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让RAG应用构建更简单,但多模态知识库才是突破企业应用瓶颈的关键。 核心内容: 1. 多模态知识库的核心能力与独特优势 2. 构建多模态知识库的前沿技术方案 3. 文档深度解析等关键技术实战推荐
DeepSeek的兴起,使得开源大模型成为主流。企业在构建大模型应用时,可以从容地选择各种模型及服务。
如今,接入或本地化部署 DeepSeek、Qwen3 等大模型,利用Diy、RAGFlow、MaxKB 等开源工具,快速实现大模型检索增强(RAG)应用,已经变得非常容易。
但是,尝个鲜之后我们发现,这类快速构建的简单应用,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非常有限。
原因在于,正如我在此前文章中提到的,数据的处理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大模型应用的真正壁垒。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包括文本、表格、图像等多模态数据,构建多模态知识库,打造大模型的数据引擎,从而解决深度应用大模型技术的主要难点。
1
什么是多模态知识库
你可能已经发现,绝大多数现有的大模型应用,仅提取文档中的纯文本数据,舍弃了原有文档中丰富的结构信息、表格和图片数据。
因此,这些应用也只能输出单调、浅显的文本内容。
实际上,人类可以同时处理看到的图像、听到的声音和阅读的文字,并自然地将这些信息关联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
我们需要一个系统,它能像人脑一样,智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
多模态知识库,作为大模型的最强外脑,成为大模型应用系统的关键组件。
那么,多模态知识库与传统知识库有哪些不同呢?
多模态知识库是一种能够融合和处理多种模态数据(如文本 、图像 、音频 、视频等) 的知识库 。
通过先进的AI技术,如智能文档解析 、多模态大模型 、知识图谱等技术,多模态知识库可以对数据进行多模态感知,深层次理解和分析,提供更全面 、丰富、准确的知识表示和场景化应用能力。
1. 多模态感知能力
可以理解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准确识别各类信息中的关键要素,并保持原始信息的完整性和关联性。
2. 深层次理解能力
支持跨模态信息的语义理解,实现多维度的上下文关联,具备深层知识的推理能力。
3. 场景化应用能力
可以进行知识的智能化处理与存储,支持多模态信息的关联和融合检索,支撑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因此,与传统知识库相比,多模态知识库具有显著优势。
2
采用哪些前沿技术
构建多模态知识库要应用多项前沿技术,包括:深度文档解析、多模态融合和知识图谱等,从而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认知引擎,实现了对多模态信息的深度理解与融合应用。
1. 文档深度解析技术
文档深度解析技术,能够深入解析文档中的结构关系和丰富的内容元素,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准确地提取文档中的信息。
市面上有众多PDF文档解析工具,包括PyMuPDF,MinerU,MarkItDown,Unstrutured等。
我特别推荐 Docling, 这是一款IBM研发的开源文档解析工具,采用MIT协议。
Docling 的安装非常简单,可以通过 pip 安装:
pip install docling
Docling 可以高效地解析和处理 PDF、DOCX、PPTX、XLSX、HTML 等多种格式的文档,并将其转换为统一的 JSON 格式,以及适用于 AI 应用的 Markdown 格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将 PDF 转换为大模型更容易理解的 Markdown 格式:
from docling.document_converter import DocumentConvertersource = "path/to/your/document.pdf"converter = DocumentConverter()result = converter.convert(source)markdown_content = result.document.export_to_markdown()print(markdown_content)
Docling 能够识别 PDF 页面布局、阅读顺序和表格结构。
它采用了先进的布局模型,能够精准地识别文档的版面结构,从而智能地分析文档中的标题、段落、表格等元素,确保在解析过程中保留文档的原始样式和布局。
Docling 支持PDF和图片进行 OCR 识别,提取图像中的文字,并集成了多种 EasyOCR、Textract、RapidOCR 等多个模型。
我推荐采用 RapidOCR 模型,在处理中文文档时更加得心应手。
在表格识别方面,Docling 能够精准地解析表格的结构,识别表格中的行、列以及单元格内容,为用户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便利。
2. 多模态融合技术
在深度文档解析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完整地提取了文本标题、段落、表格、图片等数据。
现在,我们需要通过多模态融合技术,对多模态的文本和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和使用。
LlamaIndex 提供了一种多模态融合索引技术(Multi-Modal Vector Index),可同时处理文本和图像数据,提供更丰富的检索结果。
import qdrant_clientfrom llama_index.core import SimpleDirectoryReaderfrom llama_index.vector_stores.qdrant import QdrantVectorStorefrom llama_index.core import VectorStoreIndex, StorageContextfrom llama_index.core.indices import MultiModalVectorStoreIndex# Create a local Qdrant vector storeclient = qdrant_client.QdrantClient(path="qdrant_db")text_store = QdrantVectorStore( client=client, collection_name="text_collection")image_store = QdrantVectorStore( client=client, collection_name="image_collection")storage_context = StorageContext.from_defaults( vector_store=text_store, image_store=image_store)# Create the MultiModal indexdocuments = SimpleDirectoryReader("./data_wiki/").load_data()index = MultiModalVectorStoreIndex.from_documents( documents, storage_context=storage_context,)
完整的代码示例,参见:https://docs.llamaindex.ai/en/stable/examples/multi_modal/multi_modal_retrieval/
其中,图像的嵌入使用了CLIP 模型。
CLIP 模型通过联合训练大量的图像 - 文本对,学习到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关联,将图像和文本映射到同一个语义空间中。
以下是使用 CLIP 模型的代码示例:
import torchfrom PIL import Imageimport requests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CLIPProcessor, CLIPModelmodel = CLIPModel.from_pretrained("openai/clip-vit-base-patch32")processor = CLIPProcessor.from_pretrained("openai/clip-vit-base-patch32")# 加载图像url = "http://images.cocodataset.org/val2017/000000039769.jpg"image = Image.open(requests.get(url, stream=True).raw)# 文本描述caption = "a photo of a cat and dog on a couch"# 图像和文本的编码inputs = processor(text=[caption], images=image, return_tensors="pt", padding=True)# 模型推理outputs = model(**inputs)logits_per_image = outputs.logits_per_imageprint(f"Similarity score between image and text: {logits_per_image.item()}")
现在,VLM视觉大模型的越来越成熟,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它们。
例如,qwen2.5-VL 是一个视觉大模型,融合了文本、图像等多种模态信息,能够实现对复杂场景的深度理解和生成。
from PIL import Imageimport requests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Processor, AutoModelForVisionSeq2Seqprocessor = AutoProcessor.from_pretrained("QwenTeam/qwen-vl-2.5b")model = AutoModelForVisionSeq2Seq.from_pretrained("QwenTeam/qwen-vl-2.5b")# 加载图像url = "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mishig/sample_images/resolve/main/imagenet_sample.jpg"image = Image.open(requests.get(url, stream=True).raw)# 提出问题question = "What is the animal in the image?"# 图像和文本的编码encoding = processor(images=image, text=question, return_tensors="pt")# 推理和解码结果outputs = model.generate(**encoding)response = processor.batch_decode(outputs, skip_special_tokens=True)[0]print(f"Answer: {response}")
通过以上介绍的 LlamaIndex 的多模态检索、CLIP 的图像和文本对齐,以及 qwen2.5-VL 视觉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我们能够构建更智能、更强大的 AI 系统,实现更接近人类认知的信息处理。
3. 知识图谱技术
由于向量数据是离散的,通过向量检索难以解决“多跳”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入知识图谱技术,将零散知识点连接成网络,增强推理能力。
微软首先提出了 GraphRAG,专注图结构知识的检索与生成,深度解析知识图谱中的复杂关系,为模型提供丰富语义和结构信息。
后来,香港大学发布的 LightRAG 侧重轻量化和高效性,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检索和简单关系处理,能迅速检索出与用户兴趣相关的知识。
我推荐在多模态知识库系统中集成 LightRAG 技术。
以下是使用 LightRAG 的代码示例:
import osimport asynciofrom lightrag import LightRAG, QueryParamfrom lightrag.llm.openai import gpt_4o_mini_complete, gpt_4o_complete, openai_embedfrom lightrag.kg.shared_storage import initialize_pipeline_statusfrom lightrag.utils import setup_loggersetup_logger("lightrag", level="INFO")WORKING_DIR = "./rag_storage"if not os.path.exists(WORKING_DIR): os.mkdir(WORKING_DIR)async def initialize_rag(): rag = LightRAG( working_dir=WORKING_DIR, embedding_func=openai_embed, llm_model_func=gpt_4o_mini_complete, ) # IMPORTANT: Both initialization calls are required! await rag.initialize_storages() # Initialize storage backends await initialize_pipeline_status() # Initialize processing pipeline return ragasync def main(): try: # Initialize RAG instance rag = await initialize_rag() await rag.ainsert("Your text") # Perform hybrid search mode = "hybrid" print( await rag.aquery( "What are the top themes in this story?", param=QueryParam(mode=mode) ) )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An error occurred: {e}") finally: if rag: await rag.finalize_storages()if __name__ == "__main__": asyncio.run(main())
另外,在知识存储方面,采用多元化存储方案,为多模态知识库的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我推荐使用 Milvus 向量数据库,用于向量数据的存储和检索,使用Neo4j 图数据库存储具有复杂关系的知识图谱数据,使用 MinIO、 SeaweedFS 等对象存储服务,用于存储和管理PDF、图片等文件数据。
3
构建步骤与要点
构建多模态知识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规划每个环节,确保整体架构的稳固和实用。
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在数据获取与预处理阶段,首要任务是打好地基,确保输入数据的质量和规范性。
多源数据采集涵盖了企业文档(如合同、报告、手册等结构化文档)、多媒体资料(如产品图片、培训视频、会议录音)、业务数据(如系统日志、交易记录、用户反馈)以及外部知识(如行业标准、专利文献、市场报告)。
数据清洗与规范化过程包括文档版本统一与去重、噪声数据过滤、格式标准化处理和元数据补充与校验。
在内容结构化处理环节,需要进行文档分块与编号、关键信息提取、多模态元素标注,并实施质量控制与人工审核。
2. 知识表示与存储
多模态知识建模包括领域本体设计、知识schema定义、多模态特征表示和关系类型设计。
存储体系构建需要综合运用向量数据库(存储特征向量)、图数据库(存储知识图谱)、对象存储(存储原始文件)和关系数据库(存储元数据)。
同时,索引优化工作涉及向量索引构建、图结构索引优化、多模态检索加速和存储性能调优。
在知识质量保障方面,需要确保原始性保持(包括保留文档格式样式、维护多模态元素完整性、确保知识可追溯性、建立版本控制机制),做好准确性验证(包括多模态信息交叉验证、知识图谱一致性检查、专家审核机制、持续质量监控),以及时效性管理(包括定期更新检查、过期知识标记、动态知识更新、历史版本存档)。
3. 系统集成与优化
在系统集成与优化阶段,重点是将各个组件有机集成,打造完整的应用系统。
检索系统设计包括混合检索策略、多模态相似度计算、结果排序与融合,以及上下文理解与召回。
大模型集成需要实现 RAG 框架接入、检索路由设计、上下文增强和答案生成优化。
系统优化则包括性能监控与调优、准确性评估与提升、用户反馈收集和持续迭代优化。
在系统可扩展性方面,我们需要注重模块化设计、服务解耦、弹性扩展和容错机制的建立。同时,性能优化工作要关注分布式存储、缓存策略、并发处理和负载均衡等关键环节。
通过这种系统化的构建流程,我们可以确保多模态知识库的质量和实用性,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智能化支持。
4
应用场景探讨
多模态知识库为企业实现多维度知识的统一管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沉淀和知识资产的持续积累。
同时,多模态知识库还能促进跨领域知识融合、多维度数据分析和创新洞察的激发,为企业提供了智能化的决策支持、自动化的业务处理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因此,多模态融合知识库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
1. 智能客服升级
智能客服是多模态知识库最成熟的应用场景之一。
在智能客服领域,它实现了多模态问题理解(包括识别客户上传的产品图片、理解语音咨询内容、解析文字描述、综合分析问题本质),提供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匹配解决方案、生成图文教程、推荐相关视频、提供交互式指导),并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实现24/7全天候服务、快速精准响应、一致性服务体验、智能升级人工)。
2. 教育培训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多模态知识库将支持个性化学习(包括学习风格识别、知识图谱导航、进度智能调整、个性化推荐),实现多维度教学(通过图文音视频结合、互动练习设计、实时反馈分析、协作学习支持),并优化教学管理(包括学情分析、教学评估、资源优化、成效跟踪)。
3. 工业制造赋能
在工业制造领域,多模态知识库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支持。
在设备管理方面,实现了故障图像识别、维修指导生成、预测性维护和专家经验传承。在质量控制方面,支持视觉缺陷检测、质量标准对比、异常原因分析和改进方案推荐。在生产优化方面,实现了工艺参数优化、生产计划调整、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提升分析。
4. 科研创新助手
在科研创新领域,多模态知识库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
它支持文献综述工作(包括多源文献整合、跨语言文献理解、研究脉络梳理、创新点分析),提供实验辅助功能(包括实验数据分析、图像结果解读、实验方案优化、异常现象解释),并促进成果转化(通过专利分析、技术路线图、应用场景挖掘、产业化建议)。
其实,应用场景远不止以上四个。
这些应用场景展示了多模态融合知识库的独特价值,从提升服务效率到促进创新突破,正在为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
5
AI 时代的数据引擎
多模态知识库,作为 AI 时代的数据引擎,通过整合深度文档解析、多模态融合和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了对多模态数据的深度理解与应用。
在技术层面,它突破了传统文本知识库的局限,构建起复杂而高效的知识关联网络;在应用层面,它推动了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创新,促进了协同化知识管理,显著提升了业务自动化水平。
基于本文给出的技术和方法,你可以实现自己的多模态知识库。
你也可以使用 ThinkDoc 智能知识库平台,调用其强大的多模态知识库能力,在此基础上直接开发应用系统。
https://doc.bluedigit.ai
展望未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模态知识库将在技术理解深度、知识推理能力和应用场景广度等方面持续突破。
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更将成为企业在智能化时代构建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5-29
2025-05-23
2025-06-01
2025-06-07
2025-06-21
2025-05-20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13
2025-05-28
2025-08-11
2025-08-11
2025-08-11
2025-08-11
2025-08-11
2025-08-11
2025-08-10
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