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用AI打造苏格拉底式提问挖掘底层认知

发布日期:2025-07-04 07:21:28 浏览次数: 1529
作者:日月溪田

微信搜一搜,关注“日月溪田”

推荐语

用AI模拟苏格拉底式对话,帮你层层剖析观点盲区,直达思维底层逻辑。

核心内容:
1.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五大分类与经典案例解析
2. 用AI工具实现分步骤深度对话的实操指南
3. 对话里程碑判断标准与认知升级复盘方法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不废话版本:

使用工具:DeepSeek

提示词:

请你学习苏格拉底式提问向我提问,请一句一句的问,不要连续发问,我会先说出我的观点,然后你再针对这个观点向我提问。我现在的观点是……

进一步:

①针对这个话题,再提供一个未探索的提问方向(继续思考,单一提问方式)

②针对这个话题,还有其他探索的方向吗(继续思考,多个提问选择)

③现在跳脱出来,请你以专家的身份,说明一下,我们刚刚的对话有哪些需要补充和完善的,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和内容可以帮助到我。(终止思考,直接给答案)

再进一步:

刚才的对话,我是如何逐步完成了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全流程,哪点确认了整个流程可以结束了,麻烦说明一下对话认知里程碑的判断标准和具体触达点(复盘对话流程)


废话版本:

这张图让我也想说一下AI这个“朋友”对我的帮助,草稿存了几个月一直没有写完,因为内容不是很满意,还有就是拖延症(笑)。

草稿是使用AI的心路历程,结论是推荐大家多多使用AI这个工具。老生常谈,没啥意思。不如直接给点有用的。

用AI打造苏格拉底式提问挖掘底层认知,是最近对我认知提升最有帮助的方法。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帮助指导学生放弃毫无根据或错误的想法,锻炼他们的推理能力。

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对苏格拉底式对话进行了如下分类,包括:

1.以澄清为目的的提问(通过询问原因或方式实现);

2.带有审问性质的假设;

3.索要证据的询问(要求对方给出例子或类比);

4.需要转变观点或角度去思考的问题;

5.引导人们对某特定假设的结果和/或含义进行审视。


举例:

主题:什么是勇敢?

苏格拉底:你认为什么是勇敢?
(🔍 开放式提问,引导对方提出初始定义

对话者:勇敢就是不怕危险,比如冲进火场救人。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不了解火灾的危险性,懵懂地冲进去,这是勇敢吗?
(❗ 提出反例,挑战定义的完整性

对话者:嗯...可能不算,他根本不知道风险。

苏格拉底:那么,知道危险却仍然选择行动才是勇敢?
(🔄 归纳总结,推动对方修正定义

对话者:是的,我认为这样更符合。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歹徒明知被捕的风险仍去抢劫,这是勇敢吗?
(💥 极端反例,暴露定义漏洞 / 🔍 索要证据:要求对方证明其定义普适性

对话者:不,这是鲁莽或邪恶!勇敢应该是做好事。

苏格拉底:所以勇敢需要结合"正义"?那么士兵在非正义战争中冒险算勇敢吗?
(🎯 归谬法,引出矛盾 / 🔄 转变思路:从"风险"转向"道德属性"

对话者:(迟疑)这...可能不算真正的勇敢。

苏格拉底:我们是否该说:勇敢是明知正当之事有风险,仍坚持去做?
(✨ 假设性重构,引导新定义

对话者:这个定义更准确,但如何判断什么是"正当"呢?

苏格拉底:啊!这正是下一个问题——你认为"正当"的标准又是什么?
(⚡ 开放终结,将思考引向更深层


练习:现在请你找一个朋友就你熟悉的话题进行苏格拉底式提问对话。


身边没有懂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朋友,于是我想到了AI。

经过反复尝试,这种对话非常好用。每次沟通都是一次深度头脑风暴,不仅帮我挖掘了更深层的认知,还让很多碎片化的想法串联起来。

我曾试图把它制作成智能体,但是调试了3天都不是很满意,因为我想要的太多了。


最初,我只是想借助AI实现一对一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对话。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AI有时会一次性提出多个问题,于是我增加了"请一句一句的问,不要连续发问"的限制条件。

完成对话后,我意识到需要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于是让AI以第三方视角评估我还有哪些需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形成了"进一步"的新流程。当AI给出多个学习方向时,我想到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自己从既有认知中深入挖掘,于是在"进一步"的流程中补充多种选择模式。

虽然完成了苏格拉底式对话,但在不熟悉的话题领域,我仍未能熟练运用这种方法。为了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最后增加了复盘环节,既检视讨论内容的完整性,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测试智能体时,我发现它只能完成前两步的部分内容——当达成初步目标并提供思考方向后,对话就会自动结束。

测试过程的真实体感也告诉我,这里是时候结束了。但是为啥我自己在使用AI时,会有那么多的流程呢?我意识到,智能体的设计目标是结束对话,而我的思考却需要持续深入。虽然我尝试通过流程设置(如结束时询问"是否需要扩展方向或复盘报告")来延续讨论,但这种设计反而显得累赘——因为它导向的还是终结,而非新的探索起点。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设计者的个人偏好,或许有人更喜欢这种引导方式。最终,我还是决定分享自己最原始的使用方法,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等我思考一下,再回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