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Pixeltable让多模态开发告别拼凑工具,一张表搞定所有AI应用需求,大幅提升开发效率。核心内容: 1. 多模态开发中基础设施分散的痛点分析 2. Pixeltable统一处理embeddings、LLM、向量搜索的创新设计 3. 实际应用案例与快速上手指南
点击上方“Deephub Imba”,关注公众号,好文章不错过 !
开发过多模态 AI 应用的人都应该遇到过这个问题,其实最头疼的不是算法而是基础设施。
向量数据库需要存 embeddings;SQL 数据库需要元数据管理;大文件还要放到对象存储上,不仅邀单独跑个 pipeline 做 chunking,还要再写个脚本调模型推理,最后还得套个 Agent 框架把这些东西串起来。
代码里到处是胶水逻辑,维护起来十分麻烦。
Pixeltable 这个开源库就的目标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别折腾了,全放一个地方不就完了。"
听起来简单粗暴,但实际用一下还真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声明式接口,文档、embeddings、图像、视频、LLM 输出、分块文本、对话历史、工具调用这些东西,全部以表的形式存在。数据一更新,相关计算自动触发。
现在搞 AI 应用的技术栈基本是拼凑出来的:
SQL 处理结构化数据,向量库管 embeddings,对象存储扔大文件,Cron 或 Airflow 跑 pipeline,Python 脚本散落各处,再加上各种 API wrapper 对接 OpenAI、HuggingFace、Anthropic。
每个环节独立运行,数据在不同系统间流转,出了问题排查困难。
Pixeltable 的思路则是是让表本身就能处理完整的 pipeline。插入数据后 embeddings 自动算好,改代码只重算变化的部分,图像视频音频 PDF 也可以直接存,LLM、视觉模型、自定义函数都在表里跑,向量搜索和 SQL 过滤同时进行,还有内置的版本控制和时间回溯,导出支持 Parquet、LanceDB、COCO、PyTorch Datasets。
对于开发来说核心逻辑写完了,剩下的就是框架的事了。
pip install pixeltable
先建个多模态表:
import pixeltable as pxt
# A table with an image column
t = pxt.create_table('images', {'input_image': pxt.Image})
加个计算列,这列的值会自动算出来。Pixeltable 和 Hugging Face 做了集成,可以直接调用:
from pixeltable.functions import huggingface
t.add_computed_column(
detections=huggingface.detr_for_object_detection(
t.input_image,
model_id='facebook/detr-resnet-50'
)
)
提取字段:
t.add_computed_column(
detections_text=t.detections.label_text
)
OpenAI Vision 也可以接进来:
from pixeltable.functions import openai
t.add_computed_column(
vision=openai.vision(
model='gpt-4o-mini',
prompt="Describe what's in this image.",
image=t.input_image
)
)
插入一张图像,所有我们设置的计算就自动跑起来了:
t.insert({'input_image': 'https://raw.github.com/pixeltable/.../000000000025.jpg'})
查询结果:
results=t.select(
t.input_image,
t.detections_text,
t.vision
).collect()
这样数据摄取、目标检测、LLM 处理、结果查询,一套流程在一个系统里跑完了。
Pixeltable 在后台处理了不少细节:
数据摄取这块,图像音频视频 PDF 都存在本地,自动建立引用关系。计算列只在需要的时候执行,不会无脑重跑所有数据。OpenAI、HuggingFace、CLIP、YOLOX 这些模型集成都是内置的,embedding 索引也直接在表里,不用再搭向量数据库。
版本控制和时间回溯查询都有,就算是改错了可以回退。缓存机制只重算受代码变更影响的数据,这样省时间也能省钱。
最简单的场景,电影收入和成本算利润:
import pixeltable as pxt
t = pxt.create_table(
'films',
{'name': pxt.String, 'revenue': pxt.Float, 'budget': pxt.Float},
if_exists="replace"
)
t.insert([
{'name': 'Inside Out', 'revenue': 800.5, 'budget': 200.0},
{'name': 'Toy Story', 'revenue': 1073.4, 'budget': 200.0}
])
# Computed column
t.add_computed_column(
profit=(t.revenue - t.budget),
if_exists="replace"
)
print(t.select(t.name, t.profit).collect())
不需要写循环每行的利润都会自动算好。
想用 YOLOX 做目标检测,也是直接写个普通函数就行:
@pxt.udf
def detect(image):
model = Yolox.from_pretrained("yolox_s")
result = model([image])
return [COCO_CLASSES[label] for label in result[0]["labels"]]
需要把计算函数注册成计算列:
t.add_computed_column(classification=detect(t.image))
这样批处理、模型复用、结果存储都自动搞定了。
在创建一个表:
images=pxt.create_table('my_images', {'img': pxt.Image}, if_exists='replace')
加 embedding 索引:
frompixeltable.functions.huggingfaceimportclip
images.add_embedding_index(
'img',
embedding=clip.using(model_id='openai/clip-vit-base-patch32')
)
用文本检索图像:
sim=images.img.similarity("a dog playing fetch")
results=images.order_by(sim, asc=False).limit(3).collect()
或者用图像检索图像:
sim2=images.img.similarity(query_image_url)
接口统一,输入是文本还是图像都一样。
不用 LangChain 也不用独立的向量数据库,直接在 Pixeltable 里搭 RAG。
存一个文档:
docs=pxt.create_table('my_docs.docs', {'doc': pxt.Document})
docs.insert([{'doc': 'https://.../Jefferson-Amazon.pdf'}])
然后按句子切块:
chunks = pxt.create_view(
'doc_chunks',
docs,
iterator=DocumentSplitter.create(document=docs.doc, separators='sentence')
)
建 embedding 索引:
embed=huggingface.sentence_transformer.using(model_id='all-MiniLM-L6-v2')
chunks.add_embedding_index('text', string_embed=embed)
定义一个检索函数:
@pxt.query
defget_relevant_context(query, limit=3):
sim=chunks.text.similarity(query)
returnchunks.order_by(sim, asc=False).limit(limit).select(chunks.text)
创建问答表:
qa=pxt.create_table('my_docs.qa_system', {'prompt': pxt.String})
检索上下文、格式化 prompt、调 LLM:
qa.add_computed_column(context=get_relevant_context(qa.prompt))
qa.add_computed_column(
final_prompt=pxtf.string.format(
"PASSAGES:\n{0}\nQUESTION:\n{1}",
qa.context,
qa.prompt
)
)
qa.add_computed_column(
answer=openai.chat_completions(
model='gpt-4o-mini',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qa.final_prompt}]
).choices[0].message.content
)
这样就可以提问了:
qa.insert([{'prompt': '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Amazon?'}])
差不多30 行代码完整 RAG 就跑起来了。
多模态应用虽然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生产,但是基础设施还没跟上节奏,大家还都在用各种工具拼接方案。
Pixeltable 的核心贡献不是提出新算法或新模型,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抽象层。"一切皆表"这个理念把图像、embeddings、视频、元数据、LLM 输出、文本块、工具调用统一到一个数据结构里。
这样整个工作流就变得声明式、增量式、可重现、可检索、版本化、统一化。这才是现代 AI 基础设施该有的样子。
如果你在做实际的 AI 项目,Pixeltable 可能会让你感觉"这玩意儿直接砍掉了一半架构":RAG 系统、多模态分析、图像视频 pipeline、agent workflow、自定义数据处理、数据集准备、embedding 检索,基本上涉及多模态数据的场景都能用。
上下文工程正在成为 AI 应用的新后端,Pixeltable 算是第一个专门为此设计的框架,值得试试。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pixeltable/pixeltable
作者:Civil Learning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24
Agent 设计的实践挑战与经验总结
2025-11-24
解锁Gemini 3 Pro潜力:Google官方Prompt Engineering最佳实践
2025-11-24
深入AI Agent内核: Google gemini-cli 源码深度解构
2025-11-24
Data Agent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2025-11-24
Google 发布 Antigravity Agent编辑器
2025-11-24
聊聊Palantir是如何将AI应用到实际的
2025-11-24
在全世界都教你写Prompt的时候,我做了个不用Prompt的AI画图产品
2025-11-24
谈LLM应用层目前推荐的新功能研发范式
2025-09-19
2025-10-02
2025-09-16
2025-10-26
2025-09-08
2025-09-17
2025-09-29
2025-09-14
2025-10-07
2025-09-30
2025-11-23
2025-11-19
2025-11-19
2025-11-19
2025-11-18
2025-11-18
2025-11-17
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