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要投稿

上海首例AI提示词案背后:看“咒语”的时代变迁

发布日期:2025-11-16 08:44:18 浏览次数: 1597
作者:快刀青衣

微信搜一搜,关注“快刀青衣”

推荐语

AI提示词从"核心竞争力"沦为"基础设施",这场历时三年的诉讼揭示了技术迭代的残酷真相。

核心内容:
1. 国内首例AI提示词著作权案始末与判决结果
2. 提示词从"商业机密"到"公共资源"的产业演变
3. 法院认定提示词不构成著作权的关键法律依据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划重点

 “护城河”正在消失,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2022年,有人把自己编写的AI生图提示词当作秘方一样守护,还为此打了三年官司。2025年11月6日,判决结果终于出炉,原告败诉。

最近,我看到“上海高院”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是否属于作品?上海首例涉AI提示词著作权案今日宣判》。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判决结果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三年里,提示词早已从“核心竞争力”变成了“AI领域的基础设施”

这个案子的争议焦点不是AI生成的图片,而是生成图片之前,用户输入的那串文字——提示词。

01 诉讼的焦点与判决

原告是一家美术创作公司,2022年他们编写了六组提示词,用于在AI绘画平台Midjourney上生成图片。这些提示词具体是什么样的?我给你举个例子:

Art Nouveau style illustration of Aquamarines Stygiomedusa gigantea, by Alphonse Maria Mucha, Ancient hand-painted Manuscripts, Papyrus, Complex and delicate jellyfish texture, Gorgeous gold inlaid wooden picture frame, Mirror symmetry

看到这些描述,你或许会一头雾水,忍不住吐槽这到底是什么。其实翻译成中文就是:巨型海蓝宝石冥河水母的新艺术风格插图,阿尔丰斯·穆夏的创作风格,古代手绘手稿,纸莎草,复杂细腻的水母质感,华丽的镶金木制相框,镜面对称。

要是你没使用过AI绘画工具,可能会觉得这串文字很奇怪,全是零散的短语,连不成一句通顺的话。但在AI绘画领域,这就是能“召唤”图片的“咒语”。你把这串文字输入Midjourney,平台就会按照描述生成图片。不同的提示词,生成的图片各不相同。

所以2022年那会儿,会写提示词是门稀缺手艺,创作者们都会像保护秘方一样保护着自己的提示词。

后来原告发现,有两名被告在小红书平台和出版的书籍中,使用了与他们生成的图片几乎一样的画作。更关键的是,经过在Midjourney平台搜索,发现这些画作正是用原告的那六组提示词生成的。

于是原告就把他们告了,理由是:这些提示词是我方创作的文字作品,被告用我的提示词生成图片并发布,侵犯了我的著作权。

被告当然不认账,他们的理由也很直接:提示词不算作品,只是词语的简单拼接,属于思想范畴,不受著作权法保护;而且根据Midjourney的服务条款,这些提示词本来就是公开的,任何人都能使用。

最终法院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的理由很清晰:这些提示词虽然包含艺术风格、主体元素、材质细节等多种元素,但它们只是简单罗列,没有语法逻辑关联,也没体现作者的个性化表达。

说白了,这些提示词更像一份购物清单,而不是一篇文章。它们体现的是创作思路,属于思想范畴,而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不是“思想”。

02 三年间的AI技术巨变

作为一个法律外行,我想和你聊的是这里面更值得关注的一点:这个案子从2022年起诉到2025年宣判,整整耗时三年时间。而在这三年里,AI领域早已沧海变桑田,提示词本身也从“核心竞争力”变成了“AI能力的基础设施”。

我来带你回忆一下,这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2年11月,也就是原告起诉的时候,Midjourney刚发布V4版本。那时候用Midjourney生图,真的需要一点“手艺”。你得学会怎么描述艺术风格,得知道哪些艺术家的名字管用,还要掌握各种参数的用法。

就拿这个案件里的提示词来说,“Art Nouveau style”、“by Alphonse Maria Mucha”、“Mirror symmetry”,每一个词都有讲究。所以那时候,AI绘画圈子里流行分享“咒语”,大家会在社群里交流哪些提示词好用,就像厨师交流菜谱一样。

我就是在这个版本第一次用到了Midjourney,当时觉得太神奇了,扔一句话进去,还真的生成了一张图片。光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但其实每次Midjourney更新版本,我都会用同一句提示词测试效果,做前后对比。

这句测试用的提示词就是“一对年轻的中国情侣,穿着夹克和牛仔裤,坐在屋顶上,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可以看到对面的建筑”。

你可以对比看看下方的两张图片,一张是2023年3月Midjourney按照这个指令给我出的图,还有一张是上个月AI给我出的图。


2023年3月版本


2025年10月版本


说实话,2023年的时候,虽然AI生成出来的图片里,男女情侣的形象甚至有些“怪异”,但那种一句话就生成图片的神奇感,还是让我立刻充值付费了。不过到了2025年的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至少用同样的提示词,生成出来的图片已经能和真实照片媲美了。

而且如果你仔细看图片,就会发现,即便我没有提任何一句80年代的北京应该是什么样子,AI也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在背景的筒子楼楼顶加上80后熟悉的电视接收天线等细节。

03 提示词的价值转变

短短三年,AI生图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仅仅是最终作品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AI现在已经能“反推提示词”了

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具和模型,你只要上传一张图片,他就能自动分析出这张图的生成提示词,比如用豆包就能干。更夸张的是,Midjourney自身也内置了类似功能,你上传一张图,它会给你生成四条描述性的提示词,你可以直接用这些提示词生成新图。

也就是说,看到好看的AI画作,想知道它是怎么生成的,根本不用问作者,AI自己就能告诉你答案。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提示词不再是秘密。 2022年那会儿,创作者们小心翼翼守护的“咒语”,现在你用反推工具就能轻松获取。

这个案子里原告起诉的那六组提示词,放到现在,你随便找个AI模型问一句就能复制出来,甚至你还能直接跟模型说“我想要这种风格,但要做得更加有创意”,AI给出的方案说不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另外,提示词的使用门槛也大幅降低了。 从Midjourney的V4版本到现在的V7版本,最大的变化就是AI越来越能“听懂人话”

V4版本时,你得用那种“关键词+参数”的格式写提示词,像写代码一样讲究格式;但到了V5、V6版本,官方明确建议不用再写“4k、8k、逼真”这类冗余描述,直接用自然语言说清你想要什么就行;到了V7版本,你甚至能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描述你的需求,AI都能理解。

说实话,这种变化让我想起早年的搜索引擎。最开始用Google时,大家都在研究怎么写搜索关键词,比如布尔运算符、精确匹配,搞得像学一门编程语言似的;但现在你直接搜“附近哪家川菜好吃”,搜索引擎就能直接给你答案。

AI绘画的提示词也一样,从需要专门学习的“技术”,变成了人人都能用的“日常对话”。

04 工具进化的新阶段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我最常用的AI生图工具,是之前在得到AI学习圈里提过的Lovart。这个工具在2025年5月才推出,但它的最新功能“编辑元素”(Edit Elements),已经不只是简单生成图片,而是能直接输出可编辑的分层设计源文件。

这是什么概念?传统AI绘画工具,比如Midjourney,生成的是完整图片,就像一张打印好的照片,你没法修改里面的元素。

但Lovart生成的是分层设计文件,文字有单独的文字图层,背景有背景图层,装饰元素有装饰图层,你可以像用Photoshop一样,单独调整每个图层的内容。这就像公司设计师设计了一个海报模板,然后给你发了PSD文件,以后你要用的时候,直接改文字就行,不用重新设计。

这个变化有多重要?打个比方,以前AI绘画像给你一个做好的成品蛋糕,好看是好看,但想换个颜色、加个装饰,根本做不到,只能重新做一个。

但现在Lovart给你的是蛋糕的“配方+半成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继续加工。对需要设计的用户来说,这才是真正能用到工作中的设计工具。

更关键的是,Lovart在生成这些文件的时候,会自动调用市面上顶尖的AI模型,包括Nano Banana、Seedream 4、GPT Image等。它会先理解你的需求,再把任务拆分成主题、风格、素材、排版几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调用最适配的模型完成。

你只需要说一句“我要一张科技感的海报”,它就能生成一套完整的、可编辑的设计文件。

05 AI时代的生存法则

你看,从2022年“精心编写提示词”,到2025年“AI帮你生成可编辑源文件”,这中间不过三年时间。这个案子里原告保护的提示词,现在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核心竞争力了。

当然,不是说提示词不重要了,而是它的门槛降低了、稀缺性消失了。

这个案子打了三年,但所谓的“护城河”早就不存在了。即便当初法院判定提示词属于作品,在今天这个AI能反推提示词、能生成分层源文件的时代,你也保护不住什么。

提示词依然重要,只是它的价值逻辑变了。以前提示词的价值在于“稀缺性”,会写的人少,所以值钱;现在提示词的价值在于“效率”,谁能更快用好它,谁就能抢占先机。

这个变化背后,藏着AI时代一个更深层的逻辑:护城河正在消失,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也不是说保护知识产权不重要,而是说在AI领域,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了,快到你还没来得及建立护城河,河道就已经改道了。

现在很多投资人,一见到AI创业者就问:你的产品或你个人的护城河是什么?但我们不妨想想,传统意义上的护城河是什么?就是想着要掌握一个别人不会的技能,然后靠这个技能长期吃饭。

这个思路在以前没问题,但在AI时代可能不太管用了。因为你今天学会的技能,明天可能就被AI替代了;你现在觉得难的事,两个月后可能就变成了傻瓜式操作。

那什么是快速迭代?就是不断尝试新工具,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断学习新的可能性

比如你是设计师,与其花时间研究怎么写完美提示词,不如多试试Lovart这种能生成源文件的工具,看看能不能提高交付效率;与其担心AI会不会取代你,不如想办法用AI让自己的产出翻倍。

所以我们不用执着于挖掘自己的护城河,反而应该像精锐骑兵一样,来无影去无踪,速度极快,能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工作方法,这样才能跟上AI时代的节奏。

因为在AI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你的秘密被别人知道了,而是你还在守着秘密的时候,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福利领取


这篇文章是我在得到AI学习圈里的日更内容。除了每天更新的AI专栏外,AI学习圈里还有不同行业的AI落地案例手册,和不同主题的实操课程,希望带你上手、用好AI。添加AI学习圈官方小助手,就可以领取一张AI学习圈体验卡。

图片


推荐阅读


国务院重磅AI新政发布,未来10年最大机会在哪里?

AI界的“华山论剑”:关于AI泡沫与未来

AI歌曲登顶Billboard榜单遭抨击:如何评判好音乐?

案例 | 数不清就赚不到,AI如何帮门店精准统计客流

Get笔记一周年:分享6个惊喜用法


设置星标



👆👆tips:亲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你关注了我,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快刀青衣”名片,设为星标🌟,每次文章更新,都会自动推送。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得到AI学习圈】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