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掌握Prompt Engineering,让你的AI对话更精准高效!从基础到高级技巧,这份指南帮你跨越与AI的沟通鸿沟。核心内容: 1. Prompt Engineering的核心价值与必要性 2. 从基础到高级的Prompt设计技巧分层解析 3. 实战案例与具体操作建议
Prompt Engineering 的核心是通过清晰、明确的指令和上下文来引导 AI 模型,以获得高质量、符合预期的输出。它是一门涵盖了从明确指令、提供上下文、使用示例,到利用思维链、提示链和格式控制等高级技巧的系统性学科。掌握这些方法论,并通过不断的迭代测试,是高效利用现代大语言模型的关键。
在与大语言模型(LLM)互动时,用户普遍面临一个挑战:如何稳定、高效地让模型输出我们真正想要的内容?模糊的指令(如“给我写个报告”)常常导致泛泛而谈或不相关的结果,需要多次反复沟通才能达成目标。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极大地影响了 AI 的应用效率和可靠性。Prompt Engineering 正是为解决这一“沟通鸿沟”而生的“指令的艺术”。
Prompt Engineering 是一门沟通的科学,而非玄学。它是一套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结构化方法,其精髓在于将人类的意图,通过精心设计的指令(Prompt),准确无误地传达给 AI。
这些技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由浅入深:
这是获得高质量输出的基石,核心要点有五个:
直接告诉模型你想要什么,使用明确的动词。不要假设模型能猜到你的意图。
解释你“为什么”需要这个结果,以及它的用途和受众。这能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你的深层目标。
提供明确的约束条件。
当格式或风格难以用语言描述时,“展示而非告知”(Show, don’t tell)是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one-shot”或“few-shot” prompting。
原则: “Show, don’t just tell.” (展示,而非仅仅告知)
正例 (文章摘要):
这是一个我想要的摘要风格示例:
文章: [关于AI法规的文章链接]
摘要: 欧盟通过全面的AI法案,针对高风险系统。关键条款包括透明度要求和人类监督授权。2026年生效。
现在,请用同样的风格总结这篇文章:[你的新文章链接]
要点: 现代模型(如 Claude 3)对示例中的细节极为敏感。请确保你的示例完美地体现了你想要的风格,同时不包含任何你希望避免的模式。
明确告诉模型“如果信息不足,请直接说明,不要猜测”。
在 API 调用中,将 assistant 角色的消息预先填入一个起始符号(如 {"),可以强制模型以特定格式(如 JSON)开始和继续输出。
场景: 需要严格的 JSON、XML 或其他结构化数据输出时。
API 示例:
messages=[
{"role": "user", "content": "从这个产品描述中提取名称和价格,以JSON格式输出。"},
{"role": "assistant", "content": "{"}
]
效果: 模型会从 {" 后面继续写,确保了输出的纯净性,避免了 “这是您要的JSON…” 等前言。
要求模型在回答前“一步一步地思考”。这能显著提升复杂分析任务的准确性。
场景: 多步推理、数学计算、复杂分析。
三种实现:
基础式: 简单地在指令后加上“Think step-by-step”。
引导式: 为模型的思考过程提供具体的阶段划分,如:“首先,分析… 其次,评估… 最后,总结…”
**结构化 (最推荐)**:使用 XML 标签将思考过程和最终答案明确分开。
在 <thinking> 标签中进行思考。首先,分析...然后...。最后,在 <email> 标签中撰写最终的邮件。
注意: Claude 的“扩展思考”功能在可用时是 CoT 的更好替代品,但手动 CoT 仍然非常重要。
将一个复杂的大任务,拆分成多个简单的小任务,每个任务对应一个独立的 Prompt。
<document>、<instructions> 等标签来包裹和区分不同部分的内容很常用。虽然现代模型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力更强,但在处理包含代码、数据、指令等极其复杂的混合 Prompt 时,XML 标签依然是确保边界清晰、避免混淆的有效手段。Prompt Engineering 已经从一种“黑客秘籍”式的技巧,演变为一门可以被系统学习和掌握的、更加科学化的学科。随着模型能力越来越强,“如何与模型沟通”本身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上下文工程 (Context Engineering)” 概念的出现,预示着未来的重点将不仅在于单个 Prompt 的设计,更在于如何构建和管理一个完整的、包含对话历史、外部文件和系统指令的上下文环境,以驱动 AI 完成更宏大的任务。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16
搞定Nano Banana,用这份提示词框架
2025-11-16
上海首例AI提示词案背后:看“咒语”的时代变迁
2025-11-15
一份把 GPT-5.1 用到极致的实战提示词大全
2025-11-15
关于智能体(AI Agent)最常用框架,做了超详细的总结!
2025-11-15
提示词工程平台:让每个智能体都有"专业大脑"
2025-11-15
这个大师级Prompt,你一定要用起来
2025-11-14
User Prompt与System Prompt:AI沟通的两层语言
2025-11-14
深度解析新一代Agent框架Agno, 号称比LangGraph快5000倍!
2025-09-02
2025-08-20
2025-09-03
2025-09-04
2025-09-06
2025-08-28
2025-09-21
2025-08-20
2025-09-05
2025-08-22
2025-09-02
2025-08-11
2025-08-10
2025-07-24
2025-07-22
2025-07-19
2025-07-08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