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ChatGPT Pulse来了,它像一位贴心的数字助手,每晚为你整理次日所需,但隐私与控制的边界也需谨慎权衡。核心内容: 1. Pulse的核心功能:将日常琐事转化为可操作的晨间摘要卡片 2. 用户控制与隐私设置:如何定制与限制AI的数据访问权限 3. 技术挑战与潜在风险:从数据安全到推荐算法的平衡难题
ChatGPT Pulse来了,但是它是啥?我先把最重要的结论放前面:如果你常有一堆“我明天要做但没时间查”的小事,Pulse 有可能把那些碎片的、费脑的准备工作先做掉一半;但如果你把太多隐私、日程、偏好直接交给它,它也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会猜”,把注意力往某个方向推得更紧。——这就是它的价值与危险,二者共存。
简单说,传统的 ChatGPT 是被动回答:你问它才能动。Pulse 把“被动”变成“半主动”——每晚做一次定向的研究,把你关心的主题和上下文(聊天记录、记忆、连上去的日历/邮箱)合成成一张张卡片,第二天早上送到你手机上。换句话说,它在帮你把“做功课”变成“每天的早晨摘要”,把你日常里那些小需求(旅行建议、下班菜谱、会议议程、训练计划)变成可扫视的卡片。对忙的人来说,这是效率的放大器,对于不忙的人来说,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好吧,我先承认:看到“每天定时合成用户相关信息”这句,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产品体验层面,这是一个天然的增长点——把用户留在早晨的那十分钟,增加黏着;紧张是因为,后端需要解决一堆事儿:数据分层、隐私隔离、可解释的个性化模型、异步任务调度、成本控制(夜间大规模推理谁买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把“个性化”做成“可控的偏好”,而不是“难以撤销的标签化”。(比如,抖音用一段时间只能换号,不然这个给你打的标签是巨难甩掉的)
我对这类“半主动的助理”始终抱着一种既想拥抱又想保持戒心的态度。它有时像一个会做家务的室友,把杂事清掉一半;但有时候那室友也会在你不注意时把你喜欢的东西丢掉,或者把你不希望公开的事儿顺手放到公共厨房的桌子上。技术上我们能做很多控制,也会做很多承诺,但人和产品的相互作用,总是比技术复杂一万倍。
Pulse 会不会把“偶发的灵感”变成“可被结构化和优化的事务”,从而丢掉某些意外的发现?当我们越来越依赖 AI 去做“下个合理步骤”的时候,谁还负责去做那个“不合理但有价值”的尝试?这是个产品、技术、伦理都绕不开的问题。你今天愿不愿意让 AI 每天替你做一次小研究?如果愿意,你第一天会让它查什么?
写在尾巴:我不会告诉你答案,但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把你最烦的一两件“每天需要做但没时间做”的事输入进去,模拟一下 Pulse 会怎么给你组织建议(不用连接任何私人账号)。想试吗?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8-19
2025-09-17
2025-08-20
2025-09-14
2025-09-27
2025-09-27
2025-09-25
2025-09-23
2025-09-22
2025-09-20
2025-09-19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