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OpenAI前首席研究官揭秘:企业AI赚钱的第一步不是招CTO,而是这个被疯抢的新角色FDE! 核心内容: 1. FDE(前部署工程师)的独特定位与核心价值 2. 成功案例揭示FDE如何将AI方案快速落地变现 3. McGrew提出的"先规模化人再规模化技术"方法论
企业做 AI,最怕什么?
不是技术不成熟,不是市场不接受, 而是:工具上线了,却没人用。
Bob McGrew,ChatGPT 的主要开发者、OpenAI 前首席研究官,对此有深刻洞察。 他主导过 GPT-4、O1 等关键模型的研发,如今他的建议是:
不是先建平台,不是先招架构师,要先找到能快速交付结果的人。
他指的不是产品经理,也不是顾问,
而是一个新兴的、正在被 YC 百家公司疯抢的角色:
FDE——前部署工程师
2025 年 9 月 8 日,McGrew 在 YC 的 Lightcone 节目上完整讲透了这个岗位, 他还同步在 X(原 Twitter)上发文强调自己的核心方法论:
“先把无法规模化的事情,变成可规模化的模式(Doing things that don’t scale — at scale)。”
这句话很简单:不是先搭技术,而是先搭人和流程。
Claude、Castle、Palantir这些成功案例,背后都有这样的“落地专家”。
在这个节点,我们必须重新问一句:
企业 AI 要赚钱,第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为什么不是 CTO,不是产品总监,而是这个从未出现在组织架构中的新岗位?
这个岗位,名字叫 FDE,听起来像技术岗位,但又不是工程师。
它的全称是 “前部署工程师(Forward Deployed Engineer)”。 Bob McGrew 一句话说透了:
“FDE 不是给你做演示,也不是陪你讲需求。他是直接进现场,和客户一起把问题解决掉。”
✅ FDE 不是工程师?
如果你把 FDE 想成顾问,那就错了。
顾问是站在边上,出一套方案,让别人去执行。 而 FDE,是直接动手的人,把软件改成能用的人。
McGrew 强调,FDE 不搞形式。他说:
“我们在 Palantir 一开始就发现,去找传统做政府销售的人,根本没用。他们会说:‘我可以请你吃饭,带你见客户,但不会动手改产品。’”
FDE 也不是普通工程师。
工程师在办公室画架构图,FDE 进驻客户现场,当场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
Bob McGrew 用一个场景来说明:
“客户的问题通常是全新的、前所未见的挑战。FDE的价值就在于:别人觉得不可能,他们能让它成为可能。”
而且 FDE 要在短时间内把 demo 变成能交付的产品。原型粗糙没关系,但结果得能用。
不是要做十年不出 bug 的代码,而是能在三个月内上线,真实解决客户问题的代码。
✅ FDE 到底在干什么?
McGrew 举了一个例子:
他在 Palantir 做情报系统时,客户一开始根本不愿意讲真实需求。因为是情报部门,信息保密。
于是他们带了一个基础 demo 去,结果客户说这和我们的工作完全无关。但下一句就变了:
“客户说:‘如果你能把这个地方改掉,再换个视图,我们也许能用上。’”
于是 FDE 当场记下反馈,一晚上改好,再带回来。
这是完整的现场迭代过程:传统做产品,是销售讲完客户意见,工程师在总部写代码;FDE 是直接让工程师坐在客户边上,听他说,马上改。
那么,FDE 和产品经理又有什么区别?McGrew 的话很直接:
产品经理是站在用户身边理解流程,FDE 是直接把流程改掉。
而且好的 FDE 会持续深入。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继续找新的切入点,有时候价值比最初预想的还高。
这是全面渗透客户业务的过程。
这节不是讲“FDE 的定义”,而是在回答一个更具体的问题:
“你在做 AI 产品时,谁是真正能拿下客户的关键角色?”
FDE 模式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复杂企业场景下,技术和业务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McGrew 用一个形象比喻概括了这个模式:
FDE 在前面铺石子路,产品团队再把它修成高速公路。
这种分工让 Palantir 能够同时解决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复制的矛盾。
✅ 不是公司特别,而是场景变了
Palantir 之所以会走这条路,是因为它做的客户非常复杂:
Bob McGrew 认为:AI Agent 现在的处境,和 Palantir 当时一模一样。
“你以为你做的是一个通用代理工具,但每家企业的流程、工具、数据权限,全都不一样。没有谁能买回去就能上线。”
这就和传统 SaaS 完全不同了。SaaS 产品靠的是“流程标准化”:
但 AI Agent不是。
它是个全新物种,不像 SaaS 有成熟流程可复制。没有谁知道 AI Agent 应该长什么样。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等客户自主使用,很难产生实际效果。
✅ 不是服务转型,而是产品落地路径改了
很多人一听“FDE”,会以为这就是服务岗,是“陪伴式运营”或者“定制开发”。
McGrew直接否认了这个说法:
“FDE 并不是让产品去配合客户,而是通过客户,把真正通用的需求提炼出来。”
举个例子:
某 AI 公司给银行做风控系统,第一家银行要检测信用卡欺诈,第二家要识别洗钱行为,第三家要防范内部违规...每家需求都不同。
如果每次都定制开发,永远做不完。
但 FDE 发现,这些需求本质上都是“识别异常行为模式”,于是产品团队抽象出通用的异常检测框架,一套系统解决所有问题。
这就是 FDE 模式的关键价值:彻底改变产品落地路径。
✅ 今天的 AI 代理公司,为什么更需要 FDE?
现在超过 100 家 YC 创业公司都在招聘 FDE,三年前这个岗位还几乎没人听说。
为什么突然爆发?
因为 AI 公司发现,Agent 落地的关键是接入真实的业务流程。但这些流程在哪里?
不是谁都能讲清楚流程,很多客户连自己为什么这样做都说不出来。你得人到现场去看,去跟,才能找到真正的切入口。
这就是为什么 OpenAI、Anthropic、Claude 背后的团队越来越强调: Agent 不只是能力,而是行动的结果。
技术已经准备好了,但世界的采用速度还没跟上。
企业需要的不是更强的模型或更高的准确率,而是一个能接得上流程、跑得出结果的人。
这个人就是 FDE。
如果说 FDE 的第一个角色是“让 AI 能落地”,那第二个角色,就是 “让企业能开大单”。
你可以把 FDE 理解成“结果负责人”——他卖的不是功能,而是结果。
在 SaaS 模式里,公司卖的是“许可”“模块”“席位”。但在 AI agent 的世界里,客户只愿意为结果付钱。
✅ 怎么赚钱的逻辑变了:从“卖软件”到“交结果”
传统 SaaS 怎么赚钱?靠规模。
一个功能打磨完,复制给一百家公司。合同不大,但能复制。
AI agent不一样:
McGrew 给的答案是:
“不要追求快速复制,而要深入解决问题。你卖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已经验证的解决方案。”
FDE 在客户那里,不是为了安装产品,而是为了承接具体问题并交付结果。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FDE 模式的商业逻辑很特殊:初期部署时可能亏钱,但随着时间推移,提供的结果越来越有价值,成本反而下降。
这个过程分三个阶段:
✅ 真实案例:怎么从“试点”干到“大单”?
McGrew 提到过几个 AI 代理创业公司的真实例子,比如 Castle 和 Happy Robot:
Castle 是一家做语音 AI 的公司,帮美国几家大银行处理抵押贷款电话
另一个是 Happy Robot,也是做语音代理的,主要服务物流公司,比如 DHL: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点:
FDE 并不是成本中心,而是拉动收入的起点。
✅ 客户信得过,合同才拉得动
很多人误解 AI 销售最大的门槛是功能不够,其实真正的门槛是:客户信任。
McGrew 说:
“企业客户往往经历过很多失败项目,他们甚至不信你能干成。 所以你要先跑出第一个结果,让他们信了你,后面的才好谈。”
这就是为什么FDE必须是能现场交付的人,必须在两三个月内把流程完整跑通,交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有了这个成果,客户才会真正信任,才有下一份大合同的可能。
只要你交付的结果越来越有价值,客户的预算就会主动跟着你走。
说到底,FDE 是让 AI 落地的第一人。
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这事。
Bob McGrew 在对话中说得非常清楚:FDE 不是找“聪明人”,而是找“能扛事的人”。
✅ 什么样的人能做 FDE?
McGrew 在 Palantir 内部把 FDE 分成两类角色:
Echo 团队最好有行业背景,比如退役军官、医疗专家,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得是“叛逆者”——熟悉行业流程,但知道原来的做法不够好,来拆掉旧流程、建新路径的人。
Delta 团队是工程背景,但和普通工程师不一样。不要找追求完美架构的人,要找能快速写代码、接受版本重写、面对流程变化的人。重点是先交付,代码可能很丑,但得能用。
这两类人,本质上就像“项目型创始人”:面对未知能开路,有压力能扛住,有方向感也能跟客户对话。
✅ 产品团队和FDE怎么互相配合 ?
McGrew 讲得非常坦率:
“我们面试了很多传统大厂的产品经理,他们都很优秀,但不习惯从多个客户需求中抽象出通用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
有客户说,我要查“人”,下一个客户说我要查“船”,再一个说我要查“账户”。
那产品该怎么设计?
McGrew 给出的回答是别为每个客户定制,而是抽象出:
“人、船、账户虽然不同,但都有共同点:都有基本信息,都会跟其他东西产生联系。把这个共同的底层逻辑设计好,一套系统就能处理所有类型的数据。”
这就是 Palantir 著名的“本体(ontology)”设计来源。不是 FDE 提出了抽象,而是产品团队从 FDE 的踩坑里提炼出来的。
但在实际配合中,产品和 FDE 之间也有冲突。产品团队经常觉得自己开发的工具“非常好用”,结果现场的 FDE 不愿意用。
解决方式是什么?
“派产品团队去现场,陪着 FDE 一起用工具、一起改进。”
这就是 FDE 模式的核心:先跑出结果,再抽象成通用能力。
产品团队的角色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将现场验证的解决方案规模化。
FDE 是现实倒逼的产物。你想要结果,就得有人先迈出第一步。
正如 McGrew 所说:
模型能力已经进步飞快了,但企业部署还远远跟不上。
不是工具不够强,不是模型还差点,而是企业没人能落地。你缺的是那个能让 AI 融入现实流程、交付第一个成果的人。
FDE 做的事,就是把“不确定的机会”变成“可重复的流程”。它是结果的起点,是增长的前线。
企业想用好 AI,别先问模型行不行,应该先问一句:
“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人?”
一个能在客户现场把路铺出来的人。起点,总要有人先走。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8
最懂国内Saas市场的WPS其实和脑白金、K12做的是一种生意——消费者和付费者是两群人的生意
2025-08-21
【实践】把公司当 AI 产品来设计:5 个产品,百万美元收入,100% AI 写代码
2025-08-20
首批企业微信AI合作伙伴!数势科技数据分析智能体SwiftAgent率先上线企业微信5.0
2025-08-13
电销公司 AI 赋能全案拆解:低成本跑通增长闭环
2025-08-12
AI如果真革命,请第一个革软件和SaaS的命
2025-07-30
深度分析|AI时代的SaaS出路在哪里?
2025-07-29
我们还需要CRM吗?AI正如何重塑客户经营的核心逻辑
2025-07-14
国内AI和AI应用的真问题
2025-06-29
2025-06-21
2025-06-24
2025-07-04
2025-07-01
2025-07-02
2025-06-16
2025-07-30
2025-08-13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