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2025年Ollama与vLLM选谁?

发布日期:2025-09-27 08:17:56 浏览次数: 1515
作者:AI4SE

微信搜一搜,关注“AI4SE”

推荐语

2025年本地大模型部署框架之争:Ollama的极简体验与vLLM的极致性能,谁更胜一筹?

核心内容:
1. 架构设计对比:Ollama的轻量集成与vLLM的性能优化技术
2. 性能实测数据:吞吐量差距达3.2倍,显存占用差异显著
3. 部署门槛分析:从个人开发者到企业级应用的不同需求场景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2025年Ollama与vLLM选谁?

2025年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热潮下,开发者圈正爆发一场激烈争论:Ollama凭"一行命令跑模型"的极简体验圈粉无数,vLLM却以"吞吐量碾压同级"的性能数据强势突围。究竟谁才是本地部署的最优解?我们耗时两周完成10组实测,从技术架构到落地效果全方位拆解这场框架对决。

一、架构对决:轻量集成与性能极致的路线之争

打开Ollama的GitHub主页,"Get up and running with large language models locally"的slogan直击痛点。其架构设计堪称"极简主义"——核心由模型管理层、API服务层和前端交互层组成,内置模型仓库支持一键拉取Llama 3、Gemini等主流模型,甚至无需手动配置CUDA环境。

vLLM与Ollama架构图

反观vLLM,其架构图上"PagedAttention"技术模块格外醒目。这个由UC Berkeley团队研发的内存管理机制,借鉴操作系统分页思想,将KV缓存分割为固定大小的"块",实现高效内存复用。配合张量并行、动态批处理等技术,vLLM在70B模型测试中竟能将GPU内存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这组数据让不少企业开发者直呼"颠覆认知"。

二、性能实测:3.2倍吞吐量差距的真相

在A100 80G显卡上,我们选取Llama 3 7B/70B两个模型,模拟单用户持续请求(输入512token,输出2048token)和100用户并发场景,得到了一组震撼数据:

vLLM_Ollama性能对比
  • • 单用户场景:7B模型时vLLM吞吐量达128 tokens/s,Ollama为40 tokens/s;70B模型差距拉大到2.8倍,vLLM延迟稳定在800ms,Ollama则出现波动(最高1.3s)。
  • • 并发场景:100用户请求下,vLLM 7B模型仍保持92 tokens/s吞吐量,Ollama则骤降至15 tokens/s,且有37%请求超时——这解释了为何企业级应用鲜少选择Ollama。

更意外的是显存占用测试:加载70B模型时,vLLM启用量化技术后仅需48GB显存,Ollama则需62GB,差距达23%。某AI创业公司CTO在社区留言:"用vLLM后,我们的A100服务器能多跑2个70B模型,硬件成本直降40%。"

三、部署门槛:从"一行命令"到"分布式集群"

"在MacBook M2上跑Llama 3 8B,Ollama只需ollama run llama3,3分钟搞定。"这是个人开发者最爱的场景。其部署流程图显示,从下载安装到模型运行仅需3步,甚至支持Docker容器化部署,对新手极度友好。

流程图设计

vLLM的部署则堪称"进阶玩家"的试炼:需手动安装CUDA 12.1+、PyTorch 2.1+,启动命令需指定模型路径、量化方式(如--quantization awq)、端口映射等参数。但企业级特性也十分突出——支持多节点分布式部署,某电商平台用8张A100部署vLLM集群,成功扛住"618"期间每秒3000+推理请求。

四、选型决策树:30秒找到你的最优解

推理框架选择决策树

基于核心需求的快速决策路径
  • • 个人开发者/低预算场景:选Ollama。理由:300元以内的消费级显卡(如RTX 4060)即可运行7B模型,部署零门槛,适合学习、Demo开发。
  • • 企业高并发服务:必选vLLM。配合Kubernetes编排和Prometheus监控,可支撑生产级流量,实测在金融客服场景中实现99.9%可用性。
  • • 折中方案:小团队可先用Ollama验证业务,待用户量增长后迁移至vLLM——某教育科技公司透露,他们通过这种"渐进式升级",既控制了初期成本,又避免了重构风险。

五、2025年趋势:轻量与性能的融合?

随着Ollama 0.1.30版本引入"模型量化插件",vLLM推出"简易部署模式",两大框架正逐步弥合鸿沟。但实测显示,Ollama的性能提升仍有限(7B模型吞吐量仅增加15%),vLLM的部署复杂度也未根本改善。

对于开发者而言,清晰认知需求比追逐热点更重要:本地学习选Ollama,生产部署用vLLM,这仍是2025年最务实的选择。

感谢支持!感谢加星⭐!小礼物如下:

回复:"Ollama部署避坑"获取《Ollama/vLLM部署避坑指南》(含量化参数配置表)

dify、Coze等工作流和 AI 智能体研发,融合LLM、AI Agent、RAG、MCP 等技术,驱动高效赋能。" data-id="MzU2MDE1MDk1Mw==" data-is_biz_ban="0" data-service_type="1" data-verify_status="0">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