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Dify AI开发平台的架构优势及私有化部署指南。 核心内容: 1. Dify作为AI应用开发平台的对比优势 2. Dify商用许可的限制与应用场景 3. Dify组件总览及生产环境部署方案
dify[1] 是一个 AI 应用的引擎和开发平台。
如果你需要开发一个企业级的 AI 应用,或者说智能体应用,一般有下面几种选择:
与 Dify 比较像的产品,有“扣子[3]”。但扣子是纯云端 SaaS,不太适合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拿去交付给客户。因此,代码开源且容易私有部署的 Dify 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 Dify 使用 Apache 开源协议,但是商用有一些额外限制:
总的来说,这个开源协议还是很宽松的。只要你给每个企业客户单独部署一套专用,并且不让客户使用 Dify Web 控制台,就不违反它。
换句话说,你完全可以不写一行代码,用 Dify Web 控制台的可视化工具搭建出智能体应用,然后将自动生成的 API 集成到自己的解决方案中。
开发智能体应用,不一定非要用 Dify。本质上,你用老旧的 Java 8 和 Spring Boot 后端去集成 OpenAI 的 API 一样可行。
但智能体应用有一些特点,要去不断的调试提示词,处理知识库数据。使用 Dify 可以极大提升开发体验和效率。总不能提示词稍微改改就发个新版本吧。
Dify 后端使用 Python 开发,原因是 AI 相关的组件生态大部分都有 Python 的开发包直接可用。它与企业级应用常见的 Java 后端不同,建议是独立部署,跟业务集群分开。
Dify 使用常见的前后端分离架构,组件非常多,部署方式也相当灵活。
Dify 官网推荐的 Docker Compose 部署方案,其实只能用于本地开发和体验。在生产环境中,应该根据需求,作 K8s 或者其它高可用部署方案。
以 Dify 0.15.3 版本为例,一个生产环境的部署,需要下面这些组件:
组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Dify 的后端包括
前端 “web” 是用 Next.js 开发的。构建后用 pm2 (node) 启动。
使用 Nginx 将网络请求转发给 api 或者 web,而 certbot 用来自动管理 HTTPS 证书。
Dify 的存储层使用了
Dify 作为应用开发平台,是可以用可视化工具来编排工作流节点处理业务逻辑的。
工作流节点里可以允许用户执行 Python/NodeJS 代码,因此需要用 Sandbox 机制[4]来限制用户去执行一些高危操作。
涉及以下两个模块
LangChain 是老牌的 LLM 应用开发框架。从下图可以看出 Dify 在各个方面都胜过 LangChain[5]。
如果你需要为客户定制 AI 智能体应用,提供垂直行业的 AI 解决方案,就可以考虑在生产环境中私有化部署 Dify。
基于下面两个原因,可能还需要修改和深度定制 Dify 的代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9
Dify 1.8.0 实测:多模型管理、MCP OAuth、异步存储,真升级还是鸡肋?
2025-08-28
Dify v1.8.0大版本更新:多模型凭证系统的底层架构革新与MCP的 OAuth 集成能力突破!
2025-08-27
Dify发布了V1.8.0版本,安全性和性能有了重大改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5-08-25
4300字长文:使用dify搭建合同审核Agent
2025-08-23
Dify集成MCP服务
2025-08-23
Dify v1.7.2 实战爆破:6 大特性颠覆开发,23 处修复稳如老狗
2025-08-20
深度实战:我用 Dify 复刻了 1688 的 AI 搜索,“多路召回”才是灵魂
2025-08-20
Dify Java Client
2025-06-04
2025-06-25
2025-06-03
2025-06-02
2025-06-05
2025-06-30
2025-06-10
2025-06-29
2025-06-24
2025-06-09
2025-08-29
2025-08-18
2025-08-02
2025-07-30
2025-06-26
2025-06-17
2025-05-29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