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DeForge:把 AI Agent 搭建变成“拖一拖、连一连”的简单事

发布日期:2025-08-26 08:43:14 浏览次数: 1543
作者:TechFanyi

微信搜一搜,关注“TechFanyi”

推荐语

DeForge让AI Agent开发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无需代码即可构建智能助手和工作流。

核心内容:
1. 可视化拖拽界面降低AI Agent开发门槛
2. 内置多种功能节点和第三方集成能力
3. 一键部署与分享机制提升落地效率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AI Agent 可视化
No-Code 构建

一句话认识 DeForge:它是一个把“写代码搭 Agent”的门槛换成“拖拽节点 + 连接逻辑”的可视化平台。你在一张画布上拼装 LLM、记忆、工具、API、判断/循环 等节点,按下部署,就能得到一个可以分享/调用的 AI 助手或工作流。

为什么值得关注:从“能做”到“敢用”的距离

很多团队已经意识到 AI Agent 的潜力,但真正落地会卡在三道坎:第一是工程门槛高(要写代码、配依赖、懂部署);第二是联通能力弱(没法轻松接第三方 API、数据库、甚至链上接口);第三是可交付性不足(做完一个 Demo,却很难分享给业务同学使用)。DeForge 的目标,就是把这三道坎一次性“填平”。

DeForge 的核心理念

  1. 把复杂抽象成节点:
    把 Prompt、上下文、工具调用、条件/循环、外部 API 等封装成可复用节点;
  2. 画布即逻辑:
    连接关系=执行路径,所见即所得;
  3. 即建即用:
    内置表单(Form)与分享机制,做完马上让别人用;
  4. 一键部署与扩容:
    专注业务逻辑,不必操心运维。

功能全览:把“乐高”拼成一个能跑的 Agent

可视化节点编辑器

主画布上提供常用节点:LLM、Memory、Tool Call、HTTP/API、Router、Condition、Iterator 等。通过连接线定义数据在节点间的流转,复杂流程也能逐步拆解。

多模型统一接入

支持常见商用与开源大模型接入;在同一画布内组合使用不同能力,例如用一个模型写草稿、另一个模型做事实核验。

表单化调用(DeForge Forms)

任意 Agent 都能“外包”成一个可分享的表单。业务同学只需填写表单字段就能触发流程,结果可回填到表单或下游系统。

一键部署与分享

完成画布设计后,即可部署成可访问的服务链接;同时可为团队成员分配权限,一起维护迭代。

可组合的“工具箱”思路

把 Agent 拆成小能力:检索、抽取、归纳、改写、执行。每个能力只是不同节点的组合,沉淀为模块后随时拖入新项目,极大提高复用效率。

信息图:从输入到产出的流转


30 分钟试跑:从零到可用的“照抄式”流程

  1. 设定目标:
    例如做一个“长文自动摘要 + 关键词抽取 + 生成分享卡片”的 Agent。
  2. 搭框架:
    在画布上依次放入 输入表单文本清洗摘要 LLM关键词提取模板渲染导出/推送 节点,用连线串起来。
  3. 加健壮性:
    为 LLM 节点设置温度/长度限制;为 HTTP 节点开启重试与超时;为关键路径加条件分支与兜底文本。
  4. 包装表单:
    把“输入表单”字段(标题、正文、输出格式)暴露出来,生成可分享链接,让同事直接用。
  5. 一键部署:
    先内部试用,确认输出稳定后再分享给更多人;根据反馈把“模板渲染”节点替换为更统一的品牌样式。

小技巧:把“摘要 + 关键词”这段做成独立子流程,以后在其他 Agent 也能直接拖入复用。


进阶做法:让 Agent 更“像团队同事”

  • 结构化记忆:
    为不同会话或不同业务线建立独立记忆空间,控制“只记业务相关”。

  • 工具优先级与保护:
    给“写数据库”“发邮件”“下单”这类节点加双重确认或模拟演练模式,降低误触风险。

  • 校对与回证:
    引入“事实核验”副模型:先产出,再由“审稿模型”做逻辑与事实检查,最后才进入发布节点。

  • 度量可观察:
    为关键节点打点:输入字数、响应时长、成本(Token/调用次数),输出质量(人工评分),长期优化提示词与流程。


常见对比:与其他方案怎么选

维度
DeForge
纯低代码工作流
自行编码
上手速度
拖拽即用,画布清晰
需要学节点语义
最快灵活,但工程量大
复杂逻辑
条件/循环/子流程可视化
可实现,但配置较多
无限制,靠工程能力
协作与交付
表单分享/链接,便于交付
通常需要二次包装
需另做后台/权限/运维
运维负担
一键部署与扩容
视平台而定
自行承担全部运维
长期成本
按量/版位计费 + 模型成本
平台费用 + 开发时间
人力与云资源投入更高


安全与合规:从一开始就“预留护栏”

  • 数据边界:
    区分“能被模型看到”的内容与“仅供流程路由使用”的字段,敏感数据尽量在脱敏后再进入 LLM。

  • 审计留痕:
    开启节点级日志与版本记录,回溯谁改了什么、流程为何触发了某一步。

  • 权限与角色:
    为“设计者/审稿者/使用者”划分权限,防止误改画布或误发指令。


应用范式:三种典型场景的最小可行组合

内容团队 · 多平台发布助手

输入稿件 → 结构化提取(标题/摘要/要点)→ 面向不同平台模板改写 → 自动生成封面文案 → 生成发布清单(人工确认后执行)。

客服团队 · 知识库问答

输入问题 → 检索内部知识库 → 生成回答草稿 → 事实核验 → 工单记录与回执(需要时转人工)。

运营/商业分析 · 报表自动化

抓取多源数据 → 清洗与聚合 → 生成文字洞察与图表 → 发送日报/周报到邮件与群组。


落地路线图

  1. 第 1–2 周:
    确定 1–2 个轻量用例,形成最小闭环,沉淀 3–5 个可复用子模块。
  2. 第 3–6 周:
    扩大到跨部门试点,上线表单化调用;建立成本与质量的观测面板。
  3. 第 7–12 周:
    并行 2–3 条业务线;引入审稿副模型与更严格的权限体系;产出可复用模板库。

提示:不要试图“一个 Agent 走天下”。越聚焦的流程,越容易稳定与复用。


FAQ:常见疑问速览

  • 需要写代码吗?
    不需要。复杂逻辑通过节点与参数完成;必要时可在 HTTP/API 节点里调用外部服务。

  • 怎么让非技术同事使用?
    把 Agent 包装为表单,分享链接即可;也可为内部成员配置权限。

  • 是否支持多模型?
    支持。可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模型完成草拟、校对、执行等分工。

  • 如何控制成本?
    限制单轮 Token、设置分支短路策略、将昂贵模型留给关键步骤。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