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OpenAI发布GPT-4.1系列模型,对行业最大吸引力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5-05-17 05:06:41 浏览次数: 1529 作者:开心的AI Talk
推荐语

OpenAI GPT-4.1系列模型,引领AI进入新纪元。

核心内容:
1. GPT-4.1系列模型的战略调整与核心特点
2. 性能提升:编码与指令遵循能力增强
3. 性价比优化:分层定价与成本降低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OpenAI发布了三款GPT-4.1系列模型,这背后其实是OpenAI在战略上的一次调整:更专注特定领域、更关注性价比、更懂开发者的实际需求。

这次发布了GPT-4.1、GPT-4.1mini和GPT-4.1nano三款模型,在写代码、指令遵循、处理超长文本上做了更新,知识库也更新到了2024年6月。


最大的亮点是100万token的上下文窗口,比GPT-4o的12.8万翻了好几倍,差不多能支持75万个英文单词或3000多页的文档!这对需要处理海量信息的任务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分析复杂代码库、翻译超长报告或法律文件,可以让AI助手在长对话中记性更好。


性能方面,尤其是在程序员最关心的写代码和指令遵循上,GPT-4.1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OpenAI的数据和一些早期用户的反馈都显示,在SWE-bench的编码测试中得分远超GPT-4o,甚至比GPT-4.5还高。具体的分值是,在SWE-benchVerified上,GPT-4.1能拿到52%-54.6%,而GPT-4.5大概是38%。

有家叫Windsurf的软件公司说,GPT-4.1在他们内部测试里,编码得分比GPT-4o高了60%,调用工具的效率提了30%,修改杂乱代码的情况少了差不多一半。简单说,就是这系列的模型更能get到开发者的意思,写出更靠谱、更高效的代码。听指令更准,意味着它处理复杂任务或多步骤指令的能力更强,这对开发AI代理来说太重要了。


除了性能之外,GPT-4.1系列这次在性价比上下了不少的功夫。OpenAI自己都说,新模型的运行成本比之前的GPT-4.5预览版低多了,即使跟GPT-4o比,查询成本也降了大约26%。具体价格是这样的:旗舰版GPT-4.1输入每百万token收2美元,输出8美元;mini版输入0.4美元,输出1.6美元;nano版输入0.1美元,输出0.4美元。这种分层定价,让开发者可以根据任务和预算灵活选型。


Nano适合速度快、任务相对简单的工作;Mini在性能和成本间是比较平衡的;标准版4.1就比较符合难度较高、任务相对较复杂的工作。OpenAI还把提示缓存的折扣从50%提到了75%,处理重复内容更省钱了。像OpenAI首席产品官KevinWeil说的,模型越便宜好用,能玩出的花样就会越多,AI才能真正帮到更多人。


话说回来,OpenAI的模型发布时间也挺有意思的,这段时间谷歌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还有Meta、Mistral这些玩家都在不断推出新模型,而且随着AI大模型的应用与普及,企业用户对更快、更便宜、更实用的AI需求越来越强,开源模型像LLaMA3也给OpenAI不少压力。所以推出GPT-4.1系列,更像是OpenAI稳住开发者和企业市场的一个策略,解决了之前模型在长文本记忆、稳定性和推理成本上的一些痛点。


那么,GPT-4.1系列对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开发者。写代码、处理长文本能力变强了,开发周期就能相应缩短,处理代码、写文档、做测试都更顺手,甚至可能催生出更强大的AI程序员助理。其次,对企业来说,打造能接入内部系统的知识库、处理复杂流程的AI代理有希望了。你看,汤森路透用它优化法律助手CoCounsel,审核的长文本准确率提高了17%;凯雷投资从复杂文档里采集数据性能提高了50%;税务研究公司BlueJ发现,在最难的税务问题上,GPT-4.1比GPT-4o准确率高了53%。这些例子都说明它在专业领域确实能打。而且,后面还会在Azure上推出微调功能,企业就能用自己的数据定制模型,让它更懂行业术语、更贴合业务流程。


不过,使用GPT-4.1也得注意几点。模型在理解指令时比较刻板,所以写“提示词”(Prompt Engineering)就很重要,指令的要求要写的特别清楚才行。另外,百万token的超大上下文虽然厉害,但OpenAI官方也指出,窗口越大,模型可靠性可能会打点折扣(比如在内部测试中,准确率从8千token的84%掉到100万token的50%左右),所以真要用在特别长的文本上,还是得好好测试验证下。还有一点,这次发布没提GPT-4o的语音等多模态能力,目前看来4.1系列还是主攻文本和图像输入、文本输出。


关于模型命名和产品线,也挺烧脑的。先有GPT-4.5预览版,现在又出GPT-4.1,还有个传说中的GPT-5,这关系有点复杂。OpenAI决定在2025年7月停掉GPT-4.5预览版的API,理由是GPT-4.1在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情况下,性能和4.5差不多甚至更好。虽然有些测试显示GPT-4.5在某些方面(比如学术知识)可能还有优势,但是它的价格高、速度慢,确实限制了大规模使用。感觉OpenAI在GPT-4.1上找到了一个更实际的平衡点,优先满足了大部分API用户对性能、速度和成本的需求。


还有一个点:功能更强的GPT-4.1系列(与GPT-4o比)现在只通过API开放给开发者使用,普通用户在ChatGPT界面上还用不到。OpenAI的说法是,这些研究模型的很多改进会逐步融入到GPT-4o版本里。这是一种双轨制策略:开发者用API,可以明确选择特定版本(4.1、mini、nano、4o等),稳定可靠;普通用户使用在后台不断优化的GPT-4o。

总的来说,OpenAI这次发布的GPT-4.1系列,是一次务实的优化,不是追求参数上的大跃进。把重点放在了提升关键能力(编码、长文本、指令)和降低成本上。可以降低企业和开发者使用AI技术的门槛,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开发者平台的地位。真正的突破,或许就藏在这些让企业级AI变得触手可及的迭代里。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