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阿里云栖大会发布的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究竟比多模态强在哪?一文读懂技术差异与核心优势。核心内容: 1. 全模态与多模态大模型的底层实现差异 2. 全模态技术解决的三大痛点问题 3. 主流全模态大模型能力横向对比
前一阵阿里云栖大会,其中有个发布内容是全模态大模型 Qwen3-Omni
。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审视“全模态大模型”这个概念,因为之前 Qwen2.5-Omni
发布的时候,有了解过,但不多。
先从概念上简单介绍下什么是“全模态大模型”。
“Qwen3-Omni是新一代原生全模态大模型,能够无缝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输入形式,并通过实时流式响应同时生成文本与自然语音输出。”
接下来,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与“多模态大模型”做个对比。
相同点是都可以输入多种模态的内容,比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但背后的实现模式其实差距挺大的。
多模态大模型的实现是针对不同模态输入,调用不同模型进行处理,然后将各种输出进行合并输出。
而“全模态大模型”则是模型本身原生支持了多种模态的输入和输出,从更加底层的维度进行了实现。
也许有朋友会想到豆包之前推出的 AI 实时语音/视频功能,虽然和全模态大模型的效果比较类似,但实现方式并不一致。
豆包的相关功能是专门针对语音/视频场景,通过调度算法等工程手段实现的,主要采用了:
个人十分认可这种工程处理方法,但确实不算模型层面的进步。
既然已经有了各种工程实现,“全模态大模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经过查询,目前已经支持全模态大模型的主要模型有以下几个:GPT-4o
、Gemini 2.5 Pro
、Qwen3-Omni
(此处仅列出典型产品,非全部)。
这里挑选了一个我很久之前就在期望的场景,给出指令后,AI 可以直接给出图文并茂的结果。
指令
写一篇关于北京胡同的游记,包含3张插图:胡同入口全景、冰糖葫芦特写、四合院门墩
结果
可以看到输出内容,文字和图片是混排的。
这里使用 Gemini2.5 Pro 进行的体验。
相比之下,Qwen3-Omni
目前尚未开放图文混合生成能力,更多聚焦于“多模态输入 + 文本/语音输出”的流式交互场景。
今天主要学习了“全模态大模型”的相关概念,虽然,目前“全模态”还比较早期,但个人认为这种整体感知、原生思考、实时响应的 AI 才是未来。
大家如果有相关思考或者对相关概念有更深的了解,欢迎指导交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04
小红书数据架构的演进——基于通用增量计算构建全增量实验数仓生产新范式
2025-10-04
用Claude Code经验告诉你:别只盯着 Prompt,上下文才是生死线!
2025-10-04
什么是 Embedding?万物即可Embedding
2025-10-04
从 Claude Code 看 AI-Native 产品设计
2025-10-03
AGI 都还不确定,怎么理解阿里云提的 ASI
2025-10-03
Anthropic 发布 AI Agent 上下文工程指南
2025-10-02
告别相机!OpenAI用Sora2重新发明了短视频!
2025-10-02
Doubao-Seed-1.6-Vision首发评测:硬核实测18个案例,看懂原生VisualCoT有多强!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8-20
2025-09-29
2025-10-04
2025-09-30
2025-09-29
2025-09-28
2025-09-27
2025-09-27
2025-09-25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