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最大的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

发布日期:2025-09-07 09:32:22 浏览次数: 1537
作者:技速流

微信搜一搜,关注“技速流”

推荐语

AI正在重塑职场竞争格局,看似公平的经验平权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阶层鸿沟。

核心内容:
1. AI如何打破传统经验壁垒,创造"80分选手"的公平假象
2. 当基础能力被AI拉平后,决定胜负的三大隐形战场
3. 品味、判断力与资源整合等AI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你有没有一个朋友叫小美?

我说的这个小美是个新人,公司里带她的师傅,是个有二十年行业经验的“老法师”,举手投足间都是她羡慕的“驾轻就熟”。以前,小美觉得自己要熬好多年,才能望其项背。

但现在,她有了AI。

师傅花两小时跟客户开会,她用AI实时转录纪要,一分钟就提炼出核心要点,比师傅手动总结快得多。 师傅凭经验判断市场趋势,她用AI几分钟就能扒完100多篇行业研报,做出的分析图表甚至比师傅的“体感”更全面。 小美激动地跟我说:“你发现没?所谓的‘经验’壁垒,正在被AI一铲子推平。AI就是一个‘经验模拟器’,把老师傅们几十年摸爬滚打才总结出的方法论,免费教给了我们这些新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平权、经验平权!”

她眼里闪着光,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三个月就能比肩老师傅,一年就能当上总监的光明未来。

我看着她,实在不忍心戳破那个美丽的泡沫。

一个更残酷的真相是:当AI用“公平”铲平了经验的护城河时,它也悄悄地在你我面前,挖出了一条更深、更宽的、名为“出身”的鸿沟。

一、人人都是“80分选手”的美丽新世界

咱们得承认,小美的感受千真万确。AI的第一波浪潮,就是一台无情的“推土机”,疯狂地碾平了知识和经验的壁垒。

过去,一个新手和一个二十年老炮之间,隔着一条银河。

就拿“写方案”来说。 新手拿到需求,两眼一抹黑,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老手脑子里,装着几十个成功案例,熟悉各种分析模型,闭着眼都能搭出个七七八八的框架。

现在,AI就像一位24小时待命的“资深军师”。你把需求扔给它,它能立刻给你一套完整的市场分析、竞品洞察、用户画像、推广策略……一套操作下来,你提交的方案,从结构到内容,看起来跟那个二十年总监的作品,没太大两样。轻松拿到80分。

再比如“做设计”。 新手可能连色彩搭配原理都搞不清,做出来的图,要么是“甲方看了会流泪”的五彩斑斓黑,要么就是平淡无奇的路人脸。

现在,AI就是一个品味一流的“美学助理”。你只要输入关键词“赛博朋克风、冷色调、科技感”,它就能生成一堆符合基本设计原理、风格强烈的作品。也许谈不上惊艳,但拿出去交差,绝对不会出错。又是稳稳的80分。

这就是AI带来的“公平”幻觉:它把过去需要长时间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经验”,打包成了即插即用的“技能红包”,分发给了每一个人。

资历好像不重要了,学习曲线被无限缩短了。一个看起来无比公平的“美丽新世界”到来了。

但真正的比赛,恰恰是从这80分之后才开始的。

二、当人人都是80分时,什么决定胜负?

请思考一个问题:当赛场里的所有人,都能轻松考到80分时,这场比赛,比的还是原来的东西吗?

不,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了。

竞争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从“会不会执行”这个看得见的战场,转移到了三个看不见的、更残酷的战场。而这三个战场,恰恰是几十年经验里真正值钱、却又最无法被AI复制的部分。

战场一:品味与审美

AI能给你生成100个“正确”的设计方案。问题是,哪一个最高级?哪一个最能在一秒钟内击中目标用户的心?

这个决策,靠的不是逻辑分析,而是“品味”和“审美直觉”。

为什么乔布斯能从几十种深浅不一的白色中,选出那个最经典的“苹果白”?为什么一个金牌设计师,能断定某个看似完美的方案“没有灵魂”?这种感觉,是他们看过上万张好作品、经历过无数次市场检验后,沉淀在骨子里的东西。

AI能给你无数个选项,但做决定的,永远是你由经验浇灌出的审美。而审美这东西,说句扎心的话,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人生阅历的总和。

战场二:认知与洞察

AI能帮你写出完美的方案。问题是,这个方案,究竟要解决哪个“真问题”?

一个新手可能会让AI去写“如何提升产品销量”,AI会给你一堆关于打折、投广告的“标准答案”。

一个资深总监,在跟客户聊了半小时后,可能会针对性地判断出,销量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品牌在目标人群中的信任度不够”。于是,他会让AI去构思“如何通过三场线下活动和一个KOL合作,重建品牌与核心用户的信任链接”。

看,同样是写方案,定义问题的深度,决定了方案的价值。这种“一针见血”的洞察力,来自对人性的理解,对商业本质的把握,是无数次失败被虐和成功狂喜换来的宝贵直觉。

战场三:人脉与信任

AI能帮你做出最牛的方案和设计。问题是,谁来为你的作品买单?

在一个信息爆炸、人人都可以“装”得很专业的时代,“完美”变得非常廉价,甚至可疑。我们最稀缺的,是“信任”。

那个二十年总监,也许方案做得没你的AI快,但他一个电话,就能约到行业里最关键的人物一起喝茶。客户选择他,可能不是因为他的PPT比你的漂亮,而是因为他过去二十年里,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建立起了“靠谱”的个人品牌。

AI可以帮你触达任何人,但它无法帮你建立信任。而信任,恰恰是所有商业合作的基石。

看明白了吗?当AI用“公平”的姿态,帮你抹平了“经验”的表象时,经验背后真正的内核——品味、认知、信任——这三座你看不见的大山,却以更压倒性的姿态,决定了你的最终高度。

三、欢迎来到“考场外定胜负”的时代

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总结:AI,正在把整个世界变成一场巨大的“标准化考试”。

它给每个考生都发了一样的顶级计算器、最全的公式表和字典(AI工具),确保你在“考场内”是绝对公平的。人人都能用这些工具,轻松答对80%的基础题。

这看起来太棒了。

但真正的胜负,从来不由基础题决定,而是由最后那道“附加题”决定。而这道题,考的根本不是你使用工具的能力。

它考的是你的视野、你的格局、你的创造力、你对人性的理解。而能答对这些题目的知识,根本不在统一发放的教科书里。它在你从小到大的家庭餐桌上,在你父母的书架上,在你出国游学的经历里,在你和各路牛人谈笑风生的饭局里。

AI实现了考场内的“过程公平”,但最终,却可能导致一个更残酷的“结果不公”。它让那些在“考场外”拥有更多资源的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降维打击般的优势。

好了,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

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绝望躺平。恰恰相反,看清游戏的真相,我们才能找到破局的办法。既然赛道变了,我们就不能再用旧地图。这里有三条“心法”,也许能帮到你:

第一,放弃“技能崇拜”,建立你的“品味壁垒”。别再把时间花在追逐下一个AI神器上了,这些工具的保质期比牛奶还短。你应该把宝贵的时间,投资在那些能塑造你独特品味的事情上。去读那些“没用”的诗歌和小说,去看那些看不懂的现代艺术,去听那些小众的古典音乐。在AI的世界里,你的人文素养,才是你最坚固的壁垒。

第二,逃离“标准答案”,去做“定义问题”的人。AI是全世界最博学的“学生”,而你要做的,是成为那个给它出题的“老师”。少问“AI我该怎么做”,多问自己“什么问题才是真正重要、值得被解决的”。多跟真实的人聊天,多去一线的炮火中感受,从真实的世界里,找到那个AI在数据库里永远找不到的、独特的真问题。

第三,超越“数字效率”,投资“真人信任”。当所有人都用AI追求效率最大化时,你得反其道而行之。多做一些看起来“低效”但能建立真人信任的事。去见你想合作的人,请他喝杯咖啡;认真地给你欣赏的人写一封亲笔信;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真诚地帮助别人。在AI时代,你身上残存的、温暖的“人味儿”,是你最贵的资产。

归根结底,AI这场浪潮,不是要淹没我们,而是要逼着我们,活得更像一个“人”。一个有独特品味、有深度思考、有真实情感的人。

别再为AI带来的“公平”沾沾自喜了。真正的赛场,一直在别处。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点意思,或者让你那颗焦虑的心稍微沉静了一点,点个【关注】,让我们一起思考,共同创造。也欢迎【转发】给你身边那个正在拥抱AI的“小美”,【点赞】和【在看】告诉我你来过,最后别忘了【收藏】起来,时常提醒自己,真正的战场在哪里。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