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要投稿

聊聊Palantir是如何将AI应用到实际的

发布日期:2025-11-24 15:59:06 浏览次数: 1537
作者:硅兔观察

微信搜一搜,关注“硅兔观察”

推荐语

Palantir如何让AI真正落地?从战场到医疗,看它如何打通模型与业务间的"最后一公里"。

核心内容:
1. Palantir独特的"软件+驻场"实施模式解析
2. 三大实战案例:乌克兰战区、美军项目、英国NHS系统
3. AI落地最难环节:业务语义、权限审计与组织变革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Palantir这家公司,你要是只听过"战场AI"、"政府大客户"这些标签,那真是只看到了表面。它真正在做的事情,是盯着"模型"和"业务动作"之间那条经常被人忽视的裂缝,然后把这当成了主业。2023年办了个AIPCon,让客户上台讲"怎么用这平台把事儿办成的"。注意,是"办成",不是"看报告"。

会议室里听着可能跟普通软件商推销没啥区别,但实际操作是:派工程师驻场,做业务本体建模,配权限逻辑,搞审计日志,用"软件加现场交付"的模式,硬把分析结果和业务流程拴在一块儿。乍一看不够酷炫,但在制造车间、战争前线、医院夜班,这正是"能用"和"不能用"的那道坎。

三条被拉直的线

行业大拿无意中会提到这些词:ontology本体建模、action loop执行闭环、audit链条可追溯性。这不是工具栏里的选项,而是实务中常碰到的痛点。几个真实情况:

乌克兰某战区,Palantir的软件把卫星图像、无人机视频、传感器数据整合进一张能用的地图。不光是"看图",重点是"快速决定、快速行动"。虽然细节没完全公开,但媒体确实报道过有美国公司参与的系统被用在战术定位上。

美军项目里,从早年试点一路走到百万美元、多年期的平台整合合同——Maven、TITAN这些项目。合同金额的变化说明什么?这系统已经被当成"作战能力"了,不再是次级工具。

英国NHS那个项目更有意思。一边医院部门说"等待名单终于有人系统化管理了",另一边权益组织追问"那数据去哪儿了?""这平台是不是侵犯隐私?"——公共服务落地最容易翻车的地方就在这儿。

这些案例合在一起说明:Palantir厉害的地方,不在于"训练了最强模型",而在"把模型嵌进实际动作环节里去了"。

最后一段路为什么那么难

项目经理最头疼的从来不是算法,而是"谁按下按钮"、"过程有没有被记录"、"出错了怎么办"。搞技术的人容易忽略这些,可在真正落地时,这才是主战场:

不同系统之间语言不通,模型压根儿不懂"这字段代表什么意思";当系统要"关停一条生产线"或者"把资源调给另一个区域",那权限、审批、回滚机制必须早就准备好;组织的抵抗力是个巨人:改流程、改角色、牵扯人心,这比写代码复杂多了;最讨厌的是:"黑箱AI决策"这个词一出来,不光技术团队头疼,法律、媒体、用户也跟着头疼。

Palantir做得厉害,是因为它在这些"无聊但致命"的角落下了功夫。驻场团队把业务语义、安全边界、审计日志这些小碎片一块块接上去。整条链不是理想主义,是"明天就能用"那种接地气的路子。

数据里掺着的情绪

官方资料提到:AIPCon客户演示场次、合作案例不断增加——曝光量在提升。多家媒体报道它在乌克兰、美国军方项目的深度参与,让"只谈分析报告"的时代好像结束了。NHS合作里,一方面医院看到改善,另一方面公众监督组织提出正当疑问:这恰恰说明"落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些事实就像夜晚咖啡里的苦涩:得慢慢吞下去才能尝出味道。


护城河在哪儿

想象两个厂商:一个卖软件,一个连流程、权限、安全、人都卖了。Palantir属于后者。它的护城河不只是"好产品",而是"把产品深度植入现场的那整套能力":

在战场级别用过,那地方没容错,它活下来了;到企业里,不只交软件,还交驻场团队、流程、文档、安全规范、审计机制;把"合规"、"可追溯"当成产品的一部分——在高敏感场景里,这比模型性能值钱。

模仿者可以抄算法、抄界面,但要抄这种"人加流程加系统"的组合?代价太大了。正因为看着不起眼,反而回报稳。


未来三个方向

先说可能的三条路,然后想想"万一走偏"会怎样。

国防/安全:这是最稳的赛道。但风险是政治变动太快、合同透明度太低。企业执行层:很多企业没准备好让AI进关键决策,如果Palantir能从"战场"成功转向"车间",机会巨大。跟大模型生态配合:不必争模型谁强,而是让模型"能落地"。要是云厂商加模型厂商把这事儿做起来,Palantir可能从主角变背景。

企业执行层这条路机会最大——但同时也要留意两个警号:监管加速、公众信任降低。哪条路走偏了,优势可能变包袱。

一句话总结

很多人看AI,问"模型能训练多少参数?"但未来三到五年更重要的问题反倒是:"生产系统、决策系统、关键流程能不能交给AI?"

Palantir的重要性在于,它不是在开拓"AI更强"的道路,而是在实践"AI能被信任、能被用起来"的那条路。

它可能不够炫,不适合开发布会,也不适合刷社交媒体,但在凌晨值班、机器突然报警、病人住院等待、演习指挥中心亮红旗的那一刻,就会发现——有种公司,看起来像"幕后",其实才是真正"在干活"的。Palantir就在那个幕后。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