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OpenAI重磅推出ChatGPT内置应用功能,将AI对话升级为全能服务平台,开启AI生态新纪元。核心内容: 1. Apps inside ChatGPT功能详解与使用场景 2. OpenAI从工具到平台的战略转型分析 3. 新功能对开发者和终端用户的深远影响
我们作为用户,具体可以怎么使用?
很简单,只需要在 ChatGPT 中输入不同应用的名称,就可以调取来自各种服务的内容。
例如,你可以说:“Figma,把这张草图变成一个可用的流程图”,也可以输入:“Canva,为一家遛狗服务公司设计宣传海报”,这样就能在 ChatGPT 中快速调用 Figma 和 Canva 应用。
在 OpenAI DevDay 上,OpenAI 员工还演示了让 ChatGPT 调用 Zillow 去搜索匹兹堡地区符合特定价格区间的公寓。根据这个指令,ChatGPT 会生成一张交互式地图展示结果,你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对话了解各个房源的更多细节。
Sam Altman 这样描述这个新发布:
我们希望 ChatGPT 成为一个帮助人们更好地前进的平台——让他们更高效、更有创造力、更快地学习,更好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嵌入 ChatGPT 的应用程序,将让新一代的应用变得更具交互能力、适应性更强、更加个性化,而且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聊天与它们交互。
从工具到平台的底气,来自于 OpenAI 积累的庞大数据规模。截至目前,ChatGPT 已吸引了400万开发者、8亿周活跃用户,每分钟处理的API调用量超过60亿token。
在这样一个用户和开发者高度集中的环境中,推出 Apps inside ChatGPT 就像抛出一个精准的钩子——尤其在当下流量获取成本高企的时代,企业和开发者们面临着用户发现应用的难题,而 OpenAI 提供的这个嵌入式平台,能直接将他们的 App 推送到数亿用户面前——非常诱人。
但不是所有企业和开发者们(尤其独立开发者)都吃这一套,因为 OpenAI 是有“前科”的—— ChatGPT 老用户应该知道,它们在早期推出过 Plugins 和 GPTs,尤其后者高举高打,但最后还是夭折了——为了尽可能消除大家的顾虑,所以这次的 Apps inside ChatGPT 在用户体验、开发者生态和商业设计方面都进行了反思调整。
Plugins、GPTs 以及 Apps inside ChatGPT 的目标,都是扩展 ChatGPT 的核心能力,但在用户体验上,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Plugins 系统最早诞生于 2023 年 3 月,主要通过 API 连接外部服务,让 ChatGPT 能够实时获取数据或执行任务,如搜索网页或预订服务。
但这套系统相对原始,主要依赖 OpenAPI 规范,让开发者定义端点以供 ChatGPT 调用。这使得插件能处理实时任务,但也暴露了局限性:交互局限于文本响应,用户往往需要手动处理后续步骤。这往往导致流程中断和认知负担。例如,使用Kayak插件搜索航班时,结果虽然是实时的,但呈现形式仍是纯文本,缺乏视觉吸引力。
到2024年4月,Plugins 系统被逐步弃用,转而由 GPTs 取代,后者允许用户无代码创建自定义 GPT,这些GPT可以内置文件知识、网页浏览和图像生成,提供更个性化的响应,但交互仍停留在聊天层面,难以处理复杂任务如实时编辑文档。
相比之下,Apps inside ChatGPT 将体验推向沉浸式,用户可以通过提及 App 名称或上下文触发,如“Spotify,创建一个派对播放列表”,系统就会渲染可交互的播放器,支持登录和实时调整。这不仅减少了切换应用的摩擦,还可以利用 Memory 机制(之前有篇文章单独介绍过,感兴趣的精神股东可以移步查看>>>逆向研究揭秘!ChatGPT和Claude的底层记忆机制截然相反)构建的用户画像,实现主动建议。
从开发者视角,Plugins 要求较高的技术门槛,需要托管 OpenAPI 规格并处理认证,这限制了参与者,主要吸引专业开发者,结果是插件数量仅约1000个。
虽然 GPTs 大幅降低了壁垒,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无代码界面创建自定义 GPT,数量激增至数百万,但也引发质量参差和货币化难题,许多 GPT 缺乏深度集成,仅依赖基础模型。
Apps inside ChatGPT 在发布的同时,还则提供配套的 Apps SDK,Sam Altman 在会上表示:
通过这个 SDK,你可以获得完整的技术栈,连接数据、触发操作、渲染交互式 UI 等。Apps SDK 构建在 MCP 之上,你对后端逻辑和前端界面都有完全控制权。我们也发布了该标准,任何人都可以集成。
预览阶段已开放测试,后续将有审核(类似应用商店审核)和目录(类似应用商店)发布。
但优化用户体验、降低开发者顾虑,都不足以让企业和开发者们闷头扎进去,比起前两者,他们更关注的是产品变现。
Plugins 由于缺乏生态闭环,导致快速弃用;GPTs 虽然有300万自定义 GPT,但没有实现预期变现,不少开发者反馈它更像一个实验场,而非可持续市场。
单论 Apps inside ChatGPT 功能本身,其实并不惊艳。但如果将它和之前推出的 Memory、Instant Checkout 以及即将推出的目录功能串在一起去看,这一切就变得有意思了。
首先,ChatGPT 的 Memory机制 允许系统记住用户偏好和历史交互,从而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
有了用户画像,ChatGPT 就可以根据对话上下文,在对话和目录中主动建议相关 App 或内容。这在积累足够多数据后,不仅可以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还可以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
例如,当我讨论旅行时,ChatGPT 不仅可以根据我的偏好给我生成旅行计划,还可以调用 Expedia 给出展示出详细的机酒安排,甚至可以伴随优惠推送。如今有了 Apps inside ChatGPT 这个能力,这些广告投放就可以玩出更多花样,以更加吸引用户。
当确定机酒安排后,我可以用 OpenAI 在 9 月底推出的 Instant Checkout 功能(即时支付能力),在 ChatGPT 中直接完成交易,无需跳转外部页面。这相当于为生态注入了商业血液,让 App 从单纯工具转向变现渠道。
至此,Apps inside ChatGPT 的整个生态循环就比较清晰了:
用户在和 ChatGPT 持续对话后,ChatGPT 可以借此构建出精准的用户画像,并提升模型训练质量;用户则享受到更流畅的体验。
用户在和 ChatGPT 对话中、在浏览目录中,用户可以获得相关的应用服务和应用推荐,平台则借此获得推荐广告收入;如果在 ChatGPT 中直接完成交易,平台还将获得渠道收入;
开发者通过 Apps SDK 将应用接入 ChatGPT 平台,用户可以获得相关的应用服务和应用推荐,开发者可以获得流量和数据反馈,ChatGPT 则进一步繁荣自己的应用生态。
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启动,就会持续运转,不过它依赖于 OpenAI 的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持续领先。如果 OpenAI 能保持 AI 技术的迭代速度,确保模型能力不落后,整个平台就有可能像苹果的 App Store 一样,成为开发者不可或缺的阵地。
当然,这一转型并非没有挑战。隐私问题始终是隐忧,Memory 机制虽然强大,但需要严格控制数据共享,以避免用户反感。监管压力也在增加,尤其在欧盟等地区,合规要求可能延缓全球 rollout(这次 Apps inside ChatGPT 就暂时不包括欧盟地区)。
然而,从战略角度看,Apps inside ChatGPT 是 OpenAI 在 AI 军备赛中的关键一招。因为单纯卖模型的盘子就那么大,但如果能构建出一个平台帝国,那想象力就丰富多了。
正因如此,我才将 Apps inside ChatGPT 比作 OpenAI 从“模型卖家”向“平台帝国”的一跃。至于这一跃是否会成功,是否又会成为下一个 GPTs,这就未可知了。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07
ChatGPT 变身 App Store,「对话即应用」时代到了
2025-10-07
一文速览OpenAI Dev Day 2025,下半年开始大洗牌
2025-10-07
在发布 AI 硬件之前,OpenAI 先把 ChatGPT 变成操作系统、支持 MCP
2025-10-07
今天聊一聊Context Engineering
2025-10-07
少即是多:失败步骤比例才是思维链质量的关键
2025-10-07
Anthropic官方站台,颠覆认知:给模型"松绑",它反而更听话
2025-10-07
OpenAI 刚刚发布了「AI 原生版」抖音,还有 Sora 2
2025-10-07
实测腾讯版Claude Code,能微信登陆,还能用GPT5、Claude4和Gemini 2.5 pro御三家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8-19
2025-09-17
2025-09-29
2025-08-20
2025-10-07
2025-10-04
2025-09-30
2025-09-29
2025-09-28
2025-09-27
2025-09-27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