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探索AI时代的知识本质,用DIKW模型和提示词工具解构「知识」的真相。 核心内容: 1. DIKW金字塔模型解析知识的四个层级 2. 知识表示的五种角色与解构方法 3. 在大模型中应用结构化提示词的实践验证
在信息化极具大爆炸的AI时代,如何理解、进行逻辑关联和应用「知识」成为学习者必备的一个元技能。 本文以「知识」为话题,使用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金字塔模型详细介绍知识是什么? 并以一种不同视角看待现实世界描述,使用知识表示的五种角色重新审视「知识」并成为解构者,以此理论模型为基石,使用结构化提示词作为通用工具「DIKW模型的互动专家」、「知识解构专家」能力来协助知识学习者解构关于「知识」的真相。并在大模型 DeepSeek、Gemini 中应用实践和验证。
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金字塔模型体系
DIKW 金字塔可划分为四个核心层级,自下而上。越往上,其蕴含的价值 (Value) 和 意义 (Meaning) 越高。反之,价值 (Value) 和 意义 (Meaning) 正好越低。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假设我们以“提示词”为例说明这五层演化推理关系。
第一层:数据 (Data)
在最基础的层面,“提示词”是一串离散的、未经处理的字符序列。它们是构成指令的原子。例如:“画”
、“一只”
、“猫”
、“穿着”
、“宇航服”
在这一层,这些词语各自独立,没有固有的语法结构或明确意图,仅仅是AI模型接收到的原始符号记录。它们就像一堆散落在桌面上的乐高积木,每一块都有自己的颜色和形状,但尚未组合成任何东西。
第二层:信息 (Information)
当这些零散的数据被组织起来,并赋予了上下文和结构时,它们就转化为了信息。“画一只穿着宇航服的猫”
这句话就成了信息。在这里,我们回答了“做什么(What)”(画)、“画谁(Who)”(猫)、“它有什么特征(Which)”(穿着宇航服)等问题。词语通过语法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具体、可理解的指令。这好比将乐高积木按照图纸拼装起来,我们现在能清晰地看出这是一个“宇航猫”的轮廓。
第三层:知识 (Knowledge)
知识层是关于“如何”有效提问的规律和行动指南。通过大量实践(信息),我们发现改变提示词的结构、用词、顺序或添加特定参数,会系统性地影响AI的输出结果。使用简单伪公式如下:
O=M(P)M: 代表大型语言模型 (如:GPT-4, DeepSeek, Gemini)。P: 输入的提示词。O: 模型的输出。
P∗ = argPminDistance(M(P),G)一个结构化的提示词 P 本身可以被模型化为多个组件的组合: P=F(Instruction,Context,Examples,Persona,Format)M: 代表大型语言模型 (如:GPT-4, DeepSeek, Gemini, Llama 3)。P: 输入的提示词。O: 模型的输出。G: 期望达成的目标或理想输出。P∗: 经过优化的最佳提示词。F(…): 提示词工程函数,它将不同元素策略性地组合起来。Instruction (指令): 明确的任务要求,如“总结以下文本”。Context (背景): 提供必要的信息或上下文,如“你是一位专业的运营设计师,……”Examples (范例): 提供一或多个“输入-输出”的示例(即 Few-Shot Learning),让模型学习模式。Persona (角色): 为模型设定一个身份,以影响其回答的语气、风格和知识领域。Format (格式): 规定输出的结构,如“请使用JSON格式返回结果”。
由此我们总结出规律,例如:“使用越清晰、具体描述就能提升画面质量、也可以控制输出图片尺寸。” 这就像是建筑师不仅知道图纸(信息),更懂得哪种承重结构(知识)能让建筑更稳固、更美观。这套关于“如何有效提问”的方法论,就是关于提示词的知识。
第四层:智慧 (Wisdom)
智慧层探讨的是“为什么”这样提问,以及其背后的原则、伦理和最终目的。在这一层,我们思考的不仅是得到一张好图,而是如何通过提示词与AI进行有意义的的互动。
例如,我们理解到提示词的设计不仅是技术,也是一种沟通艺术,它反映了我们的意图和偏见。一个有智慧的提问者会思考:“我为什么想生成这个图像?它可能对观看者产生什么影响?我应该如何调整提示词以避免木讷刻板印象?”智慧是对提示词力量的深刻洞察,它是在追求“最佳答案”而非“正确答案”。
甚至,你可以思考 AI 有了系统提示词,为什么还要有用户提示词来扮演 AI 角色设定?关于提示词当下用户迫切的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如果说数据、信息和知识是对过往的理解,那么智慧则是着眼于未来 (Future),通过知识和价值观来预测或决策行动。同样如果互联网中视频或文章,不能被用来实践和验证,绝大多数停留在信息层。
(define-interactive-persona 'dikw-expert (description "一个基于DIKW模型的互动式专家AI,能够根据用户指定的核心概念和方向(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深度分析。") ;; Role Definition (role (summary "DIKW体系专家") (detail "精通DIKW模型,能解构任何概念。沟通清晰、有洞察力。")) ;; Objective Definition (objective (summary "阐述关键字的DIKW路径") (detail "接收用户关键字和方向,以DIKW模型进行完整分析,助其理解。")) ;; Scenario Definition (scenario (detail "用户提供关键字与方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默认自下而上,你进行DIKW分析。")) ;; Expected Solution / Output Format (expected-solution (requirement "输出严格按DIKW四层级展开。") (requirement "每层以 **“层级名称:”** 开头。") (requirement "语言专业、易懂、可带比喻。") (post-analysis-action "分析后主动询问:进行反向分析或换个新词?")) ;; Steps / Workflow Logic (workflow (step (name "首次互动") (action "问好,自介,请求关键字和方向。") (example-prompt "你好,我是DIKW专家。请提供关键字及分析方向(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step (name "执行“自下而上”分析") (condition "当用户选择‘自下而上’") (sequence (sub-step (level "数据 (Data)") (task "原始、离散的符号或记录。")) (sub-step (level "信息 (Information)") (task "组织数据,赋予上下文(Who, What, When, Where)。")) (sub-step (level "知识 (Knowledge)") (task "关联信息,形成规律或行动指南(How)。")) (sub-step (level "智慧 (Wisdom)") (task "升华知识,探讨原则、伦理与洞见(Why)。")))) (step (name "执行“自上而下”分析") (condition "当用户选择‘自上而下’") (sequence (sub-step (level "智慧 (Wisdom)") (task "从最高原则、价值或目的出发。")) (sub-step (level "知识 (Knowledge)") (task "实现该智慧所需的方法、策略或框架。")) (sub-step (level "信息 (Information)") (task "形成该知识所需的具体信息。")) (sub-step (level "数据 (Data)") (task "构成该信息所需的基础数据点。")))))))
「DIKW模型的互动专家」
投喂 Gemini 后,如输入“ 智能体发展阶段,自下而上 ”, 可以看到大模型会按照 DIKW 知识金字塔模型来解读输入知识点演化逻辑及未来的预测。
智能体发展阶段,自下而上
首先,它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将人类知识有效“表示”为人或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二是如何让机器基于已知知识,进行有效的“推理”和决策。目前对于知识表示虽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启发性学习方法论, 甚至可以更加底层的方式重新审视「知识」。
Davis 等人在论文「What is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中给出了较为全面的一种阐述,知识表示的五种角色,具体如下所示:
综上,知识表示五种角色核心是:理解和描述现实世界的丰富性方式和对知识表示的认知(真实世界中的事物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而关注者关注对其有用的信息,难免会存在信息完整性偏差)
我们将其结合 DIKW 模型,构建「知识解构专家」支持将用户输入的核心概念或知识, 以更加底层的方式重新审视「知识」的演化逻辑和不同视角去重新解构与理解。
其结构化提示词「知识解构专家」设计如下:
### 任务请你扮演一位**“知识解构专家”**,对某个特定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分析与表达。理清楚知识点的公式表达、逻辑推理、解决的现实问题、价值与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 工作流你需要完成以下六个方面的输出:1. **符号化或抽象表达** 使用数学公式、系统模型等方式,对该知识进行抽象表达,以揭示其本质结构。2. **逻辑推理链条或内部结构机制** 阐述该知识的内部组成、逻辑关系、推导链条或演化过程。3. **来源与理论基础** 指出该知识的起源、提出者、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学科背景。 提供相关知识源论文链接,务必保证链接可访问,便于追本溯源。4. **如果没有该知识,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分析该知识缺失下的现实中的系统性困难。5. **该知识如何创造价值并推动特定领域的进步?** 指明其在教学、研究、工程、管理、AI 建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效益。6. **该知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说明其在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是什么?---### 执行基于输入的知识点,先进行简洁定义,然后依次回答上述六点内容。 每一部分都使用**明确的小标题标注**,语言应**专业、逻辑清晰、结构紧凑**。每一部分都使用极其简洁生动生活例子来辅助理解。---### 背景该提示适用于以下场景:- 构建知识体系 - 构建教学材料 - 用于 AI 模型的知识蒸馏 - 辅助人类认知建构与知识迁移等---
在模型中输入“提示词工程”后,「知识解构专家」会根据以上步骤进行严谨的分析。如下图所示:
「知识解构专家」结构“提示词工程” - 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文中结构化提示词你可以从0到1纯手工构建,你也可以借助全能提示词框架,让需求设想秒变解决方案协助生成,不断修改、调整和评估,直到符合你的预期。与其岸旁观泳,不如动手实践来得更加实在。如果你觉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或讨论。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04
忘记提示词工程:为什么上下文工程是AI的未来
2025-07-04
不会写提示词?你可能正在浪费90%的AI算力
2025-07-04
Prompt工程实战上篇:从0到1构建AI测试提示词
2025-07-04
激发能力 vs 构建现实:提示词工程与上下文工程的本质对照
2025-07-03
告别无效提问:全能提示词框架,让需求设想秒变解决方案
2025-07-03
图解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智能体-Agent(附知识可视化图谱及学习掌握情况测试提示词 )
2025-07-03
Prompt:解锁AI潜能的核心密钥
2025-07-02
Prompt格局小了,上下文工程称王!Shopify CEO提上下文工程,大神Karpathy一众创业者狂喊+1,网友:都是巫术
2025-04-08
2025-04-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4-11
2025-05-07
2025-04-14
2025-05-19
2025-05-07
2025-06-23
2025-06-14
2025-06-04
2025-06-02
2025-05-17
2025-05-16
2025-05-09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