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时代的产品市场匹配(PMF)已经彻底改变,OpenAI产品负责人揭示如何应对这一移动靶子。核心内容: 1. AI时代的PMF悖论:实现更容易也更困难 2. 传统PMF框架在AI时代的三大失效点 3. 成功AI公司采用的全新PMF方法论
AI时代,用户期望飞速演进,传统的产品市场匹配(PMF)方法论已然失效。AI不仅改变了我们打造产品的方式,它还彻底改变了“产品市场匹配”本身的含义。如何实现AI时代的PMF,OpenAI的产品负责人将为你揭示一套全新的、经过实战检验的打法。
以前,实现产品市场匹配(Product-Market Fit,简称PMF)是很直截了当的。做出大家想要的东西,验证市场有需求,然后扩大规模就行了。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切都变了。迭代的速度、用户期望的复杂性,以及技术进步的惊人步伐,已经让传统的PMF框架彻底过时了。
过去三年里,我观察了很多AI创业公司尝试实现PMF的过程。那些成功的公司不只是在技术上做得更好——还遵循了一套全新的打法。这套打法基于一个根本性的事实:AI不仅改变了我们打造产品的方式,它还彻底改变了“产品市场匹配”本身的含义。
· AI时代的PMF悖论
这是大多数创始人没意识到的:在AI时代,实现PMF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了,也更困难了。
之所以说更容易,是因为AI能帮你更快地迭代,更好地理解用户,并打造出前所未有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你可以在几天内完成原型,而不是几个月。你可以分析出那些过去需要分析师大军才能发现的用户行为模式。
之所以说更困难,是因为用户的期望值已经飙升。现在,用户期望AI产品是智能的、能预测的,能力近乎神奇。不管你的产品是干什么用的,他们都会拿它跟ChatGPT比较。“足够好”的门槛从未如此之高。
“我见过的AI创始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PMF当成一个需要打勾完成的任务。”我最近在我们上一期“AI产品管理认证”课程中分享道,“在AI的世界里,PMF是一个移动的靶子。你的用户每个月都在和别处更好的AI系统互动,所以他们对‘足够智能’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产生了我所说的“AI PMF悖论”:你需要去迎合一个期望值在不断演变的市场,这个市场对AI应该做什么的看法一直在变。
· 传统的PMF框架对AI来说已经不适用了
大多数PMF框架都假定“问题-解决方案”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你发现一个痛点,打造一个解决方案,找用户验证,然后扩大规模。但AI产品在三个关键方面打破了这种线性的发展模式:
问题随着用户的学习而演变
传统产品解决的是已知问题。而AI产品解决的,往往是用户自己都不知道存在的问题——或者创造出他们从未想过可能实现的全新工作流。你最初对问题的假设可能完全是错的,这并不是因为你误解了市场,而是因为AI解锁了一个更有价值的应用场景。
解决方案空间无限
传统软件你会受限于开发资源和技术复杂性。而对于AI,限制你的东西不一样了——这与训练数据、模型能力和提示工程有关。这意味着你的最小可行产品(MVP)可能在某些方面强大到不可思议,但在另一些方面又出奇地受限,从而创造出难以预测的用户体验。
用户期望呈指数级复合增长
一旦用户在某种背景下体验到好用的AI,他们就会期望在所有地方都能用到它。如果ChatGPT能理解微妙请求,为什么你那个针对特定行业的AI工具就不行呢?这就为PMF的标准创造了一个不断提升的门槛。
· 全新的AI PMF框架:通往系统性成功的4个阶段
在研究了成功的AI产品并看了一堆我们的“AI产品管理认证”课程的毕业项目后,我总结出了一套在AI时代真正行之有效的新框架。它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之上:AI时代的PMF是迭代的、数据驱动的,并且需要不断地重新校准。
第一阶段:发现机会-寻找AI原生痛点
AI创始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把现有的工作流拿过来,在上面加一层AI。那不叫创新——那叫功能增强。真正的AI PMF,始于找到那些只有通过AI的独特能力才能解决的痛点。
常见的盲点:最好的AI机会,往往看起来像是“本不该需要解决”的问题。用户已经为某些限制开发出了复杂的变通办法,而这些限制恰恰是AI可以完全消除的。
我称之为“隐形痛点”——那些已经深深融入当前工作流当中的堵点,用户甚至都不再认为是个问题了。在一家创业公司里,我注意到大多数开发者把40%的时间都花在常规的编码任务上,但他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他们认为这“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如何发现AI原生机会:
AI PMF的基础是严格的痛点分析。用下面这五个问题来对值得解决的痛点做排序——每个问题都要用AI的视角来审视:
· 量级:有多少人存在该痛点?AI视角考量:这个痛点是否存在多个行业之中,以至于AI可以用横向应用来解决?
· 频率:他们多久会经历一次这个痛点?AI视角考量:这个痛点出现的频率是否足够高,能产生让AI学习和改进所需的数据?
· 严重性:这个痛点有多严重?AI视角考量:这个痛点是否涉及认知负荷、模式识别或决策制定这些AI擅长的领域?
· 竞争:还有谁在解决这个痛点?AI视角考量: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否受限于人力,而这些限制是AI可以超越的?
· 差异点:对于你的竞争对手解决这个痛点的方式,用户有没有很大的抱怨?AI视角考量:用户是否抱怨现有解决方案缺乏个性化、速度慢或不够智能?
这种系统化的方法能确保你不仅仅是找到随便的一个痛点——而是找到那些一旦有AI参与,解决起来就会变得格外容易的痛点。
市场上的真实案例:看看Klarna推出的AI助手。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想“用AI改善客户服务”。他们发现了一个隐形痛点:客户为了解决简单的支付问题,平均要等待11分钟,而这些问题根本不需要人类的创造力——只需要访问账户信息和遵循标准流程。现在,他们的AI助手能在2分钟内解决这些事情,每月处理230万次对话,效率相当于700名全职客服。这就是发现AI原生机会:找到那些只是因为缺乏智能自动化而显得复杂的工作流。
第二阶段:用AI产品需求文档(PRD)来构建最小可行产品(MVP)
一旦你找到了一个真正的AI原生机会,传统的产品需求文档就没用了。AI产品在规范、测试和迭代方面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这是大多数团队会栽跟头的地方。他们试图将瀑布流思维应用到本质上是概率性的系统上。你无法精确规定AI在每种场景下的具体行为——但你可以创建框架来确保它能持续产生有价值的输出。
AI PRD:你打造智能产品的北极星
通过与许多AI产品团队的合作,我开发了一套构建AI产品的4D方法。这套方法的核心原则被浓缩在一份AI产品需求文档(PRD)中——这是任何AI开发工作的基础蓝图——是我和Product Faculty共同创建的。这份PRD强调了在AI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中需要做出的关键决策:
以下是AI PRD各部分的摘要,你可以用它来开发你的MVP:
1.发现阶段:
· 理解市场、业务、产品和用户背景,目的时候提出你的AI解决方案假说
· 描绘出你的AI将创造的商业价值
· 确定你的目标用户画像及其目前的用户之旅
· 找出唯有AI能解决的具体痛点
· 提出一个关于AI如何改变用户体验的假说
2.设计阶段:
· 定义目标状态下的工作流与用户体验
· 设计整合了AI的未来工作流
· 创建清晰展示AI交互的线框图
· 构建能演示AI功能的原型
· 开发初步的提示词和交互模式
3. 开发阶段:
· 构建并优化AI能力
· 为你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AI模型
· 定义输入规范和输出质量标准
· 迭代优化提示词设计与系统指令
· 准备用于训练或检索增强生成的数据
· 创建用于测试AI性能的评估集
4. 部署阶段:
· 发布和扩展你的AI产品
· 敲定发布和推广策略
· 为用户和AI性能分别建立成功指标
· 建立监控和反馈循环
· 规划持续改进和迭代的方案
我向产品团队解释说:“AI PRD不仅仅是文档——它更像一个迫使你仔细思考AI可能失败的所有方式的强制机制。传统的PRD假定行为是确定性的。而AI PRD假定行为是概率性的,并据此进行规划。”
这里的关键洞见是,AI产品需要双重成功指标:传统的用户指标(参与度、留存率、转化率)和AI特有的指标(准确率、幻觉率、响应质量)。你需要同时满足这两者才能实现真正的PMF。
第三阶段:利用战略框架来扩大规模
大多数AI创业公司在尝试扩大规模时都会碰壁。他们的MVP对早期用户来说效果很好,但到了更广泛的市场就停滞不前了。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各个维度战略性地思考如何准备发布。
规模化一个AI产品,不仅仅是处理更多用户那么简单——这还关乎着在规模化后维持AI的性能,管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质量,以及在模型遇到边缘案例时确保体验的一致性。
AI产品发布策略画布
在规模化任何AI产品之前,你需要从四个关键维度评估你的准备情况,这些都在我们的“AI产品管理认证”课程中讲到的AI发布策略画布模板中有所体现:
客户准备度:
· 目标市场的细分规模和增长率
· 客户留存率与自然使用频率
· 你解决的痛点有多大以及用户的付费意愿
产品准备度:
· 你的不公平优势(数据、模型或市场准入)有多强
· 产品的覆盖范围和病毒式传播潜力
· 你的AI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独特性
公司准备度:
· 扩展AI基础设施的技术可行性
· 市场推广策略的可行性和销售流程的验证
· 团队处理快速增长和AI复杂性的能力
竞争准备度:
· 你所在领域的竞争对手数量和实力
· 新入局的AI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
· 供应商议价能力(对OpenAI等模型提供商的依赖程度)
每个维度都用“绿-黄-红”来打分。只有当所有四个维度都是绿色时,你才能开始规模化。这能防止过早规模化,而这正是扼杀众多AI创业公司的元凶。
常见盲点:AI产品最大的规模化挑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在你遇到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时如何保持质量。你的AI可能对初始用户来说表现完美,但当新用户带来不同的背景、不同用语或不同期望时,产品可能会大失所望。
第四阶段:为可持续增长进行优化
最后一个阶段,是真正成功的AI产品脱颖而出的地方。这跟增长黑客无关——而是要建立可持续的增长循环,让你的AI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好。
传统产品优化的是转化漏斗和用户参与度。而AI产品还必须优化模型性能、数据质量和用户信任。这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AI产品在获取新用户的同时,实际上可以为现有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
AI增长框架:
数据网络效应:每一次用户互动都让你的AI对所有用户来说更智能
· 实施能提升模型性能的反馈循环
· 利用用户的纠正来微调响应
· 建立能从成功的用户结果中学习的系统
智能护城河:你的AI性能成为你的竞争优势
· 开发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专有数据集
· 创建在你的领域内具有独特价值的AI工作流
· 构建让你的AI能力更容易被使用的用户界面
信任复利:用户对你AI的信心驱动自然增长
· 在规模化过程中保持一致的质量标准
· 为AI的决策提供清晰的解释
· 优雅且透明地处理边缘案例
“我见过的最成功的AI产品,不只是解决问题——它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聪明,”我经常对创始人说。“这才是你最终的护城河。”实现真正PMF的AI产品能创造出传统软件根本无法比拟的复利优势。
每一次用户互动都在改进你的模型。你处理的每一个边缘案例都让你的AI更强大。每一个成功的结果都增强了用户信任并推动了自然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如果AI PMF做得对,可以创造出几乎无法撼动的竞争地位。
我的预测:“掌握了AI PMF的公司,将不仅仅能赢得最初的市场,还将比任何传统软件公司都能更快地扩张到毗邻市场,因为他们的AI在不同领域都变得越来越聪明。”
· 结语
在AI时代实现产品与市场契合度,需要新的框架、新的指标和新的思考用户价值的方式。传统的那套打法不仅过时了——它们甚至会起反作用。
掌握了这些新方法的创始人,将打造出未来十年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而那些没有掌握的,会发现自己不断被那些懂得如何利用AI独特属性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对手所超越。
我在这里概述的框架——从发现AI原生机会到系统性优化——代表了从数百个AI产品发布中提炼出的经验教训。它不是理论,而是经过了那些正在打造重塑整个行业的AI产品的团队的实战检验。
每个月,我都会看到又一个“AI赋能”的创业公司失败,因为他们把昨天的PMF打法用在了明天的技术上。赢家不是那些拥有最好模型的公司——而是那些明白AI PMF是一场规则完全不同的新游戏的公司。
来源:36Kr神翻局
译者:boxi
拓展阅读
1
2
3
4
5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1
GPT-5 提示工程指南
2025-08-21
Skywork技术论坛一手分享:Agent与多模态的落地真相|甲子光年
2025-08-21
AI发展进入能动性阶段:上下文工程与模型能力并重 | 奇绩大模型笔记 #7
2025-08-21
企业微信,「奔向」AI一体化
2025-08-21
DeepSeekV3.1 提到的 UE8M0 FP8 Scale 是什么?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2025-08-21
快手发布SeamlessFlow框架:完全解耦Trainer与Agent,时空复用实现无空泡的工业级RL训练!
2025-08-21
携程旅游的 AI 网关落地实践
2025-08-21
不增加 GPU,首 Token 延迟下降 50%|LLM 服务负载均衡的新实践
2025-08-21
2025-05-29
2025-06-01
2025-06-21
2025-06-07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13
2025-05-28
2025-07-29
2025-08-21
2025-08-20
2025-08-19
2025-08-19
2025-08-18
2025-08-18
2025-08-18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