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别碰Vibe Coding!有点难受,但很上头【含实操与见解】

发布日期:2025-08-26 08:35:24 浏览次数: 1580
作者:袋鼠帝AI客栈

微信搜一搜,关注“袋鼠帝AI客栈”

推荐语

Vibe Coding让你一小时搭建电商网站?揭秘AI编程的惊人进化与实战技巧。

核心内容:
1. Vibe Coding的定义与Andrej Karpathy提出的背景
2. 作者用MiniMax Agent一小时搭建电商平台的实操案例
3. AI编程技术近年的突破性进展与未来趋势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说实话,接到邀请时我还有点忐忑,我是个I人,是那种小时候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都会发抖的人。

现在倒是啥都无所谓了,但是临场的语言表达还是稍弱。

不过,我内心是有点兴奋的。

前几天,看到一位朋友的朋友圈,我特别认同其中一句话:体验世间的未知,才是生而为人的乐趣。

我觉得人生在于体验,我很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东西,当初从深圳裸辞回昆明all in AI,也是这股劲儿在推着我。所以,干了再说。

而且冷总给的选题(我的Vibe Coding实操与见解)我非常喜欢,不仅是因为我经常分享AI编程的文章,还因为25年也是AI编程飞速发展的一年(最近各大厂商也在疯狂卷AI IDE)

于是,跟冷总一拍即合,就有了这次成都之行。

在活动现场,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Vibe Coding的实操和见解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了一个我最近用MiniMax Agent折腾的小项目。


这是一个有完整核心功能的虚拟商品平台,有前端,有后端,有数据库,甚至还打通了用户注册、登录和Stripe支付的全流程

从一个想法,到一个能在线收款的电商网站,我只花了一个多小时,耗费100多¥。

这,就是Vibe Coding的魅力。

我偶然再次翻到,24年3月份靠ChatGPT Vibe Coding出来的一个小应用

再看了看最近用MiniMax Agent跑出来的电商平台

我才惊觉,这一年多以来,AI编程进化之神速,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什么是Vibe Coding?

在展开之前,我们还得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Vibe Coding

这个词最早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前特斯拉AI主管Andrej Karpathy在今年2月份提出的。我专门翻了一下他那篇X的推文。

翻译下来就是:


有一种全新的编程方式,我称之为:“氛围编程(vibe coding)”。在这种模式下,你完全沉浸于感觉(意识流),拥抱技术的指数级爆发,甚至彻底忘记代码的存在。

这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像 Cursor Composer (搭配Sonnet模型)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已经强到离谱了。而且我基本上是用 SuperWhisper 语音输入和 Composer 对话,几乎都不用碰键盘。我会提一些懒到极致的要求,比如“把侧边栏的内边距减少一半”,因为我真的懒得自己去找那行代码。

我总是无脑点“全部接受”,早就懒得看代码差异(diffs)了。遇到报错信息,我连一个字都不加,直接就复制粘贴回去,通常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代码的体量会增长到超出我日常能理解的范围,我得花点时间才能真正读懂它。有时候大模型也修不好一个 bug,那我就绕开它,或者随便提些乱七八糟的修改,直到那个 bug 莫名其妙地消失。

这种玩法对于周末随便搞搞、用完就扔的小项目来说还不赖,而且真的挺有乐子的。我虽然在做一个项目或网页应用,但这感觉其实不算在写代码——我只是在看、在说、在运行、在复制粘贴,然后大部分时候,它就这么成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学,像意识流编程。

核心就一句话:通过自然语言指挥AI完成开发任务,忘掉代码本身,专注于想法,和创造。

你不需要成为一个逐行敲代码的码农,就能彻底放飞你的想法和创造力,只需要关注"为什么"做和"做什么",至于"怎么做",那是AI这个工具人操心的事儿。

当然,我要明确一点,Vibe Coding≠AI编程

我认为AI编程的范畴更广(包含Vibe Coding),它需要关心统的架构设计,关心代码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而Vibe Coding,特指的是完全不需要关心代码的这种更彻底、更放飞自我的开发范式。

Vibe Coding这种新范式,和我们熟悉的传统开发流程,差异非常大。

传统开发中,一个项目启动,先拉上产品、设计、前后端、运维,开一场漫长的会议。产品的需求,在不同角色间来回传递,信息不断失真,效率极速下降。前后端联调,更是每个项目上线前的坎,有时候可能一个简单的接口参数命名不一致,就够两个人排查一下午。

我们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和修补工具与工具之间的兼容问题上。

Vibe Coding的出现,直接把中间这些工作,压缩到了极致。

理论上,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一个大脑,就能和一个AI编程工具配合,就能快速完成过去一个小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作。

开发者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一个代码的实现者,变成了AI的指导者。你的核心技能,不再是精通各种语法和框架,而是如何精准地描述需求,定义架构,以及有效的向AI提问。

所以,未来最流行的编程语言将是自然语言。

这个转变听起来很Nice,但实际操作起来,你可能又会发现,想用AI写好代码,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人用AI写代码,感觉像在开盲盒,结果全凭运气。AI经常会误解你的意思,写的代码bug一堆,甚至把你的项目越改越乱。

那到底该怎么做?

PS:这篇不仅讲Vibe Coding,也讲AI编程


二、AI编程的见解

接下来分享的一些见解,并不完全是Vibe Coding的经验,也涉及到AI编程,因为会涉及到一些代码层面的经验(而Vibe Coding是要忘掉代码本身)

在分享现场,我给大家提了一个建议:要转变思维,不要当一个"只会提需求的甲方",而要做一个"带徒弟的师傅"。

你想一哈,一个刚招进来的新兵蛋子,空有技术,但对项目一无所知。你是直接甩给他一句给我做个电商网站,还是会先跟他讲清楚项目的背景,需求细节,以及团队的技术规范?

答案显而易见。一句话需求,连人类都觉得头疼,更何况是AI呢?

想要AI能高效、准确地完成任务,你需要至少给它提供三大支持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告诉它做什么,也就是对齐需求。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它写一个清晰的README或者需求文档,把项目目标,核心功能,技术栈,甚至设计风格,都交代清楚。

当AI接收到需求之后,你要让它复述一遍,并向你确认。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给AI提供了完整的上下文,而不是让它空中阁楼。

第二个要素,是给它设定规则,规范动作。

比如在类Cursor这样的工具里,你可以配置一些开发约定,比如告诉它必须用Axios替代fetch,后台必须用Python,修改bug时,千万不要影响到其他现有功能等等。

这些规则,能约束它的行为,让它生成的代码符合你的预期。

第三个要素,是监督指导:要小步快跑,及时纠偏。

千万不要让AI一次性生成整个复杂的应用,翻车的概率很高。

可以先让它把复杂任务拆解得足够细,先建目录结构,再写单个功能模块,每一步都进行验证。这样你才能牢牢掌控开发过程,避免AI自由发挥导致项目失控。

当然,除了这些要素,还有一些更具体的操作。

比如,如果你的项目用到了一些开发框架(比如Java的springboot,mybatis等等),可以给AI搭配一个叫Context 7的MCP工具,它能让AI在写代码时,查阅官方文档和示例,大大提高生成代码的准确性和质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善用AI编程工具(比如Claude Code)的计划模式。

对于复杂的需求,先别着急让它写代码,先让它拆解需求,制定一个详细的执行计划。

你跟它几轮对话后,把思路和计划都对齐了,再让它动手,成功率会高很多。

另外,今天有个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太经典了。

不要反复在有问题的代码上修修补补,要不然bug会越改越多,甚至到最后项目基本上就改废了..

有几个建议:


1.采用小步迭代的方式:每次只修改少量代码,便于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2.及时回滚:如果修改后问题更严重,要及时回滚到之前的版本,避免问题扩大化。

3.限制修改范围:限制AI的修改范围,只针对出现问题的部分进行修改,减少引入新问题的风险。

4.追问:在AI给出代码后,追问它选择该方式的原因、是否有其他方案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它思考过程并、激发发现潜在问题。

5.模块化与低耦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将函数和模块设计为只做一件事,以便于bug修改时影响范围小,同时AI也更容易理解和处理。

6.提供精准上下文:不仅要指出bug位置,还需提供完整错误日志、详细报错信息和相关截图;清晰描述期望效果与当前实际情况,帮助AI理解并修复bug。

如果一个bug,你让AI反复修改了三次还没解决,那就果断回滚代码,重新调整修补策略。

这说明你或者AI,对bug的根源理解出了问题。

回退代码后,重新给AI提供更充足的上下文,比如完整的错误日志,报错截图,清晰地描述期望效果和实际情况的差异,甚至可以追问AI的修改思路,让它自己审视会不会引发新的问题。


三、模型、AI编程工具选择

模型这块该怎么选呢?放张PPT的图吧

现在市面上的大模型太多了,大家经常会纠结,我这个任务,到底用哪个模型效果最好。但这本来不应该是用户操心的事。

我觉得,未来的趋势是智能匹配模型

上周阿里新发布的AI IDE:Qoder就采用了这种方式,不过有点难受的是它不让用户看到内置了哪些模型,以及它内部的切换策略。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整理的,用过的部分主流AI编程工具对比(仅供参考)

我个人的建议是:

如果预算有限,或者小白刚接触AI编程,推荐Trae或者现在免费的Qoder

如果预算充足,推荐MinMax Agent

有一定技术能力,推荐Claude Code

AI编程工具现在很多了,也可以都试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


四、Vibe Coding的局限性

前面我们聊了很多它的好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Vibe Coding也不例外。

目前它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对于企业级的,严肃的,大型复杂项目来说,Vibe Coding还不够看。

AI生成的代码,可能没有经过良好的设计,结构混乱,难以维护。

AI也可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埋下隐藏的bug和安全漏洞。

长远来看,这种凭感觉快速开发出的项目,可能会积累大量的技术债(长期代码混乱,形成"屎山"),和及认知债:也就是团队里没人真正懂这些代码是怎么回事,以后谁都不敢动。

只能像下图这样🥲,这让人有点难受..

软件工程专家Dave Farley尖锐的提出:"Vibe Coding是2025年最糟糕的想法!我们正在培养一代不会编程的开发者。"

目前来说Vibe Coding还不是银弹,它更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加速创造的同时,也在加速制造技术垃圾(当然,这个是用在企业内部核心项目的情况)。

目前Vibe Coding还主要适用于需要快速试错的初创企业或者个人MVP项目、以及概念验证(PoC)

但这归根结底还是模型的问题,不过后续应该可以通过工程优化(AI IDE)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的缺陷。


五、AI编程是银弹吗?

刚刚讲了Vibe Coding还并不适用于企业内重要项目使用。

那AI编程是否能成为企业中软件工程的银弹呢?

前几天看了@云中江树写的一篇公众号纯文字内容:

AI编程时代,软件工程真的没有银弹吗?

他表示在TRAE的活动现场,有嘉宾提到软件工程的真正瓶颈:

是想清楚做什么(设计思考),而不是把想好的东西做出来(编码实现)。过去几十年所有的技术进步,包括现在的AI,都只是在优化编码这个次要任务,对设计思考这个根本任务的帮助有限。

这个观点,在过去四十年里,几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是,AI真的不能进行设计思考吗。

那篇文章里面,江树分享了一个Vibe Coding的真实案例,让我挺震撼的:

"有大佬的公司已经在用AI做架构设计,最终设计出的架构难以理解,也难以实现,但是硬着头皮去做,最终实现了30%,已经牛逼的不行了,根本无法想象完整的做出来会是怎样。"

我觉得AI能设计思考,至少现阶段,工程师可以跟AI多轮对话,思维碰撞后,极有可能产生比人类自己设计更牛逼的架构设计。

所以我认为AI编程是能成为银弹的。

但现阶段的Vibe Coding不能。

不过随着AI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以及工程优化(比如AI IDE的优化),带着Vibe Coding的上限也会越来越高,期待有一天,我们仅靠Vibe Coding就能完成非常复杂的大型企业项目。

「最后」

有意思的是,在活动现场,我从彭哥(@彭超)那里,看到了一台能跑本地大模型的性能猛兽。他给我演示了在本地流畅跑OpenAI最近才出的GPT-OSS 120B模型。甚至能跑更大参数量的。

120B啊!!!这个参数量,我之前想都不敢想,我的笔记本只配跑个8B模型😭。

进一步感受到,AI的发展,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快到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被时代洪流推着走的小船。你可以选择躺平,也可以选择奋力划桨,去看看更远处的风景。

但AI编程的这股浪潮已经来了(特别是最近大厂都纷纷下场AI IDE)

不要观望,不要害怕。今天就可以去下载一个AI编程工具,比如Trae,把你脑子里那些积攒已久的想法,在AI的帮助下变成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请记住:不要当一个"只会提需求的甲方",而要做一个"带徒弟的师傅"。

这很重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