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首次披露:腾讯研效提升背后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发布日期:2025-08-06 08:55:22 浏览次数: 1521
作者:腾讯云开发者

微信搜一搜,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推荐语

腾讯首次公开研效提升的秘诀,揭秘融合互通与智能化如何成为研发效率的双引擎。

核心内容:
1. 腾讯研效发展历程与关键里程碑
2. 解决工具孤岛问题的融合互通策略
3. 智能化技术如何赋能研效提升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图片
图片

👉目录


腾讯研效发展的破局之路

腾讯研效发展痛点及解决:融合互通

3 腾讯研效核心驱动力:智能化



本文整理自腾讯研发管理总监杨晓俊 于2025年可信云大会上发表的《腾讯研效提升双引擎:融合互通+智能化》的主题演讲。

本次演讲首次披露腾讯研效的发展路径,并正式发布腾讯研效统一生态品牌——WeDev。


关注腾讯云开发者,一手技术干货提前解锁👇





01



腾讯研效发展的破局之路


近几年,腾讯通过不断整合内部研发工具,走出了一条以开源协同促进工具收敛与共建的破局之路。


2019年,腾讯开始系统性地建设研效工作。起初建立统一配置中心,代码托管等Oteam,把分散的平台收拢起来。2021年,腾讯成立了整个公司的研效技术委员会,这是腾讯研效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腾讯人自此有了自己的研效主心骨和协同共建中心。后续又先后组建了运维平台、项目管理等Oteam。


2024年,AI Coding盛行不久,腾讯成立了代码智能化的统一团队,通过大模型的能力揭开腾讯研效的新篇章。经过5年多的收敛和共建,腾讯已经基本完成了统一的研发测试环境资源、统一的底层元数据和研效服务工作。但在上层研效工具层面,腾讯只是收拢了需求项目、代码开发、构建三大块,其余垂类工具更多是以互相串联的方式提升研效。





02



腾讯研效发展痛点及解决:融合互通


   2.1 工具孤岛困境

大家都知道,腾讯业务非常多样,从微信支付到王者荣耀,再到腾讯会议和元宝,其在项目管理方式、开发模式、研效工具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腾讯以事业群(BG)进行组织管理,这就导致每个BG都有自己的垂类工具,有的关注美术资源,有的关注灰度和A/B test等,甚至每个BG都会形成各自独有的统一协同平台。


以明星游戏为例,产研人员往往需要在十几个平台操作才能完成整个研发上线流程,工具孤岛问题随之出现。从一线员工的反馈可知,大家非常苦恼于在多个工具平台间跳转操作和获取信息:需求状态往往无法及时更新、线上运维情况无法了解等。



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加大各平台工具之间的串联与协同,让研效操作和数据能够在一条通畅、丝滑的信息公路上运行。


   2.2 工具深度融合互通


开放平台助力工具自由扩展和解耦

腾讯内部研效数据是开放的,工具平台可以提供诸如API、应用市场、MCP等开放能力。这些基础能力完成了在数据及功能操作层面的开放和扩展,既可以对接和集成第三方工具平台,也可以提供给平台自身的应用做扩展和解耦,从而为最终的用户提供一体化、无缝的研效服务。


自动化引擎驱动数据灵活流转

融合的另一个关键做法是自动化。有自动化,才能驱动数据更灵活自动的流转。我们抽象出了“触发-条件判断-执行”的自动化范式,即“谁,在什么样的范围里去做哪些事情”。无论是触发机制,还是执行操作,都可以支持平台自身的,也可以通过扩展延伸到第三方。


自动化典型场景包括消息精准触达,在适合的时间让正确的人员处理待办;流程自动化,让自动化流转代替人工驱动数据驱动;流程规范化,让研发人员在数据节点上提供必要的信息,例如需求合规评审报告、测试报告等。从运营数据来看,这些平台在实际运作效果上具有非常显著的规模,月调用次数都是以亿甚至上十亿计。



场景化价值流落地

以微信支付融合互通为例,研发流程通过阶段区分,包括安全合规、业务建模、开发实现、检测验收、部署发布。每个阶段又分为十几个子状态,例如安全评估、需求建模、用例设计等,这些子状态往往对应了一个三方平台。以往都需要产研同学跳转到其他平台进行数据提交、单据流转,无论是跳转登录还是跳转过去后对界面和表单的熟悉,都有比较大的成本。

 

融合互通是在需求详情页把这些研效阶段提炼成价值流一一对应,而子状态则是其下的一个子工作项。数据呈现方式上,可以通过接口拉取后显示在详情页,也可以通过需求详情页内部跳转的方式,进入下方业务对象扩展区域查看更多信息。业务扩展区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挂载点,同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跳转到第三方平台进行更深入地操作。通过价值流这样的扩展点,把各个第三方平台分散的数据、操作集中到一起,让产研人员在单一研效平台上就可以完成大多数的操作。数十个扩展点把数据和操作完成了互通,效果非常明显,微信支付在一年的时间里交付周期降低了45%



   2.3 腾讯发布研效统一品牌——WeDev


完成研效平台收拢、各工具融合互通等基础工作后,腾讯研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腾讯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研效统一品牌——WeDev,这是腾讯研效史上里程碑的事件!


WeDev的定位和大厂内传统的一站式研效平台不同,它是一个生态,一个联盟,是底座工具平台统一基础上的融合互通。不仅顺应了腾讯产品研发和研效的特点,也让研效人员有了能够协同共建的平台,让更多小工具也能找到定位,为自己发声。





03



腾讯研效核心驱动力:智能化


腾讯研效智能化的发展,从需求&项目管理、编码实现和上线运维三阶段来看,无论是业界还是腾讯内部,目前的实践都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需求&项目管理和编码实现。尤其是编码阶段,近两年,用大模型打造出来的各种IDE和插件如雨后春笋,一片红海。从当前的挑战来看,需求&项目管理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团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用工复杂性所带来的各种沟通协作效率问题。虽然大家可以用特性小组等进行小规模化的管理,但在工具智能化层面,还有很多可建设性。



   3.1 需求&项目管理阶段

需求&项目管理阶段,目前还没有出现像IDE这边诸如Cursor、Windsurf这样的杀手级工具,更多还是基于老牌项目协作的平台,进行场景化的AI提效。腾讯内部也是如此。在需求落地大模型的初期,腾讯试图用大模型对需求做润色、扩写、甚至代替产品人员去写PRD,实际效果并不好。道理很简单,无论是需求设计,还是代码编写,都属于创造和创新,而创造并不是现阶段大模型所擅长的。


我们基于业务团队经常出现一页纸需求的痛点,与团队合作引入AI需求评审,可以基于规则、大模型评分的方式,结合流程卡点,促使产品人员把需求写详细。同时用知识库、名词库协助业务团队场景落地效果。又比如,大团队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一个紧急的bug单该分给谁,谁有能力处理,有没有时间处理,这个人是否休假或者在开会。此时引入AI,一方面可以拉通人员休假会议信息,另一方面可以用大模型分析每个人的技能强项、负责模块、当前负载等,从而找出最合理的处理人。


AI在研效领域的另一个落地是专家型AI助手,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让AI助手充分理解用户的问题和意图,比如这样的一个问题:“帮我查下詹姆斯这个汇报周期实现的高优先级需求,并将结果发送给我”,詹姆斯是谁?汇报周期指的是几号到几号?这里就需要我们的AI助手根据项目独有的知识库把这个问题准确地拆解开,并且规划成名词解释、查询、总结、消息发送等若干个Agent,在与用户简单互动确认后,完成整个任务。



   3.2 编码实现阶段

编码实现阶段,腾讯通过向员工提供代码AI服务的方式提升研效,即CodeBuddy。我们将其分成三个层次:产品功能层、代码PaaS层和基础模型层。

 

产品功能层,包括代码补全和技术对话,为开发者提供编码建议,同时也有代码生成agent和单测agent,以智能体的方式驱动代码生成。


代码PaaS层,充分发挥底层大模型能力的催化剂。开发同学都知道,我们写代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上下文的需求描述、代码仓库结构、之前的提交等,才能编写和修改代码,前期直接决定需求的完成度和质量。AI智能体更是如此,PaaS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像团队成员一样去工作思考。由此可知,PaaS层所生成的代码正确率要求很高。目前,我们在单测代码生成上的经验,用自动化沙盒进行“运行-修复”正反馈,正确率提升了6%。


基础模型层,则支持混元、开源模型和外部闭源模型灵活接入。

 

目前AI Coding的关键指标都是真正基于实际生产得到的。对比2024年与2025年初的代码提交数据,高频使用AI Coding的用户月均代码产出增长21%至于AI Coding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我们的agent像一名真正的开发者,也就是研效领域的图灵测试,这些是我们还在继续深耕的地方。



近几年,腾讯内部研效最大的驱动就是融合互通与智能化。无论是个人产出还是组织提效上,我们都取得了一些提升。但在当前这种大环境下,大部分研效人可能还在纠结于这样的矛盾:不做研效,无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做研效,效率提升了是否革了自己的命?


对此,我们想说:纵然是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非一朝一夕,AI 需像润滑剂一样流入研效的每个环节。所有关注AI研效的人,则应有更多的包容和耐心。此外,AI 研效也不应以降本裁员为出发点,其带来的效能提升,为的是让团队有余力作更多探索,让产研团队能与AI更和谐、更互补地发展!


-End-
原创作者|杨晓俊



感谢你读到这里,不如关注一下?👇


图片


📢📢来领开发者专属福利!点击下方图片直达👇

图片


图片


你所在团队有工具孤岛的问题吗?怎么解决的?欢迎评论留言补充。我们将选取1则优质的评论,送出腾讯云定制文件袋套装1个(见下图)。8月13日中午12点开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