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去!全球 10 亿人用 AI 的真相。

发布日期:2025-09-20 15:11:08 浏览次数: 1536
作者:逛逛GitHub

微信搜一搜,关注“逛逛GitHub”

推荐语

ChatGPT和Claude如何改变10亿人的生活?揭秘AI使用行为的五大真相。

核心内容:
1. ChatGPT用户70%使用场景为非工作目的
2. AI写作的本质是修改而非创作
3. 编程和情感陪伴并非主流应用场景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ChatGPT 和 Claude 算是 AI 大模型界的绝壁双雄。

2023 年 3 月 Claude 首次亮相,ChatGPT 是 2022 年 11 月推出,都快 3 年了。

当时引爆全网好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 3 年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近期有两篇 ChatGPT 和 Claude 用户使用行为的分析报告,帮你整理一下要点:一起瞧瞧这两个 AI 模型用户到底怎么用的?
同时大家关心的问题:AI 到底抢了谁的饭碗?也找到一个公开论文,一起解读下。

01

怎么用 ChatGPT 的?

到 2025 年 7 月,ChatGPT 每周发送的信息量达到 180 亿条,用户数达 7 亿,约占全球成年人口的 10%。
最近,美国经济研究局发布了一个报告人们如何使用ChatGPT
基于全球使用 ChatGPT 的情况,有一些新颖且有趣的发现,甚至是有一些非共识。

① 使用 ChatGPT 大部分非工作目的

陆陆续续都在讨论 AI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个报告说超过 70% 的ChatGPT 使用是用于非工作目的,更多是学习、创意、生活建议。

而且非工作使用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工作使用。

黑线是 AI 发送消息与工作无关的占比,大概 70.6%。

② 三大核心用途

近 80% 的对话集中在三个主题:

  • 实用指导(28.8%):如操作指南、创意构思、辅导教学(占所有信息的10%)。
  • 写作(24.4%):如写邮件、修改文本、翻译、总结。这是最主要的工作用途(占工作相关信息的40%)。
  • 寻求信息(23.9%):如搜索事实、产品、食谱,功能类似但更灵活的搜索引擎。
剩下就是多媒体 7.3%、自我表达 5.3%、 技术帮助 5.1%。
③ 写作的本质是「修改」而非「创作」
这个结论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
在「写作」类别中,2/3 是要求 ChatGPT 修改、编辑、批评或翻译用户输入的内容,而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生成新文本。
仔细一想也很合理,我们写东西的时候面对空的文档屁字都蹦不出来一个,一般都是想 Copy 一下或者找个模板改改。
太符合人性了。

④ 编程和陪伴并非主流

使用 ChatGPT 进行编程仅占所有对话的 4.2%,和使用 Claude 的行为很不一样。

这个比想象中的要少,毕竟 AI 在生产力提升方面, AI 编程是一个被验证、高价值的场景。

情感陪伴,关系和个人反思、游戏和角色扮演占比也非常小,合计仅约 2.3%。
⑤ 用户意图「询问」胜过「执行」
这个报告引入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用用法分类:Asking/Doing/Expressing。
Asking「提问」的占比大概是 49%:寻求建议、信息以支持决策,比如“这个怎么做?”,“去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Doing「执行」的占比大概是40%:请求直接产出可用的成果,比如“帮我把这个邮件改的更正式”。
Expressing「表达」的占比大概是 11%:不是提问也不是要求 AI 执行任务。
工作场景中,「执行」占 56%,但「提问」也高达 35%。更重要的是,「提问」类消息的增长速度和用户满意度都高于「执行」类
这表明目前ChatGPT的价值更像一个决策支持或检索工具,而不仅仅是任务自动化工具。
⑥ 工作使用的差异
高教育程度和高薪专业职业人士更倾向于将 ChatGPT 用于工作。
而且,对于这些专业人士,他们更倾向于「询问」而非「执行」,表明 AI 更多地用于增强他们的知识和决策能力。

尽管职业不同,但人们使用 ChatGPT 的方法高度相似,主要集中在获取信息、记录信息、决策与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

再次说明 ChatGPT 作为通用型知识和决策辅助工具的性质。

⑦ 性别差距已逆转

早期用户中约80%具有通常男性化的名字。但到 2025 年中,性别比例几乎完全平衡,甚至略微偏向通常女性化的名字,表明初期的性别鸿沟已基本消失。

⑧ 用户年轻化且向发展中国家扩散

近一半的信息由 26 岁以下的用户发送。且过去一年,ChatGPT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

而且受过教育的用户在工作场景使用 ChatGPT 的可能性要高得多。大学生以下的用户,工作相关的对话占比为 37%,大学生为 46%,研究生教育背景的用户为 48%。

更有意思的是,「写作」相关消息所占比例呈现出随教育水平提升而增加的趋势。

总结一下:目前 ChatGPT 主要通过提供「决策支持」来创造经济价值,尤其在知识密集型工作中提升决策质量。

更多用户把 ChatGPT 作为 Copilot 增强人类能力的边界,而非完全替代人类工作的「自动执行者」Coworker 模式。

关注逛逛 GitHub 公众号,后台回复「AI报告」。

02

怎么用 Claude 的?

Anthropic最近也发布了一个报告,叫做Anthropic经济指数:追踪 AI 在美国及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这里面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洞察和分析。

① 地理分布不均

美国是 Claude 的最大用户,其次为印度、巴西、日本、韩国。

Top 30 countries by share of global Claude use: the US leads with 21.6%.

人均使用量与国家收入水平 人均 GDP 高度正相关,技术先进的小国,如以色列、新加坡 领先。

有钱的国家用先进工具的人越多。。。

② 再看美国国内

华盛顿特区人均食用量更多是文档编辑和信息搜索加州Coding,纽约金融相关,夏威夷更多是旅游相关任务。

这和这几个州的高收入群体的行业强相关,说明目前 Claude 还是在一些偏高级的用户在用。

③ 怎么用的

这里和 ChatGPT 的结论很不一样:Claude 的计算机与数学用途占主导地位,约占对话的 37-40%。

但知识密集型任务增长显著:教育教学任务的比例已上升超过 40%,从全部对话的 9% 增至 13%,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的任务份额也增加了三分之一,从 6% 增至8%。

与此同时,传统商业任务的相对频率下降:管理相关任务在全部对话中的比例已从5%降至3%,与商业和金融运营相关的任务份额减半,从6%降至3%。

当然,在绝对数量方面,每个类别的对话总量仍显著增加。

④ 交互方式

使用 Claude 最小干预下直接完成任务(自动化)急剧增长,从 27% 升至39%

而且使用 Claude 进行自动化任务「尽可能 AI 自己完成」首次超过「人和 AI 协作

从 Claude 的报告来看,AI 正在迅速赢得用户的信任,并越来越多地承担完成复杂工作的责任。

而且高收入国家更倾向于使用「人和 AI 协作」,而低收入国家更倾向于「尽可能 AI 自己完成」。

我感觉这是因为高收入国家人群对 AI 的边界认识更深刻,很清楚使用现阶段的 AI 在很多场景没办法达到完全的自动化。

⑤ 企业 vs. 消费者使用差异

API 企业用户更集中于 Coding(44% vs 36%)和行政任务,更少用于教育(4% vs 12%)和艺术(5% vs 8%)。

Coding 占比这么高,Cursor、Claude Code 这种 AI 编程助手功不可没吧。而且企业用户极度偏向自动化(77%,且多是指令式),远高于消费者用户。

企业用户对任务成本 token 消耗不敏感,更高价的任务类别使用更频繁。

03

那 AI 抢了谁的饭碗

刚刚看了 ChatGPT 和 Claude 的用户使用报告,还有挺多有意思的结论。

3 年多过去了, 之前大家关心的问题有初步结论了吗? AI 到底有没有让人类大面积失业?AI 到底抢了谁的饭碗?

这里再附上另外一篇论文的总结,叫做《Generative AI as Seniority-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Evidence from U.S. R´esum´e and Job Posting Data

这个研究基于 2015-2025 年间美国 28.5 万家公司的近 6200 万名员工和超过 2.45 亿份招聘信息分析。

① 整体就业趋势出现分化

自 2022 年中开始,初级和资深员工的就业增长轨迹出现明显分歧。

初级员工就业增长停滞并于2023年初开始下降,而资深员工就业则持续上升

而且从 2023 Q1 开始,发布岗位要求会用 AI 的公司初级员工数量相对于不要求的公司开始急剧下降,在六个季度后下降了 7.7%

相反,资深员工在采用公司中一直增长更快。

初级员工数量下降,主要是减少招聘,而非裁员,通过停止招聘新人的策略来调整劳动力结构。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初级员工晋升到资深职位的人数增加了。AI 替代了入门级任务,减少了对新初级员工的需求,但同时提升了现有初级员工的价值,加速了他们的内部晋升。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