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Serverless AI原生架构如何破解企业AI应用的"三高"难题?阿里云专家深度解析架构变革之道。核心内容:1. AI应用面临的成本高、复杂度高、风险高三大困境2. Serverless AI原生架构的三大核心需求与解决方案3. 阿里云Serverless AI全栈能力支撑与落地实践
本文整理自 2025 云栖大会,阿里云智能集团产品架构师赵世振的主题演讲《Serverless AI 原生应用架构》
在 AI 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纷纷加速拥抱 AI,推动智能客服、内容生成、流程自动化等场景快速落地。然而,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却遭遇了“三高困境”——成本高、复杂度高、风险高。
一位互联网公司 CTO 曾坦言:“智能客服流量暴增,模型服务很容易被打挂,紧急手动扩容后,GPU 闲置率高达 90%,月底账单翻倍,还有数据泄漏风险。”
这并非个例——大量企业仍在用“传统架构”承载“新型 AI 业务”,要让 AI 业务简单、稳定、安全落地,我们必须从基础设施到业务接入层,进行一场 AI 原生的架构重塑。
架构变革的底层逻辑
Cloud Native
过去十余年间,应用架构持续演进:从单体架构到垂直拆分,历经 SOA、微服务,走向云原生,直至今日的 AI 原生架构。这一进程的本质,是业务逻辑不断解耦、分布化与智能化的过程,旨在实现更快速的业务响应、更灵活的协同能力。
与此同时,底层基础设施也同步进化——从物理机、虚拟机到容器、Kubernetes,再到 Serverless,如今迈向 Serverless AI 的新阶段。其核心在于对资源与能力的极致抽象,实现按需弹性、自动伸缩,让计算如同水电一般随取随用、高效便捷。
两条演进主线共同揭示了一个清晰的趋势:未来的技术重心将愈发聚焦于业务逻辑本身的创新与实现,而基础设施则趋于全面抽象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开发者无需再过多关注底层运维细节,而是可以专注于创造更高价值的业务场景。这不仅是技术的跃迁,更是生产力的一次深刻变革。
AI 原生应用架构的三大核心需求
Cloud Native
通过与 300 余家企业的深度交流,AI 原生应用架构的核心需求可归纳为高模型算力、高可用性及严格安全管控三大维度:
总结来说,AI 原生应用架构需要的是:简单易用的开发体验、生产级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保障。
Serverless AI 原生架构的
全栈能力支撑
Cloud Native
为满足上述需求,Serverless AI 原生应用架构应运而生。在该架构中,模型可通过 Serverless GPU(即函数计算 FC)进行部署,与 Agent 相关的 Sandbox、MCP Server、E2B 等服务也可托管于 FC。AI 网关作为模型与 MCP 服务的代理层,提供限流、鉴权、可观测性与安全护栏等功能。AI Agent 的开发支持低代码、零代码及高代码方式,可部署于 FC 或 SAE。Agent 前端通过网关进行代理,全链路配备 AI 应用观测能力,实现端到端可观测。
该架构具备以下特点:
整个架构中,函数计算 FC、SAE(Serverless应用引擎)、MSE Nacos、RocketMQ、AI 网关等关键组件均为 Serverless 形态或具备 Serverless 特性。无需管理底层服务器,自动扩缩容真正做到“一键部署、开箱即用”。
架构中的每一个产品节点均支持多可用区部署,具备跨区域容灾能力。特别是函数计算 FC 提供的 Serverless GPU 实例,已实现三可用区冗余部署,并配备实例级健康检查与自动恢复机制,极大提升了模型服务的稳定性。
此外,AI 网关内置 Fallback 机制,在主模型不可用时可自动切换至备用模型,确保关键业务不中断。
安全贯穿整个调用链路:
所有产品都是云上托管,一键部署启动,常见模型与 MCP 服务已封装为模板,可在 FunctionAI 平台一键部署,不管你是零代码用户、低代码开发者,还是资深工程师,都能找到适合你的入口。
Serverless AI 架构的核心组件
Cloud Native
定位为弹性经济的全托管 Serverless 计算服务,专用于部署大模型与 MCP 工具:
作为模型、MCP、Agent 的统一接入入口,承担安全、治理与调度职责:
总结展望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AI 原生架构不仅是技术演进,更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它让开发者聚焦业务逻辑,让企业告别“基建焦虑”,让 AI 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正如本次演讲尾声所说:“让架构为业务赋能,让 AI 为世界创造更多可能。”
阿里云将持续投入 Serverless 与 AI 原生架构研发,携手更多行业伙伴,共同构建开放、智能、安全的新一代 AI 应用生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12
马斯克暴击OpenAI,Grok 4 狂飙 200 万上下文,长文工作流一次吃个饱!
2025-11-12
去重算法这么多,但模型训练最优解是MinHash LSH |Milvus 2.6解读
2025-11-12
AI如何重塑共享服务中心?这场名企HRSSC闭门会交出这样答卷
2025-11-12
多智能体设计模式和智能体框架,你会了么?
2025-11-12
国内版的 NotebookLM 来了,甚至更强
2025-11-12
从 Palantir看:动态本体如何成为企业级AI的核心范式
2025-11-12
从代码生成到自主决策:打造一个Coding驱动的“自我编程”Agent
2025-11-12
AI 智能体时代的战略框架: QCEA 量子 - 复杂 - 熵适应框架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10-02
2025-09-08
2025-09-19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11-12
2025-11-10
2025-11-09
2025-11-09
2025-11-08
2025-11-06
2025-11-06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