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Prompt 到底有啥用?为什么写得好能提升 AI 效果这么多?

发布日期:2025-07-04 14:11:23 浏览次数: 1533
作者:卷心菜ai

微信搜一搜,关注“卷心菜ai”

推荐语

掌握Prompt写作技巧,让你的AI输出更精准高效,节省时间和成本。

核心内容:
1. Prompt的广义与狭义定义解析
2. 清晰Prompt如何通过attention机制控制模型输出
3. 高效Prompt的实用结构与写作技巧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面试几乎场场都被问prompt,有人问我结构是怎么设计的,有人问prompt怎么影响模型输出效果,还有人问我 prompt 写得好有什么“套路”等等。

我整理了一个系统版的 Prompt 全面理解手册,包括:

  1. Prompt 到底是什么?我跟模型说的每句话都是 Prompt 吗?
  2. 为什么 prompt 能“控制”大模型?
  3. Prompt 写得好,有什么用?
  4. Prompt 有结构吗?为什么不能随便写?
  5. 有哪些实用写法与技巧?(含我个人调教经验)
  6. Prompt 的能力边界在哪?写得再好也有坑?

一、 Prompt 到底是什么?我跟模型说的每句话都是 Prompt 吗?

Prompt 这个词,听起来像是“对模型说的一句话”,但其实它分为两种理解方式:

  • 广义上,你对大模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 prompt。只要是输入,统统算。
  • 狭义上,在产品或代码里,我们说的 prompt 是指那种写得很完整、有结构、有任务说明的大段“指令提示词”。

✅ 广义 prompt 是你说的每句话,狭义 prompt 是你写的“角色剧本”。

而且,大模型没有记忆,每次你调用 API,其实就是把**“完整的上下文”重新打包**发进去。 每一句话、设定、历史对话,都会被拼进 prompt,一起作为“输入”被模型吃掉。


二、为什么 prompt 能“控制”大模型?

大模型并不会“理解语言”,它只是通过attention 机制对每个词打“重要性分数”,决定关注什么、怎么生成。

比如你写了:

“你是一名律师,请用专业术语分析下面的案例...”

模型会给“律师”“专业术语”这些词打很高的 attention 分数,它就会优先参考这些词,再去判断后续该怎么输出。

所以:

Prompt 是你给模型的大脑贴的“任务便利贴”,它整个输出都是照着这个贴纸来“演”。

结构清晰、任务明确的 prompt,attention 得分高、引导性强,效果自然也就稳定。


三、Prompt 写得好,有什么用?

如果 prompt 写得模糊,模型理解错、输出废话、格式混乱,不仅浪费 token,还可能答错,白花钱 + 白搭时间

反过来,一个清晰高效的 prompt 可以让模型:

  • 少走弯路,一次命中
  • 说重点,少废话
  • 按格式输出,方便解析

✅ 好的 prompt = 成本更低 + 效率更高 + 答案更靠谱

写 prompt,和写产品需求文档一个道理:你越清楚,对方越省事。


四、Prompt 有结构吗?为什么不能随便写?

随便写一句“帮我处理下这个文本”,模型听不懂你到底要摘要、润色还是翻译。

你给它个“大任务”,它也会乱猜方向。

这是因为模型只看 token,并不知道哪些词最重要。所以你越明确地告诉它“你是啥、干啥、怎么干”,它 attention 就越集中,效果就越稳定。

下面是一个常用结构👇:

你是一个[角色],
请根据以下[背景信息],
完成[任务目标],
并按照[输出格式]回答。

✅ 结构清晰的 prompt,不只是“看起来整齐”,而是“attention 打分更高”,模型更容易“听话”。


五、有哪些实用写法与技巧?(我个人常用的调教套路)

📌 以下是我自己用过最管用的技巧,适合调试、迭代和优化效果:

  1. 明确任务(task-specific)模型不会猜你想干嘛,你得具体告诉它是摘要?翻译?分类?

  2. 设定角色(role-play)明确告诉它你是谁,它就“扮演”谁的说话风格。

  3. 限制格式 / 字数 / 风格不说清楚,它就开始跑题、凑字、加寒暄。直接写清楚结构最靠谱。

  4. 加反向约束(don’t do)比如“不要寒暄”“不要重复问题”,要写出来,不然模型就会自动“加戏”。

  5. 用伪代码写复杂逻辑比如“如果包含A或B,则输出1,否则输出2”,模型反而理解得更清楚。

  6. 写好示例(few-shot)示例不要随便举,尽量涵盖你所有的要求,模型会模仿示例的格式和逻辑。

  7. 调试时:定位问题模型没听话,先看是不是你:

  • 指令写得不清楚?
  • 放的位置太靠后?
  • 用词太绕了?
  • 还可以要求模型列出思考步骤,看看是哪个指令没生效,哪里跑偏了
  • 换成更直白的说法试试比如把“尽量简洁”改成“不要超过20个字”,效果立刻不一样。

  • 多模型适配不同写法GPT、Claude、通义千问、Mistral 各有偏好,prompt 不能一套打天下。

  • prompt 的版本管理非常重要不要一通乱改,看不到对比。用文档记录每次改动,才能“迭代调参”。

  • 复杂任务拆成多步,甚至多机器人协作一个模型搞不定,拆开三步走:提取 → 检索 → 回答,反而更稳。


  • 六、Prompt 的能力边界在哪?写得再好也有坑

    ⚠️ 注意,这些问题是 prompt 再好也改不了的本质限制:

    • 会胡说八道(幻觉):模型是猜词,不是查数据库。别指望它输出真相,查资料还是得接工具。

    • 上下文有限:prompt 太长、历史太多会被截断。关键信息请靠前放。

    • 同 prompt 不同答:模型有随机性,尤其是 temperature 不为 0 时。重要任务建议设置为 0。

    • 指令放太后会被忽略:注意力机制前面权重高,越后越容易“被看不到”。

    • 表达方式不对就不执行:别说“尽量少说点”,说“输出不要超过20字”它才听懂。

    • 写太复杂反而乱:长 prompt 并不高级,attention 分散、重点不突出,反而容易出错。

    ✅ Prompt 不是“越详细越好”,而是“越清楚越好”。


    📌 最后的最后:

    Prompt 工程不是玄学,而是逻辑 + 套路 + 实验。

    掌握这些结构和原理,才能真的用好大模型,而不是靠“它运气好、你猜得准”。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