能够无缝地与代码执行器和Google搜索等工具协同工作,这极大地扩展了它获取信息和验证答案的边界。而且,它能够生成更长、更详细的回答,这对于需要深入分析和解释的复杂问题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优势。
4:Deep Think 的实战表现: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Deep Think的诞生,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它在解决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实力。
1)“捕捉地鼠”的绝妙解法: 还记得那个在竞技编程平台Codeforces上,让无数程序员挠头的“捕捉地鼠”问题吗? 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难题:你需要在限定的160次查询内,找到一个隐藏在地底的地鼠的当前位置。最难的是,地鼠还会根据你的查询而移动,如果你猜错了,它就会往根部移动。大多数解决方案都难以有效追踪地鼠不断变化的位置,通常只能使用简单方法。
而这,正是Deep Think大放异彩的地方。它找到了一种优雅的解决方案,通过精妙地管理不确定性,来追踪地鼠可能存在的所有位置。它采用了一种“Minimax”策略,这是一种在博弈论中常用的方法,能够在每一步操作后,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鼠位置的不确定性。这就像一个顶级棋手,每一步都计算精妙,只为缩小所有可能的选择范围。这个问题的难度之高令人咋舌,而Deep Think却能如此漂亮地解决它,这足以证明它卓越的编码性能。
2)数学与科学的加速器: Deep Think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它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能在需要创造力、战略规划和循序渐进改进的问题中发挥作用。例如,由于其能够深入推理高度复杂的问题,Deep Think成为了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它能够帮助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和探索数学猜想,或者梳理复杂的科学文献,从而潜在地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
• 一位数学家在分享他使用Deep Think的经历时提到,他们曾经提出一个多年未被证明的数学猜想,而当他把猜想的陈述交给Deep Think时,它竟然立刻就证明了它,而且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这位数学家感慨道,当他自己思考这个问题时,可能只有三四种思路,而Deep Think却同时在思考二三十种,甚至上百种可能性,并逐一深入探究。这简直是人类智慧的强大延伸!
3)迭代开发与设计: 在迭代开发和设计领域,Deep Think同样表现出色。例如,在网页开发任务中,它能够帮助我们一步步地改进设计,无论是美观性还是功能性,都能带来显著提升。想象一下,一个能够理解并优化你的创意,让你的设计作品更加出彩的伙伴,是不是很棒?
4)算法开发与代码: 在严苛的编码问题中,Deep Think尤其擅长。它能够进行细致的问题,并仔细权衡取舍,考虑时间复杂度等关键因素,帮助开发者编写出更高效、更优雅的代码。
5:Deep Think 的卓越成绩单:硬核实力的数据证明
衡量一个AI模型的能力,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看它在各项基准测试中的表现。Deep Think在这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
1)LiveCodeBench V6: 这个基准测试专门衡量竞技编程的表现。在不使用其他工具的情况下,Gemini 2.5 Deep Think 在 LiveCodeBench V6 上取得了业界领先的成绩。它以 87.6% 的得分,超越了xAI的Grok 4(79%)和OpenAI的o3(72%)。这意味着在编写和优化代码方面,Deep Think拥有超一流的实力。
2)人类的最后一次考试(Humanity's Last Exam,HLE):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基准测试,包含了2500个复杂的多模态问题,涵盖了科学和数学等100多个不同领域,旨在衡量AI在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在面对这些难题时,其他模型通常只能达到20%或25%的得分,而Gemini 2.5 Deep Think竟然取得了34.8% 的优异成绩。同样,它也超越了Grok 4(25.4%)和OpenAI的o3(20.3%)。这表明Deep Think在理解和解决跨学科的复杂问题方面,具有非凡的推理能力。
3)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 这是一个全球最高水平的中学生数学竞赛,其难度可想而知。谷歌最近透露,他们使用了一个经过专门训练的Deep Think版本,首次在今年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了金牌级别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特别版本的模型为了得出解决方案,可以“思考”数小时之久。虽然目前提供给公众的版本在速度上有所优化,更适合日常使用,但它在2025年IMO基准测试中也达到了铜牌水平的表现。那位分享数学猜想经历的数学家也提到,用户将能接触到的Deep Think模式,与他们在IMO上获得金牌所使用的Deep Think模式非常相似。IMO的成就,无疑是人工智能朝着实现人类水平智能迈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AIME 基准测试: 在这项数学测试中,Deep Think同样表现出色,展现了其在数学领域的强大性能。
这些令人瞩目的基准测试结果,都强有力地证明了Deep Think在编码、科学、知识和推理能力方面的顶尖性能。
6:如何快速体验 Deep Think?
我们该如何体验它带来的“深思”能力呢?
目前,Deep Think正在通过 Gemini 应用向 Google AI Ultra 订阅者推出。如果你是Google AI Ultra的订阅用户(这项服务定价为每月250美元),你就可以在Gemini应用中,通过在模型下拉菜单中选择2.5 Pro后,在提示栏中切换“Deep Think”来使用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每天使用Deep Think的查询次数是有限制的。虽然具体限制并未明确公布,但谷歌表示这个限制可能会随时间变化。由于这些多智能体系统在运行时会消耗更多的计算资源,因此科技公司可能会选择将其作为最高端订阅计划的专属功能。
除了面向Ultra订阅用户,谷歌也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将Deep Think(带工具或不带工具的版本)通过 Gemini API 向一批值得信赖的测试者开放。此举旨在更好地了解开发者和企业如何在其自身应用中利用这项强大的多智能体系统。
而那个在IMO竞赛中获得金牌的特别版Gemini 2.5 Deep Think模型,也已经开始向一小部分数学家和学者开放。谷歌期待能听到他们如何利用Deep Think来增强研究和探索,并会根据他们的反馈继续改进这项技术。
7:负责任地前行:安全与可及性的考量
在推动Gemini Deep Think能力边界的同时,谷歌始终将安全和责任贯穿于模型的训练和部署全生命周期。在测试中,Gemini 2.5 Deep Think相较于Gemini 2.5 Pro,在内容安全性方面有所提升,语气也更客观。当然,它也表现出更高倾向拒绝一些无害请求的情况。
随着Gemini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谷歌也正深入审视随之而来的复杂性风险,包括进行前沿安全评估,并计划实施针对关键能力水平的缓解措施。模型卡的详细信息也提供了关于Gemini 2.5 Deep Think安全成果的进一步细节。
8:展望未来:每一次思考都是人类知识的延伸
从“捕捉地鼠”的竞技难题,到解决多年未解的数学猜想,再到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金牌,Gemini 2.5 Deep Think正在一次次刷新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个能够与我们并肩思考的伙伴,帮助我们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探索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Deep Think的发布,代表着谷歌在构建更具帮助性、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期待未来看到Deep Think在更多领域发挥其“深思熟虑”的超能力,助力人类在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结语:与“深度思考者”同行
Gemini 2.5 Pro Deep Think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深度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不再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是主动地探索、推敲、创造,成为我们解决复杂挑战、拓展知识边界的得力助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eep Think将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加速器”。
参考材料:
https://blog.google/products/gemini/gemini-2-5-deep-think/
苹果公司在底特律开设运用AI和智能制造技术的Apple制造学院推动美国制造业回归
AI教父辛顿WAIC2025主题演讲:未来AI将超越人类!需要训练AI”向善“!
DeepSeek时刻?全球首个开源智能体AI模型能力解读" data-itemshowtype="0" linktype="text" data-linktype="2">Kimi K2:又一个DeepSeek时刻?全球首个开源智能体AI模型能力解读
谷歌Gemini for Education:用AI革新教学模式
阿里巴巴推出专为Apple的MLX架构设计的新Qwen3 AI模型,助力Apple在中国推出其AI 功能
华为CloudMatrix384能力解读:以算力“擎”未来,重塑AI基础设施新范式(英伟达H20重新在大陆市场销售的关键因素)
字节新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1.0:轻松制作电影质感视频,探索视频生成能力边界
“互联网女皇”AI趋势重量级报告《Trends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解读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04
大模型与数据库的交互,从使用数据者到数据管理者
2025-08-04
从认知到实践:AI 友好的 MCP 工具构建指南
2025-08-04
玩转大模型:拥有一个万能大模型助手是什么体验?
2025-08-04
AI革命的双引擎:元能力与抽象操控
2025-08-04
驯服上下文:为什么开发的AI Agent会“降智”,救治方案和经验
2025-08-04
IBM 调研报告:13% 的企业曾遭遇 AI 模型或 AI 应用的安全漏洞,绝大多数缺乏完善的访问控制管理
2025-08-04
让 Agent 拥有长期记忆:基于 Tablestore 的轻量级 Memory 框架实践
2025-08-04
大模型落地分层技术体系LLM<RAG<AI Agent<Training
2025-05-29
2025-05-23
2025-06-01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6-07
2025-06-21
2025-06-12
2025-05-20
2025-08-04
2025-08-02
2025-08-02
2025-07-31
2025-07-31
2025-07-31
2025-07-30
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