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时代,请做好不用上班的准备

发布日期:2025-07-08 08:10:36 浏览次数: 1538
作者:技术领导力

微信搜一搜,关注“技术领导力”

推荐语

AI正在重塑职场,数字游民和一人公司成为新趋势,你准备好迎接这场变革了吗?

核心内容:
1. 数字游民崛起:互联网技术让全球自由办公成为现实
2. AI赋能个体:单人独角兽企业从可能变为流行
3. 案例解析:从产品经理到独立开发者的成功转型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曾几何时,“铁饭碗”是我们父辈的终极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张固定的办公桌,甚至可以陪一个人走完“往后余生”。但时代早就不同了企业裁员早已不是新闻,而成了周期性的“优化”;“35岁危机”也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悬在许多职场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众刻板印象中的职场范式开始瓦解,新的就业秩序也在然建立。AI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不仅改变我们“做什么”,也在颠覆我们“怎么做”和“在哪里做”。今天K哥就和大家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01
数字游民:边休闲,边赚钱

随着更加崇尚自由的95后、00后加入职场并成为主力,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甘愿把自己绑定在固定的办公室和工位上。不少人已主动挣脱地理和物理的束缚,加入到“数字游民”的浪潮中去。数字游民,简单来说是指那些依靠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边旅行、边生活、边工作”的个体。

美国咨询公司MBO Partners发布的《2023年数字游民研究报告》显示,仅在美国,就有1730万人将自己定义为数字游民,相较于疫情前的2019年,这个数字暴增了131%。 在国内,根据艾媒咨询等多个机构的估算,广义上的数字游民群体规模已在7000万至1亿之间。 他们中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乃至00后,从事着设计、开发、写作、营销、咨询等高度依赖创造力和数字化协作的职业。

在这些人身上,“边休闲,边赚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经过理性计算后的“生活方式设计”。他们不再被动接受“工作日996,节假日看人海”的剧本,而是主动利用新技术,打破各种藩篱和限制,为自己全面赋能,在拓展自身能力边界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充满更多可能生活方式。

K哥曾多次提到的“小猫补光灯”诞生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云飞以前是产品经理,没有任何代码经验,从公司离职后,做起了数字游民。有一次女朋友闲聊中提到了需要一个可调光的补光灯,产品经理的职业敏感,一下让陈云飞意识到这一需求背后蕴含的价值。于是Copilot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就完成了“小猫补光灯”的开发。该产品后来还一度登上AppStore收费应用排行榜冠军的宝座。仅这一款产品为陈云飞所带来的直接/间接)收益和身价影响力,是他“老老实实上班”,做梦都不敢想的。



02
AI时代,一人公司崛起

如果说互联网让“数字游民”成为可能,那么AI的到来,则让“一人公司”从可能变为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极具爆发力的商业形态。Open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早就认为在AI的加持下,“单人独角兽”企业一定会出现,并表示自己经常猜测第一位创始人何时能在不雇佣任何员工的情况下达到10亿美元的估值。

奥特曼的话绝非“痴人说梦”我们可以想想看,过去想创办一家科技型公司,会需要什么?需要程序员团队来开发产品,需要市场团队来做推广,需要销售团队去拓客,需要客服团队来做维护……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高昂的人力成本和复杂的管理流程。

但在AI时代,这一切都被改变了。在产品开发方面,只需一个懂业务逻辑、代码能力不一定很高的人,可以借助诸如Copilot一类的工具,快速生成高质量代码,独立开发出一款软件或App。在营销创意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一个团队完成品牌文案、营销脚本、海报设计等内容,现在只要通过ChatGPT、DeepSeek、Midjourney等生成式AI工具,在很短时间,就能产出高质量的方案;至于市场分析,同样可以用AI帮你快速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市场调研、用户画像、竞品追踪,并给出深度洞察报告;客户服务更是不在话下,一个训练有素的AI客服机器人,可以7x24小时处理超过90%的常规用户问询,极大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用户响应速度……

不难看出,AI扮演的,正是一个不知疲倦且全知全能的“超级合伙人”。它将创始人从繁琐的执行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够更专注于战略思考、创意构想和资源整合等更具核心价值的事情上来。在这种模式下,公司的组织架构被极度简化,甚至趋近于“1”。也让个体的创造力,第一次有机会在如此低的成本下,迸发出超乎想象的商业能量。



03
AI赋能远程办公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创立“一人公司”。更多的人,可能还是会选择在组织中工作。AI同样会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超强能力,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对远程办公的深度赋能。

前几年的疫情倒逼全球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远程办公实验。许多公司在当初“不得不”的选择中,竟意外发现了新大陆。全球最大的全员远程办公公司GitLab,就是一个极致的范例。它在全球60多个国家拥有数千名员工,却没有一间实体办公室。他们协作的秘诀,在于一套公开、透明、文档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异步沟通的极致运用。他们甚至把自己的《远程工作手册》公开发布,成为行业的教科书。

在国内,线上旅行巨头携程的探索,同样具有参考意义。自2022年起,携程开始推行大规模“3+2”混合办公模式(3天办公室+2天居家)。为了验证效果,他们还与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一项长达数年的严谨科学追踪最终取得的效果也非常令人振奋:实施混合办公后,员工的离职率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工作满意度和创造力却显著提升,整体工作效率未受到任何负面影响。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功实践,背后离不开那些成熟协同工具的强力支撑。国内的钉钉和飞书都是这一类工具的优秀代表,它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打卡或聊天软件,而是演变成了强大的“数字总部”。

在钉钉上,你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随时发起一场高清流畅的视频会议;通过项目空间追踪任务进度,实现高效协作;通过钉钉文档进行多人实时编辑,告别文件传来传去的混乱。在飞书上,你可以利用飞书文档的强大功能,将需求、设计、纪要、报告等所有信息沉淀在一处,形成知识库;通过多维表格,搭建轻量级的项目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飞书妙记,将会议内容一键转为文字,并提炼关键信息,极大提升会议效率。

这些由AI驱动的工具,正在悄然将办公室的“场”域价值,数字化、云端化。它们解决了远程协作中的信任、效率和沟通三大难题,让“天涯若比邻”的工作方式,真正成为可能。



04
今后,只工作,不上班

如今的“工作,正在与“班”这个物理概念慢慢解绑。“上班”是一种行为,它指向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被动的雇佣关系。而“工作”则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你属于哪个公司,而是你具备何种“工作力”

1、“一人公司”有哪些方向

开启任何事业前,精准的定位都极为重要。这里K哥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三圈定位法”:

第一个圈:你所喜欢的;这件事能让你非常热爱,充满激情,即使回报很少、甚至没有回报也愿意投入。

第二个圈:你所擅长的; 这是你的天赋和核心技能所在,它可以是写作、编程、设计、沟通、数据分析……总之是你比大多数人做得更好的领域。

第三个圈:市场所需要的;换句话说,的热爱和擅长,能否解决别人的某个具体问题?是否有人愿意为此买单

一个人最佳事业方向,就在这三个圈的交集之处:喜欢的事情能够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擅长的领域确保你具备竞争优势,市场需求则保证了商业可行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一人公司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2、哪类生意适合“一人公司”

找到了方向,下一步还要评估其商业模式是否健康。适合“一人公司”的生意,通常具备三个显著特征:

轻资产:启动成本低,不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这意味创业风险很低,可以让你快速开始,灵活掉头。

有复利效应:你的投入可以随着时间累积,产生持续的回报。比如,写一本书、开发一个软件,这些都是“睡后收入”的来源。都可以在你一次性投入后,持续为自己带来回报。

天花板够高:换句话说,让你的收入潜力,尽可能不受限于你的各种物理限制比如,你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轻松地规模化,服务100个客户和服务10000个客户,边际成本增加很少等等。知识付费产品、软件服务(SaaS)、个人IP打造等,都属于此类。

参考以上几个标准,自媒体/内容创作者、专业咨询顾问、独立开发者、联盟营销/代理销售等工作,都比较符合,都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3、“一人公司”成功的关键

“一人公司”要想更好的取得成功,不在于一个完美创业计划,而在于一套务实可行的指导哲学。K哥认为,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低成本启动: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用最小可行化产品(MVP)去测试市场,一部手机、一个社交账号,也许就可以开启你的创业之路。

快速试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果是发布不同类型的内容,就要看哪种数据反馈最好;如果提供不同的服务,看哪种最受市场欢迎。数据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要和它犟,效果好就持续饱和式攻击,效果不好马上止损重新测试。

实现商业闭环: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稳定地“价值创造 → 客户获取 → 交易转化 → 交付服务 → 获得反馈”的流程。当这个循环能够顺畅地跑起来,并且能带来正向现金流时,你的商业闭环就算实现了,“一人公司”也算真正立住了。

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说过:“知识工作者必须进行自我管理,必须拥有自主权。在AI成为最强杠杆、个体创造力迎来巨大释放契机的今天,朝九晚五的打卡“上班”,已不再是我们唯一出路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我们该如何以更自主的姿态,定义属于自己的价值创造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共勉!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