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拆解智能体的“五脏六腑”:感知、决策、规划与执行、记忆、学习

发布日期:2025-08-25 07:16:16 浏览次数: 1532
作者:Agent智能体

微信搜一搜,关注“Agent智能体”

推荐语

智能体如何像人类一样思考与行动?深入解析Agent五大核心模块的工作原理。

核心内容:
1. 感知模块:智能体如何接收和处理多模态信息
2. 决策模块:LLM如何通过快慢思考机制指挥行动
3. 执行系统:从任务拆解到工具调用的完整闭环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Agent架构

LLM核心

记忆机制

工具调用

在第一篇《智能体:AI的下一场革命?》里,我们把Agent比作一位“个人助理”。今天,我们就把这位助理请上手术台,拆开看看它到底靠什么“活”得这么像人。

别担心,全程无血,只有例子和概念。读完你会明白:Agent智能体就是一台精密的“五件套”机器。

一台自动咖啡机,它要:

  • 看见杯子(感知)

  • 想明白你要拿铁还是美式(大脑/决策)

  • 决定先做咖啡再倒奶(规划与执行)

  • 记得你上次要半糖(记忆)

  • 下次你再说“老样子”它就能做对(学习与适应)

Agent的五大模块,跟自动咖啡机的逻辑几乎一一对应。下面逐个拆。

01

感知模块 - Agent的“眼睛和耳朵”

感知模块是智能体的“眼睛和耳朵”,负责从外部环境中收集各种信息,这是智能体与外界交互的第一步。它能看见什么?很多:

  • 文字:聊天窗口、邮件、文档、网页。

  • 语音:(通过语音识别ASR)听懂你的语音命令。

  • 图像/视频:(通过多模态模型)识别图片中的物体、分析图表数据、读懂界面元素。

  • 结构化数据:表格、数据库、API返回的JSON。

但是感知≠看懂。前阵子有博主测评刚刚推出的GPT-5,在“数图中有多少个圆圈”这类任务上仍有错误率。可见,把像素变成意义,比人类想像的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年第3期《政策与管理研究》曾指出,英文多模态数据是中文的8倍左右,因此中文Agent的视觉“近视”更明显。

一句话,任何能塞进计算机0和1的东西,都能被Agent“感知”。

02

大脑/决策模块 - Agent的“指挥官”

神经科学里,海马体负责记忆,额叶负责推理。LLM其实把两者合并在了一起:

  • 快思考:直接给出答案,像人脑“直觉”。

  • 慢思考:Chain-of-Thought(思维链),先写草稿再回答,准确率可提升10%~30%

当智能体接收到用户的任务指令后,LLM会对指令进行理解和分析。比如,用户要求智能体写一份行业报告,LLM会搜索最新趋势  抓取竞品数据  生成报告大纲  撰写内容并排版 

然后,基于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LLM开始规划在每一步中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以及调用哪个工具。

在推理过程中,LLM就会运用思维链等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逻辑步骤,逐步推导得出解决方案。

顺便提一下,大家都知道LLM有“幻觉”现象,即生成看似合理但与事实不符的内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就会引入RAG、知识图谱,为大语言模型提供更准确、结构化的知识支持,从而提升其决策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一句话:LLM在此并非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扮演“规划师”和“调度员”的角色,强大的逻辑链推理能力是拆解复杂任务的关键。

好奇RAG、知识图谱概念的同学可以看《一文搞懂大模型、RAG、函数调用、Agent、知识库、向量数据库、知识图谱、AGI的概念和联系》

03

规划与执行模块 - Agent的“手和脚”

人类点外卖时会自然拆步骤:打开App→选餐厅→加购物车→结算。Agent也得把“写一篇行业报告”拆成“搜索→读文章→整理大纲→填充段落→校对”,并调用外部工具来完成具体操作。

LangChain的统计显示,一个典型研究任务平均需要调用5.2个外部工具,最复杂的可到20个以上。那工具集(Toolbox)里有什么?

  • 基础工具:计算器、日历。

  • 网络工具:搜索引擎、API接口(如天气查询、邮件发送、支付接口)。

  • 专业工具:Photoshop、数据分析软件、代码解释器。

  • 硬件工具:控制机械臂、调节智能家居开关。

当智能体为用户制定好写报告计划后,便进入执行阶段:大脑发出“调用搜索API”指令→本模块找到对应工具→格式化输入参数→执行调用→获取返回结果→送回给大脑进行下一步分析。

一句话:工具使用能力是Agent区别于纯聊天机器人的分水岭,它让Agent的能力边界得以无限扩展。

04

记忆模块 - Agent的“日记本与知识库”

记忆模块负责存储和快速检索信息,让Agent拥有长期记忆和个性化上下文,避免“金鱼脑”。它主要分为短期上下文记忆和长期存储记忆两部分。

  • 短期:对话窗口里的上下文窗口,容量有限(8k~128ktoken)。像便签,对话关闭后即“遗忘”。

  • 长期:一个独立于对话的外部存储系统,通常是向量数据库。像档案柜,下次开机还在。

但是,向量数据库的检索逻辑并非“精确匹配”,这是因为向量数据库的核心是通过向量相似度计算来检索数据。具体来说:

首先,所有数据(文本、图像、音频等)会被转化为高维向量(通过嵌入模型,如BERT、Sentence-BERT等),向量的距离或夹角代表数据的语义相似度。

当用户输入查询时,查询也会被转化为向量,数据库通过计算查询向量与库中所有数据向量的相似度,返回“最相似”的结果。

这种逻辑决定了它的检索结果是“语义相关”优先,而非传统数据库的“精确匹配”(如SQL的=或like)。因此,“准确性”在这里更偏向于“结果是否与查询意图相关”,而非“是否严格符合某个精确条件”。

下面对两种类型数据库做个对比:

维度

传统数据库

向量数据库

数据类型

结构化数据(数值、字符串、日期等)

向量(高维特征)+ 元数据(原始非结构化数据)

事务支持

强(完全 ACID)

弱(多数不支持复杂事务,优先保证查询性能)

索引类型

B + 树、哈希索引等(优化结构化条件查询)

向量索引(HNSW、IVF 等,优化高维向量相似度计算)

查询效率

擅长结构化数据的精确查询、多表连接

擅长高维向量的快速相似性检索(百万至亿级向量)

扩展性

水平扩展较复杂(需分库分表、主从复制)

水平扩展更灵活(分布式部署支持大规模向量存储)

代表产品

MySQL、Oracle、PostgreSQL、SQL Server

Milvus、Pinecone、Weaviate、Qdrant

有数据显示,74%的企业级Agent部署了向量数据库,但仍有46%的开发者抱怨“检索不准”,说明长期记忆不只是“存”,还得“找得快、找得准”。

所以,在对准确性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医疗诊断、法律检索等,需结合具体场景优化技术细节,并对检索结果的内容进行二次验证。

一句话:记忆模块让Agent能够学习和个性化,从一个通用工具变成你的专属助手。即使相隔数月,Agent也能“想起”你“不喜欢报告背景是黄色”或“上次项目的最终数据”。

05

学习与适应模块 - Agent的“进化引擎”

学习与适应模块是让Agent具备“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并用学到的东西应对新情况”的能力。该模块主要通过两大机制实现功能:学习机制(获取新知识)和适应机制(应用知识应对变化),二者相辅相成。

常见的学习机制包括:

  • 监督学习:通过“标注数据”学习输入与输出的映射关系。例如,智能客服的意图识别模块通过标注的“用户问句-意图标签”数据,学习识别用户需求。

  • 无监督学习:从无标注数据中自主发现隐藏规律。例如,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如浏览、购买记录),无监督地聚类“相似用户”,从而优化推荐策略。

  • 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试错”)学习最优策略。例如,机器人通过“行动-获得奖励/惩罚”的循环,学习在迷宫中找到出口的最短路径(奖励:靠近出口;惩罚:撞到墙壁)。

  • 多任务学习:同时学习多个相关任务,通过任务间的知识共享提升效率。例如,自动驾驶系统同时学习“车道保持”和“障碍物避让”,两个任务共享路况感知的底层知识。

常见的适应机制包括:

  • 在线学习:在实时交互中持续更新模型。例如,语音助手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根据用户的口音、用词习惯微调识别模型,提高准确率。

  • 迁移学习:将在A任务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B任务(A和B相关),减少重复学习成本。例如,已学会“识别猫”的模型,可通过迁移学习快速掌握“识别老虎”(二者均为猫科动物,共享部分特征)。

  • 鲁棒性调整:应对环境突发变化(如传感器故障、未知干扰)。例如,无人机在遇到强风时,通过实时调整飞行姿态模型(基于历史抗风数据学习的规则),维持稳定飞行。

  • 元学习:学习“如何快速学习新任务”。例如,机器人通过元学习掌握“抓取物体的通用策略”,之后遇到新形状的物体时,只需少量尝试就能调整抓取方式。

但是,如果用户群体单一,Agent可能学会“讨好”而失真。Anthropic提出“Constitutional AI”:给Agent写一份“行为宪法”,防止它一味迎合。

一句话:学习与适应模块是高级Agent的标志,使其行为不再僵化,能够持续改进,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06

Agent实战:一个3分钟的“订健康餐”实战

让我们用一个订餐Agent的例子,看五大模块如何流水线作业,完成“帮我订一份健康午餐”的任务:

你只需要告诉订餐Agent需求,它会

  • 感知:接收你的语音指令“帮我订一份健康午餐”,转换为文本。

  • 大脑:理解“健康”的含义,规划任务:查询你的饮食禁忌→搜索附近餐厅→筛选健康菜品→下单支付。

  • 记忆:检索长期记忆,发现你“对花生过敏”且“偏好中式快餐”。

  • 执行:调用“外卖API”搜索餐厅,调用“日历API”确认你下午无会,有时间等餐。

  • 大脑:根据菜单、评价和你的偏好,决策选择“XX餐厅的清蒸鸡胸肉饭”。

  • 执行:调用支付API完成下单,并将订单信息发送到你的手机。

  • 学习:如果你反馈“太咸了”,它会将“XX餐厅口味偏咸”存入记忆,下次优先推荐其他餐厅。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