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Manus“跑路”后的4个启示

发布日期:2025-08-18 20:08:32 浏览次数: 1510
作者:混沌学园

微信搜一搜,关注“混沌学园”

推荐语

Manus的突然退场引发行业震动,创始人季逸超的技术复盘揭示了AI创业的关键抉择与教训。

核心内容:
1. Manus放弃自研模型转向上下文工程的战略决策
2. 初创企业验证PMF(产品市场匹配)的重要性
3. 上下文工程在LLM应用中的关键作用与未来趋势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今年3月,AI智能体界突然杀出一匹黑马”——Manus。它的火爆程度,连二手平台上的内测邀请码都被炒到上万元。这款由初创公司蝴蝶效应打造的产品,被不少人称为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能自己搞定筛简历、做房产研究、分析股票等一系列任务。

 

然而,热度还没消退,Manus就被曝撤出中国市场,一夜之间清空了国内社交媒体账号,瞬间点燃了行业的争议情绪。

 

在舆论漩涡中,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发布了一篇技术博客——AI智能体的上下文工程:来自构建Manus的教训》。他没有正面回应质疑,而是选择一次纯技术复盘总结了 Manus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一开始的战略选择到产品的不断迭代,内容非常详实值得一看



Manus的战略聚焦


 

 

季逸超技术博,截图来自Manus官网

 

外界一直有人质疑Manus“没自研底层,只是套壳。季逸超这次开篇就亮明了态度:这是Manus的战略选择。

 

他提到了一个词,叫PMFProduct-Market Fit,意思是产品与市场需求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是网景创始人Marc Andreessen提出的一个概念初创企业最需要优先验证的就是产品与市场契合度,这是创业成功的首要前提。

 

很显然Mauns听进去了。

 

在创业初期,季逸超也想要自研基座,但很快发现这条路效率太低。哪怕不是LLM这样规模的模型,每次微调和评估也需要好几周,根本就顾不上市场需求,更别提验证PMF了。

 

另外,LLM横空出世了。它揭示了一件事儿,很多公司押注某一套自研模型或者开源架构,其实会带来巨大的技术锁定风险。一旦出现性能更强、价格更低的新模型,迁移成本会高的吓人

 

于是,季逸超团队认清了自身边界,在Manus项目一开始就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放弃自研模型,基于前沿模型的上下文学习能力构建一个智能体,“让Manus成为船”。

 

季逸超技术博,截图来自Manus官网

 

找到自己的战略“单点”,其实是一个“失去”的故事。

 

创业的残酷就在于,资源有限,欲望无限所以混沌讲单点击穿,把战略聚焦到一个点上,投入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资源进去,达到某个阈值后,别人才会看见你


押注上下文工程


那么,Manus押注的上下文工程到底是什么东西?

 

LLM应用领域,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目前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概念,也可以说是继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后的又一个技术热点。

 

LLM 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你给它一段文本(上下文),它会生成一段新的文本(输出)。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模型本身,那优化输出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最有效的输入文本,来引导模型生成我们期望的输出。

 

OpenAI的创始科学家 Andrej Karpathy 有一句话很形象:LLM 是一种新型操作系统。你的任务不是给它零散的命令,而是提供运行所需的全部数据和环境。

 

上下文工程,干的就是这个事儿。所谓的“上下文”,不仅是你发送给LLM单一的提示你可以把上下文想像成一个系统,它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格式,提供给模型在生成响应之前看到的一切,让LLM完成任务。让它去推理、决策、执行。

 

换成人类工作场景,其实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上下文。对一个产品经理来说,上下文可以是用户调研报告、需求文档、市场分析、项目进度表……对记者来说,上下文可以是采访录音、新闻档案、公开数据集、消息来源的背景信息……

 

上下文工程其实是在解决一个AI落地的终极问题LLM这样的大模型,到底怎么从“万能但松散”的通用助手,成为一个帮你解决麻烦问题的专家。最后,加入到各行业的工作流当中,实现从技术到生产力的跃迁。

 

季逸超技术博,截图来自Manus官网

 

技术上的核心优化原则


在这篇技术文档里,季逸超还分享了Manus的六个核心优化原则

 

1. 围绕 KV-cache 设计

• 保持提示前缀稳定、上下文只追加、明确缓存断点降低成本和延迟


2. 遮蔽而非移除工具

• 避免动态修改工具列表导致缓存失效和模型混乱,通过 logits 屏蔽控制模型能“看见”的工具


3.文件系统作为上下文外部化内存

• 让模型把长期记忆写入虚拟文件系统,按需读写,实现外部记忆,规避信息丢失。


4. 重写ToDo清单,通过复述操控模型注意力

• 动态更新 todo.md文件,将全局目标拉回到LLM 近期注意力范围,防止任务跑偏。


5. 保留错误记录

• 不隐藏失败尝试,让模型从错误中调整学习,提升长期表现。


6. 打破少样本模式陷阱

• 引入格式和措辞的变化,避免模型陷入模式化行为。

 

这一系列方法即是技术关键其实Agent商业落地的生命线——稳定性、效率、可扩展性全在里面。

 

季逸超虽然在舆论层面看似“避开了热点”,只谈技术。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讲述了一件事儿,那就是锚定“上下文”工程的Manus其实是非常务实的。


为什么“跑路”


所以,为什么它要“跑路”?或许是出于自身利益的综合考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跑路直接原因是投资后的安排。另外,长期来看作为中小型企业,Manus无力承担两个市场的产品研发。

 

它在商业层面的增长压力也是不容忽视之前不少国内用户觉得Manus定价过高,功能上又没有和国内的其他Agent产品形成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付费转化率不佳。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市场在C端应用创新上领先,但在付费习惯和成熟度上(尤其是B端企业软件与北美市场存在差异。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看,或许这次战略侧身是为了把火力集中在更有商业回报的地方。

 

毕竟,在基础模型厂商凭借底层模型发力Agent赛道的背景下,纯Agent创业公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已经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不论如何,Manus向行业释放了一个信号:在AI Agent 商业化的早期阶段,技术上的核心壁垒,很可能不在模型本身。

 

这种判断并不是孤立的。

 

近一年来,无论是国内的“垂直Agent”创业潮,还是海外新一代Agent 的出现,都指向一个事实:单靠大模型的通用能力,无法稳定融入专业工作流,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如何为模型构建一个“系统”——在正确的时间提供正确的信息,让它的推理、决策和行动有据可依。百模大战白热化的阶段,新生代AI公司要想站住脚,Manus的经历可以去琢磨和思考一下


图片


混沌·AI创新院,是面向企业创始人、业务负责人、创新项目操盘手的AI实战共创平台。

我们有六大系统学习+优秀同伴社群+实战辅导,并聚焦AI工具掌握、场景应用与原生产品打造,能助力您的公司突破增长瓶颈,实现业务跃迁。

现在扫码添加AI创新院班班,可以免费领取“AI✖️商业实用工具箱”,各大智能体合集,快速解决您的问题。

图片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