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实战、通俗、落地:大模型浪潮指南

发布日期:2025-07-10 22:01:29 浏览次数: 1549
作者:董指导研究

微信搜一搜,关注“董指导研究”

推荐语

《大模型浪潮》带你轻松读懂AI技术变革,掌握未来商业先机。

核心内容:
1. 大模型技术发展历程与关键突破
2. 大模型如何重塑商业交互与生产模式
3. 企业应用大模型的实用建议与案例解析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文:董指导


本期要点
#大模型#人工智能#疯狂星期四读点好文字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家的天才孩子,在纠结保送复旦、还是冲一下北大人工智能。我当时建议是首先遵循孩子兴趣,其次尽量不要选人工智能。


理由有二:一是人工智能一直是波浪中前行,有周期性,等孩子读完、再就业的时候,可能就不是那么热门了;


二是,不热门的原因是,人工智能会非常普及,成为基础设施,专于人工智能、可能不如基于人工智能开发各种东西。就像电力成为基础设施,电工未必高薪,而基于电开发各类产品就更有机会。


还好,天才儿童自己想得很清楚,就是要去复旦;只是家长觉得人工智能很热门,想让他试试。于是,也就没有用我这个半吊子的建议。


但是,这个事儿,确实让我想了一个问题:有没有一本书可以让普通人更全面一些地了解人工智能?


不是那种非常学术的,讲公式、讲算法也不是那么营销的,制造焦虑、卖课程最好能有从业经历、实践经验,讲一些真实干货的让读者了解人工智能对自己的影响


最近,我收到了一本签名赠书,中信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大模型浪潮》作者是沈抖。他现任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既是人工智能科班出身,也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以说,非常好地契合了我之前希望的效果。今天,就以“领读”的视角,拆解下这本书。


01

开篇第一章就非常有读者思维地回应了一个话题:大模型是突然冒出来的吗?如果人工智能的历史起起伏伏,那这次为什么不一样?


第一章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对关键节点进行了阐述,以故事般的叙述,让普通读者也可以了解技术的发展脉络。继而才会更加理解,大模型的能力涌现、能力泛化,有多么的令人惊叹。


然而,该书并没有沉浸在历史复述中,而是快速切入当下话题:大模型为商业带来了什么改变?重新定义交互方式、软件应用全面改变、智能生产的范式、数据飞轮的形成。


这些改变,影响着每个企业、组织、甚至全社会的运作,也必然会影响企业内的员工、组织内的参与者,以及社会的每个个体。


02

我和一些企业主交流时,他们的担忧是,不知道大模型到底行不行,那些能力是不是吹的。


所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很关键。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技术突破让大模型更有商业化价值。


但是,这种内容其实并不好写,因为需要把握尺度。不能过于技术、学术,而是能理解大概技术原理、思路、效果即可。


好在,《大模型浪潮》这本书在讲技术时并不枯燥。预训练、微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检索增强生成、智能体、混合专家模型、长上下文等等,对大模型非常关键的技术,都以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讲解。


比如混合专家模型MoE,是非常火的技术名词。本书就用了一个动画片的案例,莱德和汪汪队,来解释。非常形象,甚至小学生都能理解,能知道这个技术为什么好、为什么有效。科普意义也十足。


03

技术有历史沉淀、技术有商业价值,但一定是现在要用吗?


这也是现在许多人,尤其是企业主的关注点。大家会觉得,现在布局人工智能,是不是会增加成本、没有收益;是不是再晚一些看看情况呢?


而在《大模型浪潮》这本书里,则旗帜鲜明地提出:大模型成为生产力的时机,已经到了。


新型基础设施已经可以应用了(包括算力、模型等等)、技术的成本-收益也合理了。


人工智能,不是期货,而是现货。而且带来的收益,也是现货。和以往的IT躲在业务背后的现象不同,现在的AI是融入业务一线的。


所以,就不是单纯的成本,或者业务的周边;而是有收益的投资,是业务的本身。


04

如何让人工智能和业务融合呢?怎么开发、怎么落地、怎么用在业务里呢?


第四章就像工具书一样,系统讲述了模型开发、模型调用、智能体开发、AI应用的路径,包括技术思路、案例等等。也针对不同场景、不同业务需求,给出了合适的建议。


这部分内容对于企业管理者、准备在业务里尝试AI的人群,非常对口。甚至有意愿用AI提升效率的个体,也可以查阅。


05

人教人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案例是不可缺少的。


第五章,讲述了在手机、汽车、具身智能、金融、教育等等典型行业里应用大模型的思路、和已经在应用的案例。掀开了大模型改变千行百业的一页。


这部分内容,估计是篇幅限制。相信实际应用的案例,应该还有很多。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其实还是挺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


让大家对人工智能有更清晰的了解。既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不断渗透、不断提升。


这也是本书的一个特色。相较于市面上许多书籍的理论化,沈抖丰富的工作经验、百度智能云的落地案例,是稀缺的


有一个“挽起裤腿、踩到泥地”里的人,讲如何种庄稼,肯定比比坐在办公室的人,更有信服力。讲述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如此。


06

第六章从组织架构、实施流程、模型评估等方面,分享了一些建议和经验。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原生思维的组织”的提法,很有意思。


沈抖认为,大模型、人工智能在企业的应用中,会导致组织形态发生变化。未来稳定的组织形态,并非传统的金字塔模式,更可能是“公章”的形状:


上面是一批有专业行业知识的管理者,负责规划任务路线;中间层会大幅减少;最下面是广泛、高效的执行团队。


这个思考,挺有意思的。能否实践、是否在实践,后续可以有更多案例来阐述。


总体而言,这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历史、技术、开发、案例、应用等内容。既可以对大模型有一个全景视角,也有部署的入口。


推荐给大家。




---全文完,欢迎交流

理工/金融  复合背景

畅销书《英伟达之道》译者
百亿私募/头部自媒体  双重经历
看清科技、商业本质,讲出精彩故事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