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培训行业迅猛发展,是机遇还是陷阱?核心内容:1. AI培训市场的快速膨胀与宣传热潮2. AI培训的多重赋能价值:提升个体竞争力与产业发展3. AI培训热潮背后的潜在问题与反思
当AI生成的视频刷屏朋友圈,当DeepSeek、ChatGPT等大模型成为职场人案头的常客,AI早已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真切涌动在我们生活与工作中的浪潮。
这股浪潮之下,一个新的行业风口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AI培训。
从线上到线下,从几元钱的体验课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速成班”,成人培训市场仿佛一夜之间被AI点燃。
各大平台充斥着“掌握AI,抓住下一个时代红利”、“零基础入门,年入百万不是梦”的宣传语。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报告,中国成人学习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达到5762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万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达12.6%。
而AI,无疑是这巨大增量中最炙手可热的驱动力之一,有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AI在培训行业的渗透率将超过60%。
相关文章:AI培训行业渗透率超60%!2025必须掌握的4大场景
面对如此狂飙突进的态势,我们不禁要问:这股AI培训热潮,究竟是真正为个体和社会发展赋能的甘霖,还是包裹着糖衣、可能导致长远问题的“鸩酒”?
不可否认,AI培训的兴起,首先满足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展现出积极的赋能价值。
1. 个体竞争力的“加速器”
在日益智能化的工作场景中,掌握AI工具不再是加分项,而是逐渐成为必备技能。
相关机构的AI实操训练营,明确提出要“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通过教授学员使用AI工具完成PPT制作、内容生成、数据分析等任务,旨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专业度”。
这并非空谈,许多职场人通过学习,确实感受到了AI带来的效率提升。
在深圳等地,持有相关证书不仅能提升就业优势,甚至可以助力职称评定和升职加薪,符合条件的个人还能申领1000至2400元不等的政府技能补贴。
北京等地也推出了类似的AIGC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相关文章:
深圳55岁以内!补贴2400元/人,符合条件一次性发放!21岁及以上可参加人工智能训练师报名!
补贴1000元/人!广东人工智能AI培训开启中,符合条件均可申领
新一批!北京人工智能AI技术培训报名开启,符合条件补贴1000元
这些都实实在在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激励着个体拥抱变化。
2. 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5 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显示,AI技术职位在年薪50万以上的职位中占比高达30.97%,远超整体职位中5.36%的比例。
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人才缺口可能达到400万人。
旺盛的需求和高昂的薪资,使得企业愿意为具备AI能力的员工和相关培训投入资源。
AI培训机构的繁荣,正是在响应这种市场需求,为产业输送(至少是宣称输送)亟需的人才。
3. 教育模式的“催化剂”
AI技术本身也为成人教育带来了变革的契机。
《培训》杂志的文章指出,AI在企业教育培训中有四大应用方向:自动化的内容创建、互动沉浸的学习体验、及时自动的效果评估以及智能化的学习管理与自适应学习。
例如,AI可以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学习路径。
风变科技等公司也致力于借助技术手段,“以低成本,规模化的方式,把不同人,从不同的起点,送往不同的终点”,探索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普惠。
从理论上讲,AI有望让成人学习变得更高效、更个性、更具吸引力。
相关文章:
然而,正如阳光之下必有阴影,AI培训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也伴随着诸多令人担忧的乱象和深层隐忧。
1. “割韭菜”重灾区:虚假宣传与低质课程泛滥
“AI培训”似乎正在成为新的“割韭菜”高发地。最典型的莫过于“AI教父”李一舟事件。
这位自称“清华博士”的导师,凭借其个人IP和贩卖AI焦虑,其售价199元的《每一个人的人工智能课》据称卖出了约25万套,销售额高达近5000万元。
到底是谁赚谁的钱?
然而,课程内容被指基础浅显,其自研的“一舟智能”平台更被质疑“套壳”并涉嫌盗用他人开源模型。
最终,李一舟相关账号和小程序被封禁。
李一舟并非孤例。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类似的AI培训课程,价格从几毛钱到上千元不等。
不少课程打着“DeepSeek变现课”、“AI赚钱秘籍”的旗号,过度承诺“几天收入超5万”、“年入百万”等不切实际的回报。
有学员反映,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的课程,内容空洞,很多信息在网上可以免费获取,最终目的往往是引流到更高价的“进阶课”或付费社群。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虚假包装收割学员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 标准缺失与质量堪忧:速成班难出真高手
当前AI培训行业普遍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权威的资质认证体系。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机构讲师自身专业能力存疑,甚至有爆料称某些机构讲师起薪仅3500元。
课程内容设计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成人培训行业本身就存在产品(老师)难以标准化、规模化复制的难题,一旦跨区域扩张,很容易陷入“重新创业”的困境,这在AI培训领域同样适用,甚至更为突出。
3. 盲目跟风与焦虑驱动:学员心态亟待调整
AI培训热潮的背后,是大量普通人对新技术的焦虑感和对“错过风口”的恐惧感。
许多学员并非基于清晰的职业规划或学习需求,而是在“AI或许不会取代你,但取代你的是会使用AI的人”等口号的裹挟下,以及看到“别人都在学”、“别人都赚钱了”的从众心理驱动下,盲目报名。
他们容易被“清华博士”等光环或“日入过万”的承诺所吸引,期望通过短期学习快速掌握“点石成金”的技能,实现职业跃迁或财富增长。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恰恰容易被不良培训机构所利用。
4. 【反思】内容同质化危机:AI工具滥用的潜在恶果
一个尤其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海量的学员在接受了AI工具培训后,正涌入各大内容平台。
他们掌握了用AI批量生成文章、脚本、图片、视频的方法,开始机械地、大规模地生产内容。
这极有可能导致一场内容生态的灾难: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语法正确但思想空洞、风格雷同、信息低质的AI生成内容。
用户将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难以辨别真伪优劣,最终导致审美疲劳和信任度下降。
正如“别再瞧不起AI培训了”一文中所担忧的,内容平台并非“傻子”,腾讯等公司已经推出“AI文本生成检测”工具,未来对滥用AI生成低质内容的行为很可能会进行限制甚至惩罚。
当前这种侧重工具操作而非创意应用、质量把控的培训模式,若不加以引导和反思,培养出的可能不是内容创作者,而是内容“搬运工”和信息“垃圾”的制造者,这无疑是对AI赋能初衷的背离。
相关文章:
面对AI培训市场的狂热与乱象,我们需要冷静思考,行业未来应走向何方?
1. 强化规范与监管,挤压劣质生存空间:
政府监管部门应尽快介入,针对AI培训的课程内容、师资认证、宣传推广、收费标准等方面出台明确的规范和管理办法。
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央视报道中律师提到的,虚假宣传或欺诈需“退一赔三”)。
建立行业信息公开平台,提高市场透明度,让真正优质的机构和课程脱颖而出。
2. 培训机构回归教育初心,提升核心价值:
培训机构应承担起主体责任,摒弃短期“捞快钱”的思维,回归教育本质。
这意味着要:
开发系统化、有深度、贴合实际应用场景的高质量课程,而不仅仅是工具操作指南。
建立严格的讲师筛选和培养机制。
杜绝夸大宣传和虚假承诺,明确告知学员课程的真实效果和局限性。
避免重蹈某些培训行业“做大的尽头是爆雷”的覆辙,追求可持续发展。
3. 学习者保持理性,提升辨别与应用能力:
作为学习者,更应擦亮眼睛,理性抉择:
清晰了解自己学习AI的目标是什么,是提升现有工作效率,还是转型进入新领域?切忌盲目跟风。
对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课程内容、口碑进行充分调研,警惕过度营销和不切实际的承诺。
优先选择那些强调思维培养、实战应用、与特定行业结合的课程。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将AI与自身专业领域有效结合的能力。
单纯学习工具操作,很可能在AI工具快速迭代中迅速被淘汰。
AI培训的爆发式增长,是技术变革时代下的必然产物。
它既蕴含着赋能个体、推动产业、创新教育的巨大潜力,也潜藏着虚假横行、质量堪忧、助长焦虑甚至可能引发内容生态危机的风险。
这既是一场机遇,也是一次大考。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4-10-17
2025-01-12
2024-06-14
2024-05-31
2023-06-26
2024-09-13
2024-04-03
2024-11-08
2024-06-01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