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Claude Code的使用思考

发布日期:2025-09-23 15:33:15 浏览次数: 1527
作者:鹏哥原力社

微信搜一搜,关注“鹏哥原力社”

推荐语

Claude Code使用心得:精准比效率更重要,教你如何与AI达成完美协作。

核心内容:
1. 使用Claude Code的两大核心追求:精准实现需求与高效执行
2. 如何通过反复确认确保AI准确理解需求
3. 多开Claude Code并行工作的效率提升技巧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两个重要追求

用了一段时间的Claude Code,感觉隐约有一些心得和思考,需要记录,以便接下来不偏离使用方向。

任何一个工具的使用,都离不开一个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用Claude Code也不例外,是为了帮我们实现产品。如果要加一些前缀限定,可能是:尽量快地实现我们想要的产品。

所以,两个重要追求:

1. 尽量快地实现 #效率

2.  产品是我们想要的 #精准

哪个追求更重要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两个追求,我们只留下一个,要留哪个呢?

应该留的是第二个。因为,就算它效率再高,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你想要的,意义也不大。并且如果反复改动,效率也将变得极低。

所以,如何让其精准地实现我们的需求,就成了重中之重。在这个的基础上,我们才需要考虑尽量快。

如何实现对于“精准”的追求

所以前期,基于对”精准“的追求,最需要修炼的是:

1.  确定我们的表达尽量精准;

2.  确定Claude Code听到的尽量精准。

表达能够精准,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脑袋里的想法很清晰。

在我们的想法很清晰的前提下,该说到什么地步,cc 才能准确Get到我们的想法呢?

这个问题在实战中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你最好让它复述下你的想法,确认理解无误了再让它执行即可。

所以,这两点其实可以统筹成一个动作:在确认cc理解你的想法之前,不要让它执行。

你反复修炼这个动作,最终就能够与cc达到某种默契:我大概这么说,它就能听懂了。

但有一种情况,比如你让它给了一个方案,在与它探讨方案细节的时候,即使它表现出听懂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仍然可能只是基于你与它的最后一轮对话执行。这就导致只是”片面“地执行。所以,最终还要让它复述下完整方案和执行计划才行。

如何实现对于“效率”的追求

1. 让多个cc同时干活

要”精准“,意味着需要反复探讨和确认,也就意味着不那么快。但好在,cc是支持多开的。所以,当你和它探讨完一个需求,让它开始干活的时候,就可以对第二个cc发号施令了,这样就避免了等着它干活的时间。如果你越来越熟练,可能可以接着开第3个、第4个……这样最终,效率的瓶颈就会变成是你,而不是AI了。

但是,让多个cc改同一个项目,不会错乱吗?具体如何做呢?

是的,不会。我们需要用到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 git worktree 。这部分内容,大铭老师的这篇《把 Git Worktree 当“实习生”使,我的无冲突并行开发工作流》文章讲得很详细了,我就不重复造轮子了:把 Git Worktree 当“实习生”使,我的无冲突并行开发工作流

2. 让每一个cc都发挥最大价值

如果每个cc都干得很拉胯,多个cc也没法顶一个诸葛亮啊!所以,让每个cc都能成为”诸葛亮“也很关键。并且,让它们学会用工具,且尽量省心,比如自己去操作数据库,自己开浏览器进行测试等等。

具体怎么做呢?

这方面,我的大部分经验,都来自于小排老师的公众号。小排老师公众号里每一篇关于cc的都值得看,都能让你使用cc的水平提升段位。

如果你实在太懒了,至少这篇《刘小排是如何使用Claude Code的?》也要看:刘小排是如何使用Claude Code的?

除此之外,就是我上面说的做到对”精准“的追求,这样弄出来的东西才会大差不差。

其他问题

要不要关注消耗了多少token

如果你想爽一下,想看看自己又薅了cc多少美金了,当然可以看;

如果你想以此评估自己的工作量,还是看看你产出了多少功能点吧,毕竟token用得多不代表最终活干出来得多,除非你已经很“精准”;

如果你用的是有限的套餐,比如是20或者100美金的,你可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更少的token就能搞定任务,与“精准”同样息息相关。

上面忘了说了,有条件还是尽早体验 opus 4 模型,sonnet 4 跟 opus 4 真的不是一个水平!

多开cc在IDE中经常崩溃

关于在IDE里多开cc导致IDE崩溃,这个问题我没有遇到过,因为我一直是在原生终端使用的cc,一直都很丝滑。目前我的能力水平开4个cc就差不多了,配套开了4个Cursor和4个浏览器。Cursor只用来启动服务和git相关操作,浏览器用来测试。这套组合,运转很丝滑,没有崩溃过。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每天开机后,要开始排页面

给大家看一张页面截图:

另一个显示器(竖向),则竖着排了4个浏览器,看哪个cc先跑完就测试哪个。

4个我就根本忙不过来了,完全没有等待时间,瓶颈在我身上了。看来,能”多多益善“的前提,是得有韩信将兵的能力啊!哈哈~

希望此文对你使用 cc 有所帮助,也欢迎大佬分享更多好玩的用法~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